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

2017-12-16 07:29覃业志李凤叶发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占位性良性恶性

覃业志 李凤 叶发美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

覃业志 李凤 叶发美

目的 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观察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结果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 病理诊断恶性53例, 良性97例;常规超声诊断恶性56例,良性95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52例, 良性98例。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 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结论 临床上利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有助于提升准确率, 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值得大力推广。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准确率

近年来, 超声技术在各种病变诊断中的运用更加广泛,由于其具备操作便捷、无辐射及创伤等诸多优点受到了诸多医疗工作者的一致好评[1]。尤其是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 其为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性或者恶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依据[2]。本文旨在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 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50例进行研究, 进一步明确超声弹性成像在临床中的实践意义,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入本院B超室检查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50例, 女100例, 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7.00±13.33)岁。

1.2 方法 15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此次研究所采用的超声检测仪器为GE logiq E9, 要求患者全部采用仰卧位, 在检测过程中, 首先使用灰阶超声对其进行纵横扫描, 在获取数据之后观察甲状腺的情况, 准确分析其边缘情况、形状、密度、回声等, 同时通过彩色超声检测甲状腺血流量。然后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针对患者GE logiq E9病理部位在2倍以上的, 以手持探头对其进行震动检查, 通常压力指数控制在3左右。针对病理部位的弹性情况进行分级, 其中, 绿色表示甲状腺组织硬度, 红色偏软, 蓝色偏硬。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观察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标准:①常规超声诊断标准:使用常规超声技术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边缘、肿块形态、内部回声、肿块等, 专业医师根据检查情况及病理经验判断患者的情况。边缘圆滑清晰、形状规律、血流丰富、回声均匀、无钙化现象等为良性肿瘤, 而边缘不清晰、形状不规律、回声实时性低且存在钙化灶结节等为恶性肿瘤。②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 利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评价指标为7分法, 其中, 1分:整体病灶显示为绿色;2分:整体病灶显示为蓝色与绿色相间交错;3分:病灶边缘不规则或者变形显示为绿色, 但是病灶中心位置并未出现不规则情况;4分:整体病灶蓝色和绿色交错相间, 且主要以蓝色为主;5分:整体病灶显示为蓝色;6分:病灶及其病灶边缘都显示为蓝色;7分:整体病灶显示为蓝色与绿色交错相间, 且病灶边缘组织显示为蓝色[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诊断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比较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 病理诊断恶性53例,良性97例;常规超声诊断恶性56例, 良性95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52例, 良性98例。见表1。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0%(138/15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147/15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分析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 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见表2。

表1 常规超声诊断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分析(n)

表2 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分析(n)

3 讨论

由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主要为检测对象的整体硬度, 因此在良性病变出现变化时其硬度也会随之改变, 比如组织钙化、纤维化或者出血时其硬度均将提高, 与之对应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也将提高, 此外, 需要指明的是, 肿瘤的形状、大小也会间接影响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如果病灶为恶性肿瘤, 其可能由于病灶太小而未导致肿瘤硬度出现变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属于现代化新型技术, 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 提升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精准性, 以此为患者占位性良性或者恶性病变提供指导依据, 同时这也是判断囊性病灶的一个基本指标[4]。由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相对较为单一, 没有排除病灶的位置、大小等对于图像检测结果的影响, 致使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准确率受到影响。所以, 在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时, 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联合常规超声进行分析,进而提升病变检测的准确率[5-7]。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甲状腺肿瘤的硬度及其形状大小, 依据肿瘤检测弹性数据的不同, 通过灰阶或者彩色编码得以体现[8-10]。目前, 在大部分医院中运用5分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但是5分标准仅能体现甲状腺肿瘤的硬度,运用7分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分析整体病灶的实际情况, 详细体现肿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优化检查流程。同时, 超声弹性成像检测也是判断囊实性甲状腺肿块的一个标准, 显示图像包括红色、蓝色和绿色[5]。

现阶段,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十分突出,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 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通过7分评价标准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病情情况, 与谢金会等[6]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临床上利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有助于提升准确率, 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值得大力推广。

[1] 李利波.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20(6):441-443.

[2] 赵敏, 张步林, 何冰玲, 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占位性疾病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广西医学,2015, 37(1):125-126.

[3] 林立新. 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24):39-40.

[4] 么纯.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 28(6):693-695.

[5] 庄艳芳.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4):55-56.

[6] 谢金会, 周祖邦. 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细针穿刺在鉴别甲状腺结节中的对比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40(2):59-62.

[7] 佘颖, 孙德胜, 霍宏, 等.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20(3):424-426.

[8] 洪敏, 李云亭, 朱志阳, 等. 基层医院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2015, 17(10):1784-1785.

[9] 贺玉敏. 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新评分标准(7分法)在甲状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外健康文摘, 2012,9(12):157-158.

[10] 孙铁焱.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9):56-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28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伟俊

2017-10-24]

猜你喜欢
占位性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