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17-12-19 11:09王梨芳曹莹敏
浙江医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盆底盆腔产程

王 萍,王梨芳,曹莹敏

(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椒江 318000)

·临床护理与管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王 萍,王梨芳,曹莹敏

(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椒江 318000)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035例产妇产后42d是否发生PFD分为PFD组(145例)和对照组(890例),收集可能影响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后PFD的发病率为14.0%(145/103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产后PFD发病的因素包括年龄(OR=1.716)、孕期增重(OR=2.307)、阴道分娩(OR=3.529)、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OR=3.184)、孕期压力性尿失禁(OR=5.392)等因素。结论产后PFD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孕期增重过多、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及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订必要的防治措施。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危险因素;影响因素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神经肌肉或韧带组织受损等所引起盆腔器官脱位、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和粪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1]。妊娠期因素和产时因素是影响PFD发病的重要原因,为了解产妇PFD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对1035例产妇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PFD发病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为预防和降低产后PFD发病率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35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年龄(29.57±5.39)岁;平均孕周(39.28±1.17)周;初产妇698例,经产妇337例;阴道分娩584例,剖宫产451例。病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所有产后42d来我院复查的产妇;足月分娩并且婴儿存活;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够密切配合调查研究;签订了调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有盆腔脏器脱垂家族史、尿失禁家族史、产后大出血、不能配合调查研究者。1035例产妇经检查,发现盆腔器官脱垂有112例、尿失禁有20例、粪失禁有13例,将这145例产妇归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组,其余8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PFD病例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妇产科学》[2]。

1.2 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PF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主要收集的孕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期增重、体力劳动强度、产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会阴侧切、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既往盆腔手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压力性尿失禁、产后42d盆底检查结果(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等)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影响PFD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PFD发病率

对1035产妇进行产后42d检查,检出PFD产妇145例,产后PFD发病率为14.0%,其中盆腔器官脱垂112例(77.2%)、尿失禁20例(13.8%)、粪失禁13例(9.0%)。

2.2 影响产后PFD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PFD为因变量(否=0,是=1),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PFD的相关危险因素。由表1可知,年龄、孕期增重、体力劳动强度、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对产后PFD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 影响产后PFD发生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影响产后PFD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9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筛选,采用逐步回归法。由表2可知,进入多因素模型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孕期增重、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均为产后PF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影响产后PFD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女性盆底支持组织由于盆腔组织创伤、退化等因素导致支持体系(肌肉、筋膜、韧带等)薄弱,从而引起PFD。女性PFD发病率高达18.5%~46.5%[3],其中产后PFD占据较大比例。本研究对1035例产妇进行产后检查发现,14.0%的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这与金笑天等人[4]报道的产后PFD发生率14.1%相近,这说明女性产后具有较高的PFD发病率。PFD发病的原因可能包括肥胖、雌激素缺乏、妊娠、分娩、盆底手术、盆底神经损伤等[5],而临床症状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粪失禁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探讨产后PF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采用多因素筛选法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最后进入多因素模型的因素包括年龄、孕期增重、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均为产后PF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响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年龄。本研究显示,年龄35岁以上者,其产后发生PFD的风险系数为1.716,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盆腔肌肉收缩反应时间延长,持续性收缩能力下降,再加上分娩时的牵拉,导致产妇盆底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性损伤[6],从而导致PFD的发生;(2)孕期增重。本研究显示,孕期过度肥胖患者其产后发生PFD的风险系数为2.307,这与于迎春等人[7]报道分娩前BMI为产后POP发生的高危因素相似,这可能与肥胖症患者长期持续性的高腹压状态所引起盆底组织损伤有关;(3)阴道分娩。该分娩方式由于盆底肌肉、神经、筋膜韧带等组织过度牵拉甚至撕裂损伤,盆底部分肌纤维发生断裂,产后恢复期内容易出现肌纤维化、减弱,盆底肌肉伸缩能力甚至消失[8],从而增加了PFD的发病风险;(4)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产程停滞或延长容易导致盆底肌肉受损、神经受损、盆底筋膜和韧带下拉松弛,而且产后其肌肉弹性较难恢复[9];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早干预,采用剖宫产或阴道助产来结束分娩,及时缝合软产道裂伤,减少胎儿头部压迫产道的时间,对降低PFD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5)孕期压力性尿失禁。孕期由于腹压增加,支持膀胱颈和尿道的肌肉、筋膜、神经等组织受到挤压牵拉等有关,尿道膀胱后角消失,而且尿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收缩,但腹压超过尿道关闭压时,容易发生尿失禁[10],而尿失禁是PFD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1]闫梅倡,王晓银,温琦, 等. 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5, 7(8): 36-41.

[2]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8: 286-291.

[3]宋岩峰, 李亚钦, 许波, 等. 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现状的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4): 257-259.

[4]金笑天, 沈莉, 沈勤文, 等.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乡村医药, 2015, 22(24): 22-23.

[5]林丽莎, 黄吴健, 宋岩峰, 等. 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9): 785-788.

[6]薛雅红, 丁曙晴, 丁义江, 等. 无症状人群盆底表面肌电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10): 697-698.

[7]于迎春, 宋俊华, 于凤. 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2): 88-91.

[8]米建锋.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近期影响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13, 34(34): 7114-7115.

[9]邓桂霞.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27): 41-42.

[10]丁峰, 宋岩峰, 丘娜璇, 等. 厦门社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6):797-800.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riskfactorsofpostpartumpelvicfloordysfunction

WANGPing,WANGLifang,CAOYingmin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Zhejiang 318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Method1035 mothers were divided into PFD group (1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890 ca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ir PFD occurred 42 days postpartum.Relevant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PFD were collect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partum PFD.Result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PFD was 14.0% (145/103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natal PFD included age (OR = 1.716),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OR = 2.307), vaginal delivery (OR = 3.529), stagnation or prolong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OR = 3.184)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OR = 5.392).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PFD is higher.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the incidence of advanced age, excessive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vaginal delivery,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stagnation or prolonged and pregnancy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We should formulate essential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to aim directly these high risk factors.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ostpartum;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factors

王 萍(1986-),女,浙江台州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R473.71

B

1672-0024(2017)06-0022-03

猜你喜欢
盆底盆腔产程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部超声诊断在盆腔肿块中的应用研究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