42例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2017-12-15 03:19苟春风魏立春吴国强梁陆敏王雪琼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梁继发性植入术

苟春风,李 军,魏立春,蔺 波,吴国强,梁陆敏,王雪琼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42例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苟春风,李 军*,魏立春,蔺 波,吴国强,梁陆敏,王雪琼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 探讨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诊断为继发性青光眼并住院治疗的42名(44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眼部疾病或全身不同疾病所引起的青光眼进行分类: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组、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组、出血相关性青光眼组、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组、综合征相关性青光眼组、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组、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组共8组。观察44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视力、眼压变化。结果 治疗1周后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眼压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 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复杂、多样,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提高、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眼压;视力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是由于眼部疾患或某些全身疾病引起的眼部改变,影响房水排出,导致眼压升高[1]。本文收集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诊断为继发性青光眼并住院治疗的42名患者(44眼)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加强对继发性青光眼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诊断为继发性青光眼并住院治疗的42名患者(共44眼)的资料,其中最小年龄 7 岁,最大年龄 83 岁,平均(49.14±19.69)岁;平均住院天数(11.48±6.10)天;40 例为单眼发病,2 例为双眼发病;男性患者27例,女性15例;0~16岁4例,17~44岁15例,45~59岁8例,≥60岁15例。入院时能测出眼压的38眼。

按眼部疾病或全身不同疾病所引起的青光眼进行分组[1]:(1)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组:9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1眼为角膜炎引起的角膜溃疡,1眼为单纯性葡萄膜炎,5眼为陈旧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2眼为陈旧性葡萄膜炎、抗青光眼手术后。(2)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组:3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2眼为眼钝挫伤,1眼为外伤性白内障。(3)出血相关性青光眼组:2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1眼为前房积血,1眼为血影细胞性青光眼。(4)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14眼。其中8眼为膨胀期白内障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1眼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2眼为晶状体位置异常引起的青光眼,3眼为无晶体眼。(5)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组:4眼,均为激素相关性青光眼,双眼发病。(6)综合征相关性青光眼组:2眼,均为单眼发病,均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7)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组: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组:9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ECCE(白内障囊外摘除术)+IOL(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8眼。

1.2 方法

1.2.1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9眼,其中2眼行降压药物联合抗炎药物治疗,1眼行ECCE+IOL,3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2眼行睫状体冷冻术,1眼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

1.2.2 外伤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3眼,其中2眼行降压药物联合抗炎药物治疗,1眼行睫状体冷冻术。

1.2.3 出血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2眼,其中1眼行ECCE+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前房成形术,1眼行玻璃体切割+青光眼阀植入术。

1.2.4 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14眼,先用药物控制眼压,待眼压降至正常或<30 mmHg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眼行PHACO(白内障超声乳化)+IOL,2眼行小梁切除术+PHACO+IOL,2眼行小梁切除术+ECCE,1眼行 ECCE+IOL,1眼行 ECCE+玻璃体切除术+环扎术,2眼行IOL二期,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分离术。

1.2.5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4眼,其中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SLT(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1眼行引流钉植入术,1眼行降压药物治疗。

1.2.6 综合征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2眼,均行降压药物联合抗炎药物治疗。

1.2.7 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1眼,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

1.2.8 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组 共9眼,其中2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ECCE,1眼行ECCE+IOL,3眼行硅油取出术,1眼行青光眼阀植入术,1眼行前房冲洗+ECCE+IOL。

2 结果

观察44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视力、眼压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视力、拓普康T80非接触眼压仪测量眼压,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行t检验。所有患者视力和眼压治疗前后的情况见表1。

表1 42例患者(44眼)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情况(±s)

表1 42例患者(44眼)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情况(±s)

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P值视力2.20±1.81 2.61±1.87<0.05眼压(mmHg)41.49±12.76 13.22±5.75<0.01

由表1可见:治疗1周后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眼压较治疗前降低(P<0.01)。

3 讨论

本资料中男性患者 27例(64.3%),女性 15例(35.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0~16岁的病例最少(4例);17~44岁及≥60岁的病例最多(各15例)。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组病例最多(14眼),其次为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组及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组(各9眼),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组最少(1眼)。我们针对发病率前4位的继发性青光眼展开讨论,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3.1 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

本资料中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占比最多(31.82%),其中8眼为膨胀期白内障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这与患者居住于偏远地区,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关联很大。对于晶状体完全浑浊或接近完全浑浊的晶状体,如果眼压的升高在数小时后迅速得到控制,瞳孔缩小,房角开放,可行白内障摘除术。为获得良好视力,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对于病程较长、房角有广泛粘连的患者,则应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滤过性手术,在控制眼压的同时增进视力。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出现在成熟期或过熟期的青光眼中,是因晶状体囊膜漏出的晶状体蛋白质引起的炎性青光眼。本病若伴有炎症,应同时控制炎症并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术。晶状体位置异常的处理,关键要注意是否存在瞳孔阻滞。若存在瞳孔阻滞,需行手术虹膜切除术;若瞳孔阻滞反复发作,为保存视力,需行晶状体摘除术(可行常规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摘除术,或行平坦部晶状体切开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无晶状体开角型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常常有效,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拉坦前列腺素滴眼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极低。药物治疗无效后可行激光手术、滤过手术及人工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本组中3眼行PHACO+IOL,2眼行小梁切除术+PHACO+IOL,2眼行小梁切除术+ECCE,1眼行ECCE+IOL,1眼行ECCE+玻璃体切除术+环扎术,2眼行IOL二期,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分离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目的。

3.2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因炎症破坏血房水屏障,引起房水引流受阻,随后可形成虹膜粘连、前房变浅及关闭,导致眼压升高。Maini等[2]观察葡萄膜炎562例,其中继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是15.7%。本组中炎症相关性青光眼占比20.45%(9眼),可根据不同病因应用药物抗炎及控制眼压,治疗后若眼压不能控制,应针对房水引流受阻机制进行手术治疗。葛坚[3]认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葡萄膜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和合并白内障的理想选择。本组中2眼行降压药物联合抗炎药物治疗,1眼行ECCE+IOL,3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2眼行睫状体冷冻术,1眼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经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

3.3 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

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手术后的眼压升高,病程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持续的,其发病机制有很多种,手术医生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及时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或大大降低术后眼压升高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玻璃体手术伴眼压升高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主要原因是房水流出受阻,可分为两个方面:房水循环路径的扰乱和手术应用的辅助材料影响,硅油或膨胀气体填充术后早期就可能发生青光眼。Henderer等[4]对硅油填充术后的继发性青光眼进行研究,统计的发病率为5%~22%。填充硅油引起的青光眼首选部分硅油取出术,较严重的往往需施行滤过性手术或房水引流物植入等方法。本组中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9眼,占比为20.45%,其中2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ECCE,1眼行ECCE+IOL,3眼行硅油取出术,1眼行青光眼阀植入术,1眼行前房冲洗+ECCE+IOL,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3.4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中以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最为常见,因房水流畅度下降引起。除积极预防外,对于病程长且停用皮质类固醇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者,应采用手术治疗。鄢俊杰等[5]认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在治疗激素性青光眼上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激素性青光眼的常规治疗。本组药物相关性青光眼4眼,占比9.09%,其中1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1眼行SLT,1眼行引流钉植入术,1眼行降压药物治疗,治疗后效果良好,眼压稳定。

4 结语

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提高,眼压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研究兰州地区42例继发性青光眼,治疗1周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眼压较治疗前降低(P<0.01),有个别病例因眼部病变严重,视力永久丧失。临床上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治,以达到控制眼压、避免视力的永久丧失。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Maini R,O'sullivan J,Reddy A,et al.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of U-veitis in a district hospital cohort[J].Br J Ophthalmol,2004,88(4):512-517.

[3]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Henderer JD,Budenz DL,Flynn HW Jr.Eler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hypotony following silicone oil retinal tamponade for complex retinal detachment[J].Arch Ophthalmol,1999,117(2):189-195.

[5]鄢俊杰,宋艳萍,丁琴.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激素性青光眼[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4,23(4):191-193.

R77

B

1671-1246(2017)24-0152-03

(*

李军)

猜你喜欢
小梁继发性植入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小梁
补缺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