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托育的出路在哪里?

2017-12-18 11:15寇佳丽
经济 2017年23期
关键词:托儿所托育携程

文/本刊记者 寇佳丽

中国式托育的出路在哪里?

文/本刊记者 寇佳丽

近日,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以前,幼儿园老师用熨斗烫孩子、揪耳朵、放到窗边恐吓、牙签扎孩子手的事件多次发生,各方反应均未有此番强烈。中国社会对于婴幼儿等超低龄人群的保护意识正在觉醒,与此同时,大众对托育市场的需求与不满集中爆发。

需求从内化转向市场

携程亲子园位于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部,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设有5间超过50平方米的教室,2间超过10平方米的幼儿专用厕所,还有保健室、保洁室、营养室、接待大厅和员工办公室等。事发前,整个亲子园共有5个班级,125名幼儿,年龄均在1岁半到3岁左右。

亲子园属于携程的“日常托管项目”,目的在于解决内部职工孩子读幼儿园之前的托育问题。如果不是虐童事件被曝光,携程的不少员工还在为孩子排队争取入园资格。

从学理上讲,“托育”一词存在年龄限制。“通常是指对3岁以下幼儿的照顾和教育,因为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去幼儿园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菊华这样说。她提醒《经济》记者,携程亲子园目前的模式,即在企业内部设立托儿所一类的机构来解决职工生育后的问题,曾经一度很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女性逐渐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为了帮助女性更好地就业,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办了内部托儿所。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产假普遍较短,只有不足60天,新手妈妈既要工作也不能丢下孩子,企业内设托儿所一度盛行。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广泛开展市场化改革,提出“全面剥离国有单位的社会责任”,托儿所和企业相互分离,对婴幼儿的照料责任交给市场。可惜的是,托育行业并没有在市场的土壤里发展壮大,对婴幼儿的照料最终回归家庭。

“市场化改革以前,企业内部设立的托儿所,距离女性的工作场合很近,绝大多数同在一个院内。中午休息的时候,女性职工可以去托儿所短时间照看孩子,非常方便。改革之后,企业内托儿所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娇贵,很多家庭因为不放心,根本不会将小孩放进托育机构。毕竟,在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下,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祖辈帮忙照料,两三年很快也就过去了。需求不多,市场自然难以发展。”杨菊华这样解释。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单独二孩政策放开;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在鼓励生育的大趋势下,婴幼儿托育需求急剧上涨,单靠家庭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当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年轻父母可以请求双方长辈帮忙照料孩子,此时,长辈还有精力和时间承担这项任务。二胎开放以后,不少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父母同时照看两个孩子比较困难,而祖辈往往年岁已高,他们帮助晚辈照看孙辈的积极性与意愿降低了不少。女性要兼顾照顾幼儿和就业工作,难度非常大,于是托育需求在此时凸显。一定程度上,携程亲子园的出现也是对上述需求的回应。

携程亲子园虐童视频截图

托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太多,想要提升中国的托育产业,首先需要确定主管部门,“只有主管部门确定了,顶层设计才可能出现,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随后才有可能得到设立”。

入托率极低的现状

2017年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托育服务严重短缺,0-3岁婴幼儿在国内各类幼托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为50%。尽管近30年中国儿童人数持续下降,学龄前儿童的规模依旧庞大。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约有6000万0-3岁婴幼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5%。2014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3岁以内(包括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二胎政策在2015年全面开放以来,新生儿的出生率会在前述基础上继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国内至少有6720万婴幼儿的托育需求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满足。

我国《幼儿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幼儿园是指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该《条例》对幼儿园的设立审批、登记注册、教师资格及教育职能等均有详细规定。同时,幼儿园的设立和运营,还要遵守我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

相比之下,托育机构的体系建设实在乏善可陈。

“国内目前还没有任何针对托育行业的法律规范。在实践中,多数托育机构的设立主体以活动中心、培训学校等名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主要受我国《公司法》约束。2012年,国务院印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建设规范化托育机构提出要求,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入托年龄做出了规定,不过多是硬件设施上的。”北京扬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涛律师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我国有些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存在交集。一些民办的私立幼儿园也会开设幼托班,招收数量有限的3岁以内幼儿。不过,《经济》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托育班会将年龄限制在2周岁以上,私立、公立幼儿园均如此,而后者对幼托班的开设更加谨慎。

杨涛表示,参考幼儿园,托育机构从设立到审批,至少需要涉及师资、餐饮、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收费、税务等项目,还需要专门的区级部门或机构的审批和监管,粗略算下来,大概涉及十多个行政职能部门。遗憾的是,从国内托育产业现状来看,每一个方面,我们几乎都站在零起点上。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系统产业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过下面这段话。

“人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至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儿童是人生的另一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俊慧表示,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教育,一般定义为早期教育。“很大程度上,托育机构提供的是抚养和照料服务,更高级一些的机构,会穿插提供知识学习。比如携程的亲子园,主要提供看护服务,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事情都做不好,更不必说早教了。”他这样对《经济》记者说。

李俊慧表示,包括携程亲子园在内的任何一件虐童案例都会令人痛彻心扉,但我们仍然需要辩证地看待它,如果最初携程没有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办亲子园,虐童事件就不会发生,很多潜在问题即使存在也无法显露出来。“问题发生在一个企业身上,却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未来托育机构如何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思考。”他这样说。

杨菊华则告诉记者,托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太多,想要提升中国的托育产业,首先需要确定主管部门,“只有主管部门确定了,顶层设计才可能出现,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随后才有可能得到设立”。然后,由主管部门主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他企业看到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发展模式,可以按照榜样进行自我设计。

“可以推测,未来,托育行业的基础依然是社区,可能是功能型社区,类似携程这样的企业集团,也可能是生活社区,比如城市居民小区。以社区为中心建立托育场所,婴幼儿的家人可以更好地参与进来。托育机构成立之后,还可以设立临时服务区,允许孩子的亲人间或过来照看孩子,减轻专业服务人员的负担,给他们休息的机会,毕竟照顾小孩是特别辛苦的事儿。”杨菊华如此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最大的矛盾是家庭和职业难以平衡,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越容易遇到这个难题。据2016年年底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就业率高达73%,领先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是全世界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要求女性完全回归家庭将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与浪费。要阻止这点,就必须稳妥地解决托育问题。

猜你喜欢
托儿所托育携程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MRN幼儿园&托儿所
节日里的托儿所
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 公司紧急整改
携程+ 去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