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视频和10分钟小课堂的血液检验技术教学创新与实践

2017-12-19 11:09张士化邬宁宁徐亚君
浙江医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张士化,邬宁宁,徐 瑾,徐亚君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3.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教学研究与管理·

基于微视频和10分钟小课堂的血液检验技术教学创新与实践

张士化1,邬宁宁2,徐 瑾3,徐亚君1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3.宁波市第二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微视频和10分钟小课堂在高职血液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Camtasia Studio 7制作细胞形态教学微视频,辅助2015级检验学生学习骨髓细胞,同时从课程第二次上课实施10分钟小课堂。课程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并与2014级学生进行成绩比较。结果2015级学生中,96.9%认为微视频有助于掌握判断骨髓细胞的方法和经验,80.4%的学生认为10分钟小课堂教学有助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此外,微视频观看次数与形态学成绩成正相关。与2014级相比,2015级学生虽然课程总评成绩稍低(P>0.05),但在形态学成绩上却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细胞形态学微视频和10分钟小课堂有助于提高血液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细胞形态学;微视频;10分钟小课堂;血液检验技术教学

血液检验技术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中骨髓细胞识别能力是核心培养目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开展血常规检验工作,辅助解决当今血球仪不能完全解决的细胞形态问题。如何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效果,对培养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员来说非常重要[1]。与国外和国内同类院校相比[2-3],我校本课程教学课时明显减少,仅72学时,同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经验性,因而实施教学创新势在必行[3]。我们首次尝试制作并运用细胞形态学微视频,并实施10分钟小课堂,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本校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151班、152班),2班分别为53人和44人,共97人。2014级学生(1班37人,2班40人,共77人)作对照。2个年级学生在年龄、高考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任课教师、日常教学流程、其他常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均相同。

1.2 方法

1.2.1 制作和使用微视频 利用Camtasia Studio 7录频软件,制作正常基础细胞(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形态教学微视频4个。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写脚本,然后利用软件录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学期间,将制作好的微视频按照教学进程发布在本课程微信学习交流群中,供学生下载学习。

1.2.2 实施10分钟小课堂 要求学生每次课后及时复习已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10道相关的单项选择题;在每次新课前,被教师随机抽到的学生将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题目并提问,被提问学生发表观点后,“小老师”公布答案并陈述理由,教师再点评、更正和总结。该教学环节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从第二次上课实施。10分钟小课堂共实施35次,其中151班18次、152班17次。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分别比较2015级和2014级学生的成绩以及2015级2个教学班对每个微视频的观察次数的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2015级2个教学班对每个微视频的观察次数与其形态学成绩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实施教学创新的反映

从课程学习难度和实施效果两方面对2015级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96.9%的学生认为微视频有助于掌握判断骨髓细胞的方法和经验,80.4%的学生认为10分钟小课堂有助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表1 教学创新调查问卷(N=97)

2.2 2015级和2014级学生成绩比较

在形态学成绩上,2015级学生较2014级学生有明显提高(P<0.05);在课程总评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5级和2014级的学生成绩比较

2.3 2015级2个学班形态学成绩比较

统计分析显示,在形态学成绩上,151班(85.09±8.51)明显高于152班(76.28±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6,P=0.000)。

2.4 2015级2个学班对每个微视频的观察次数与其形态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151班学生对每个微视频的观察次数平均数为5.75次,而152班为3.5次,差异显著(t=3.794,P=0.000)。鉴于2个教学班形态学成绩存在明显差异,遂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不同班级对每个微视频的观察次数与其形态学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r=1.000)。见表3。

表3 微视频观察次数与形态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针对存在教学的弊端,开展课堂教学创新

目前,本课程教学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8],但是多数学生进行血液病及相关疾病初步判断的能力缺失严重[7],究其原因,还是因其没有掌握看细胞、把握细胞的形态学诊断技能。近年来,微视频已经显示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利用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知识和技能教学则未见报道。此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在新课教学前通过讲授或提问来复习已学内容,学生则是被动听取或回答,复习效果不好。基于上述背景,我们首次尝试制作并运用微视频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并实施10分钟小课堂,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3.2 微视频教学效果满意,其观看次数与形态学成绩成正相关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虽然基础、实用,但正常骨髓细胞理论知识枯燥且繁杂,实践中又变幻莫测,因而在校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调查问卷显示,96.9%的2015级学生认为微视频有助于掌握判断骨髓细胞的方法和经验,此外,在形态学成绩上,2015级学生也较2014级有显著提高,说明其初步应用效果满意。而且统计发现2015级2个教学班学生的形态学成绩存在明显差异,调查问卷也显示出2个班级的学生对每个微视频的观看次数差异显著,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这深刻揭示出只有反复观看微视频才能牢固掌握观察细胞的方法和实际经验,实践中才能科学、正确判断每只细胞的归属。

3.3 10分钟小课堂有一定教学意义,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次教学创新实践中,80.4%的2015级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益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2014级学生相比,虽然2015级学生课程总评成绩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课程总评成绩组成多样、两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不同以及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有关。至于近1/5的学生对10分钟小课堂持不同意见,这可能与部分学生重操作、轻理论的错误观念或学习自主性差或课堂参与度不够有关。因此该教学法虽有效果但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今后教学中可结合教学进程快慢选择性运用。

综上所述,细胞形态学微视频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复观看,不断强化识别骨髓细胞的方法和经验,这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经验”的面对面和持续性传授,在提高学生的骨髓细胞识别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同时,10分钟小课堂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然而,本次教学创新实践也存在诸如微视频资源不多、部分学生对10分钟小课堂教学不满意等问题,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1]郑维威,马雅静,程江. 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体会[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27-228.

[2]丁环宇, 甘晓玲, 吴正吉. 基于中-美对比的高职医学检验教育课程体系重构[J]. 重庆医学, 2016, 45(8):1145-1146.

[3]余先祥,管英华,杨京军,等 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583-584.

[4]刘怡, 景戎, 李士敏. 显微互动实验室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5):633, 插I.

[5]沈亚平, 汤立旦, 吴淑春. 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 浙江医学教育, 2014, 13(3):15-17.

[6]莫武宁, 杨峥, 黄春妮, 等. T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尝试[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21):59-60.

[7]马琳娜. CBL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0):101-102.

[8]闫晓华.《血液学检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探讨[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6(6):465-467.

Teachinginnovationpracticeofhematologicallaboratorytechnologybasedonmicro-videosand10-minuteclassroom

ZHANGShihua1,WUNingning2,XUJin3,XUYajun1

(1.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and Sciences, Zhejiang 315100, China; 2.The First Hospital of Ningbo, Zhejiang 315010, China; 3.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Zhejiang 31501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effect of cell morphology micro-videos and 10-minute classroom in hemat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ethodIn process of teaching above couse for Grade 2015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we produced a certain number of micro-videos for them to study bone marrow cell morphology by use of Camtasia Studio 7 software. Moreover, we began to implement 10-minute classroom from the second lesson.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questionnaires on this teaching innovation were filled in anonymously by them and their scores were compared with Grade 2014 students’.ResultAmong Grade 2015 students, 96.9% thought that micro-videos help them to master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o identify bone marrow cells, and 80.4% thought that 10-minute classroom contributes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is course. Besides, micro-video view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rphological scores. Compared with Grade 2014 students’, the average total course score of Grade 2015 students is slightly lower (P>0.05), but their average morphology score is obviously enhanced (P<0.01).ConclusionCell morphology micro-videos and 10-minute classroom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of hemat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o they are worth of promotion.

cell morphology; micro-video; 10-minute classroom; hematolog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teaching

张士化(1980-),男,安徽怀远人,硕士,讲师、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血液检验技术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课堂教学创新专项课题研究(编号:700-2021707)

G712

B

1672-0024(2017)06-0004-03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尾状叶的形态学变化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学生自身素质及实验教学模式对骨髓形态教学效果的影响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