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017-12-18 01:23林海艳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要点玉米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目的在于普及玉米种植知识,帮助农户科学种田,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保证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4.0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作物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包括玉米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以及化学防控等。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同时最好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品种为主,把握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同时应去正规种子经销商处购买玉米种子。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拌种、浸种等几个步骤,主要是为了提高发芽率和芽势。后期播种要把握好播种深度和播种时间,注意合理密植即可。

2 选地整地

地块选择建议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砂壤土为主,不建议连作,最好具备良好的灌水条件,以免因干旱而造成玉米减产或者质量下降,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构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使垄面形成覆盖层,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有犁底层和土壤较紧实情况下进行深耕或深松,加厚活土层;在土壤紧实密度较适宜情况下实施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墒能力。春耕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对于30厘米土层有底墒的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无条件翻耕的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

3 合理密植

在进行玉米种子播种时间的选择时,要准确把握好播种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要将玉米发芽的时间把握在最佳时期。如果播种过早,会导致低温冻害的情况出现;如果太晚播种,容易出现霜冻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将生长期错过了。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在气温维持在10℃以上的天气进行耕种,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末~5月初为最合适的播种时间,位于山区的地方要相对晚一些,根据其地区的具体气温和天气情况进行择期播种。

在播种后,播种的密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密度的质量将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计算玉米的产量时,都是以单株产量与其种植面积的总体数量进行核算,在对二者进行计算和权衡时,需要在播种时把握好密度。要充分考慮到玉米生长过程中,会有阳光、水分以及养分的争夺,如果密度过高会直接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种植时,要严格把握好种植密度。

4 田间管理

在玉米栽种之后,要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对田间进行管理时,肥水管理极为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将其肥水吸收的情况把控好,由于玉米的植株较高,叶子也比较宽,所以在肥水方面的需求会更多。在进行肥水管理期间,要经常对肥水的供应进行检查。在玉米所需的养分中,磷、钾、氮作为其所需的三大元素,在进行施肥时,主要施加肥料一般以氮肥为主,在施肥量的控制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把控,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根据玉米的生长期以及具体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为佳。

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要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为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的基本原则。

5 化学防控

由于玉米的植株较高,在生长期间容易出现倒伏情况,这就需要用化学防控的方式来进行调节,运用化学制品进行喷施,将玉米出现的空秆、穗粒减少等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对药剂的合理运用,将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以提高其产量,将玉米质量提高,打造新鲜、颗粒大以及颗粒足的优质玉米。

6 结语

近年来,玉米的价格销量一直较为稳定且价格良好,因此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产量的不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将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进行控制和保证,就需要在其种植技术上进行加强,从栽种玉米面积、选种、田间管理以及化学控制方面,都要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撑,以此促进玉米产量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春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17,(05).

[2]郑艳明.浅析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06).

[3]赵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17,(21).

[4]杜长安.玉米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6,(11).

[5]覃开姣,郭红兵,梅建忠,向梅,葛世珍.玉米“一推双改四防”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作物研究,2016,(07).

[6]孙■,张振平.玉米种子质量分级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6,(06).

作者简介:林海艳,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要点玉米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收玉米啦!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