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与时俱进

2017-12-15 00:58卿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基础

卿桐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时代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计算机技术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基本思路,并对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做出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32-02

1 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历程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相应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也比较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尤其是在最近的大约20年时间里信息产品迅速普及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否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合格的掌握基本信息化技术的新时代人才成为当今大学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区别于计算机专业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只限于计算机专业,主要内容是Basic语言。而在当时,国外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都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已形成相当规模。国外情况让我们看到计算机应用的美好前景和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1983年第一次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研讨会成功召开,拉开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大幕。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普及阶段。随着硬件(芯片)和软件(操作系统)技术的重大突破,个人计算机迅速普及,计算机应用也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也从单一模式发展为“计算机文化(理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和快速普及对人和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高度渗透使得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加深了行业之间的联系,网络和信息技术随即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知识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

第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到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工具,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网络为纽带的万物互联时代正悄然而来。为满足时代的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

2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不足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计算机科学作为这个时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标识,其发展速度要远比其他科学快得多。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理念落后。在单机时代和网络时代初期,受技术发展的制约,计算机基础教学仅局限于一些基本计算机理论、办公技能和简单的计算机语言,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是非常低,对学生在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措施。此外,受管理方式的制约,部分学校领导以及非计算机专业院系领导自身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甚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产生挤压和排斥的思想。

其次是教学方向不具体。虽然从单机时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各行业,但行业之间联系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局限于行业内的辅助工具,相应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独立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能按专业细化。

第三是课程体系简单。传统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固定的,授课内容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Office的应用,因特网普及后,又加入了网络基础知识。虽然以大数据为支撑、以Intent为纽带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授课体系仍然保持着传统模式,打破这一模式还需一些努力。

第四是授课方式落后。受技术和设备制约,2000年前的授课模式还只是最原始的“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上机训练还是非常奢侈的事情,2000年以后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课堂,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学校的计算机设备配置也快速提高,PC机也不再是奢侈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逐渐风生水起,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設备配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能有效利用起来。

第五是考核方式落后。大多数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局限于笔试,考核内容也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理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种考核方式显得相当落后。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客观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学生人数太多,动手技能教学和考试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2.2 互联网+概念的出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在大数据背景下以互联网为纽带和工具的行业发展模式也逐渐被提出来。早在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就有人提出了“互联网+”这一全新概念。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新行业发展模式迅速成长起来。与“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则是“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为联系纽带,以网络终端为工具”的全开放式新型教育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教育的本质特征有别于其他行业,在互联网主导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教育,网络只是服从于教育的一个新手段新工具。endprint

2.3 新时代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的总是在不断发展中,社会对每个人的计算机技术和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以Internet为纽带的互联网+时代,相较于过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新时代对人才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已不再是打打字做几个表,由于信息化技术在行业的高度渗透,与行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技能,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人才是当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要目标。其次是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从过去的“粉笔+黑板”模式到多媒体教学,再到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在线教学,教学手段在不断进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第三是对计算机理论要求更深,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对计算机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第四是对知识要求更广,内容更多。信息化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要更好地适应这样一个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生活环境,享受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更全面地掌握这些技术是必须的。第五是与专业的密切相关性,比如从大的分类来讲,文科生和理科生除了要掌握共同的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使用技能,还必须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文科生偏向于信息查询与加工,理科生则偏向于程序设计等等,当然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专业挂钩,传统的通用课程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第六是更高的动手能力要求,计算机技术和设备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具备快速解决软硬件的常见问题的能力对我们越来越重要,最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尤其如此。第七是更高的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我们生活带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的犯罪机会,让人防不胜防,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传授安全防范知识,也是刻不容缓。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应与时俱进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其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渗透之深入、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迅速而有效地推广计算机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作为培育人才摇篮的大学,责任重大。虽然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较晚速度也较慢,但是国家对计算机教育的关注也从未放松过,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相关专家就提出了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教学,198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研讨会,198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逐步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传授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语言、FORTRAN语言、Pascal语言和C语言等等,并逐步加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是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部1997年发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课地位,2006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若干指导性建议,2009年出版《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详细和科学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于2004年推出《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推出更新版,与国家政策遥相呼应。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以大数据为底层支撑,以Internet为联系纽带的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新时代对每个人尤其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应与时俱进,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做好充分保障。

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未来之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能否快速而有效地适应高速发展的形式,充分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福利,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可謂任重而道远。不妨展望一下未来之路。

1) 素质教育取代传统技术教育。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技术大约每18个月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中新的文化形式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计算机技术都传授给学生,那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新思想、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2) 完善的课程体系。由于计算机技术对专业的高度渗透,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传统大锅饭似的课程体系将被与专业挂钩的精细的课程体系所取代。

3) 更专业的教学团队。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团队分工将更加精细,与专业的结合性更强。

4) 更高效的教学手段。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于教学,网络教学形式花样繁多,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并未能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那么在未来,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

5 结束语

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接受计算机新思想,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才摇篮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可以预见,计算机基础教学将成为未来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