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

2017-12-16 00:27徐宇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实践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徐宇振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的运动参与培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运动参与不是参与运动,而是需要建立一个系统认识的。在四点认识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层面形成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与能力。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能影响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运动参与 教学研究 实践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有多项基本目的,如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与基本知识、增进健康,同时缓解学习压力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而要达到这些目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概念,运动参与不是简单的参与运动,而是一个具有丰富结构,需要认真理解才能准确实施的概念。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运动参与的理解与教学思考。

一、运动參与的理论理解

运动参与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在初中体育课程设置中,运动参与一般都设计在学生入学之初,这就提醒日常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拉到操场上,而应当结合实践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建构。

通过笔者的梳理,初中阶段对运动参与的理论认识应当包括这样的一些基本内容:一是运动的参与意识。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参与运动的好处,清晰地知道自己对参与体育的态度与水平等;二是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通常需要让学生做到基于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靠的、全面锻炼且注重实效的目标,同时具有遵循运动规律、实现自我保健的意识;三是形成合理安排自身的运动负荷与通过休息等方式调节自己的能力。一定负荷的运动与休息之间是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握好这个关系;四是检测自身的运动负荷。只有一定负荷的运动才是有效果的,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实时运动有精确把握,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因此根据自身运动的脉率、运动后的心脏恢复率等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就是运动参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运动参与实际上是一个以运动为核心的,既关注学生运动过程,又关注学生运动结果;既关注运动设计,又关注运动反馈与评价;既关注教师对运动的设计,又关注学生对自己运动的把握的系统。

二、运动参与的促进策略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建立了从内外两个层面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内因层面上来看,笔者的策略是:结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初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的自我关注意识开始觉醒,学生自我关注的内容较多,包括自身的衣着、行为等,其中对自身的体质、体形的关注虽然处于相对隐性的状态,但实际上却是学生关注的重心。体育课堂上基于学生的这种需要,去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是一个极为高效的教学策略。比如说最具挑战性的长跑,在学生的认识中就是一个“苦力”活儿,而笔者结合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长足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耐力,还可以让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如控制途中跑与冲刺时间的分配等,还有学生自主提出长跑实际上与自身的体重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客观上促进了部分体重不达标或超标的学生对自身体重的认识等。又如男生的引体向上与女生的仰卧起坐两项运动,学生感觉挑战非常大,往往不愿意全力参与。而笔者的策略之一,就是让部分较好的男生去展示手臂肌肉,让女生展示腰部柔韧性,这个时候会发现根本不需要教师作太多的表述,其余学生内心都会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动力,而且这个动力的持续性还是非常好的。一位男生家长在与笔者沟通的时候说他儿子晚上回去训练之后,总喜欢用手捏捏自己上臂的肌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在的运动参与的动力在发挥作用。

从外因层面上来看,通过评价激活学生动力,也是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的重要策略。初中学生毕竟缺乏耐心,有时即使对运动参与有积极认识,也不愿意付出努力,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评价来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笔者的策略是为学生确定运动项目(以50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足球绕杆等考查项目为主),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偷偷做点“手脚”,将他们的成绩测得低一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如何;然后通过阶段性训练与测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事实证明,哪怕进步一点点,也能让学生产生较为持续的运动参与的动力。

三、运动参与的教学反思

记得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想过很多办法来让学生爱上体育,可学生就是感觉体育是个傻大粗的体力活儿而不愿意参与。而真正建立起了运动参与的理解,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的时候,笔者发现运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真是要契合学生才行。

除了上面第二点所举的例子之外,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有些学生在运动中“滞后”于其他人的时候,其实往往是他们的自我判断在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对自身的运动负荷实际上有了一个较好的直觉,因而决定了先让自己停止训练。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调查、理解学生的这种行为,确保不影响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那种只盯着教学目标,强调多长时间内必须达到多大的训练量并达到什么样的训练效果的教学行为,一旦打击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文献】

[1] 陆素根.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建议[J]. 运动,2014(17):116-117.

[2] 季飞进.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3):43-4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践反思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