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笔墨光影 展平潭魅力

2017-12-19 13:41黄玮
海峡摄影时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岛平潭大桥

黄玮

11月15日,为期3天的“共同的家园—两岸媒体平潭摄影采风行活动”在平潭拉开帷幕。两岸20多名记者走进平潭澳前台湾小镇、北港文创园、对台客滚码头等地采风。此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共同聚焦平潭的产业发展、建设成果及美丽风光。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得并行使设区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近年来,平潭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低碳经济岛,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海岛城市。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拥有秀丽迷人的海域风光。本次活动中,采风团队走访半洋石帆、君山梯田、海坛古城、潭南湾、将军山等地点,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标志性的魅力风景,用新视角呈现一个“高颜值”的平潭。

在为期3天的拍摄过程中,采风团队还走访了台湾小镇(台湾小额贸易市场)、北港文创园、对台客滚码头、在建跨海大桥、平潭防护林等地点,全景展现平潭在对台产业方面的发展及建设成果。

世界风口上的公铁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目前正在建设的是铁路部分。它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它的建设也实现了平潭铁路“零”的突破,被誉为世界在建难度最大海峽大桥。

大桥从长乐松下离岸至小练岛、大练岛,再经由海坛海峡北东口水道后上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包括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和大小练岛水道的三座航道桥,以及引桥、铁路路基三大部分,总投资约147亿元,可谓是“跨越水陆”的“鸿篇巨制”。

在设计上,大桥的下层是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上层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计划在2019年4月建成通车。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难度是不可复制的,是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海峡大桥。除了岛屿暗礁等海底复杂地形为桥梁的桩基施工带来困难外,建设者们还要面临风大、浪高、水深、涌急的挑战。一年下来,受大风天气影响,可以正常作业的天数不到120天。

“在茫茫大海上,要用浮吊下放一个几百吨的钢围堰模板,就像在‘海中绣花一样困难。”福平高铁项目部工程相关负责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他告诉记者,要成功安装此类模板,需要进行多次试吊,让钢围堰接受风的“考验”。

存在难度,就要想办法攻克。于是,催生出一项又一项技术创新。为了应对海上安装桥梁上部结构的困难,项目部采取工厂化施工,钢桁梁直接在工厂焊接成重约1520吨的整孔钢梁,用特制船舶运至待架位置进行架设。这项技术在国内为首次应用,中铁大桥局还专门打造了一艘吊高110米、吊重3600吨的巨型浮吊以及12台1100吨架梁吊机。其中,主航道斜拉桥的主梁采用大节段全焊、整节段吊装,是国内钢桁梁斜拉桥主梁制造和架设技术的又一大突破。此外,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整钢横梁长88米的创新,也刷新了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最大长度箱梁50米的纪录。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该基地依托壳丘头文化遗址聚落群而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共建。该基地包括七项功能:闽台地区乃至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基地;“国际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课题研究基地;国际南岛语族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平潭地区史前遗址出土文物标本集保管、整理、修复、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考古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实习基地;开展公众考古以及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平潭人文旅游重要景点。

近年来,平潭考古发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先是挖掘出距今7000多年的壳丘头遗址,该遗址代表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是福建乃至中国大陆史前海洋文明的重大考古发现,之后在平原上攀村发现的龟山遗址,证明平潭有大型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表示,未来该研究基地将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福建沿海考古学文化谱系,加强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中国东南地区的史前文化比较研究;同时将积极邀请海内外、台湾地区研究南岛语族的机构和专家,开展合作考古调查和发掘,争取将基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南岛语族专业研究机构。

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分布于西自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智利的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岛的区域。该语系主要由太平洋中各大小岛屿上的语言以及亚洲大陆东南端的中南半岛和印度洋中一些岛屿上的语言组成,使用南岛诸语言的人口约3亿人。

坛南银滩海坛古城

海坛古城位于坛南湾组团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板块,主打的景点坛南湾海岸绵延22公里,环境优美无污染。林带护卫,丘陵环抱,湾内海域辽阔,岸线曲折,港澳众多,岛现礁隐,激浪千层,层次繁复,色彩丰富。坛南湾东临大海,滩面平缓,细沙如银,有“坛南银滩”之称。坛南湾尽头的潭角尾,岬角突出,景物不凡,象形奇岩遍布海滨沙岗。2013年8月中旬的坛南湾的蓝眼泪美景,备受全国网友关注。

海坛古城以展现几千年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为宗旨,倾力为平潭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全功能宜商宜居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古城里不仅有大型餐饮、闽台小吃、庙会小吃;更有特色五星级酒店与传统四合院客栈;而且还有特色旅游商品街汇集四方精美商品;特别是古城独具特色的综艺表演、大型人文主题公园、妈祖庙、文庙、城隍庙、衙门、镖局、湖广会馆和台湾会馆等各类休闲游乐设施,让游客乐而忘返;在居住功能上,古城不仅有北方四合院、南方一颗印、六合同春的传统建筑形态,还配套高品质住宅。可以说,海坛古城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也将成为中华仿古建筑群的集大成者。可以预见,海坛古城将会成为旅游、度假胜地,亦将会成为人们经商、居住的天堂。

山海石居北港文创村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描述的就是北港文创村。当地的居民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花岗岩盖房,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石头房。更神奇的是,这些石头都会“唱歌”,文创村因此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峡两岸文创人才到此创业,昔日荒凉的海边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资天堂。

其貌不扬的石厝房内部的设计和装饰却别有洞天,房内的装饰简洁大方,每个细节都可以体现民宿主的用心,为了让旅客在民宿有更好更舒适的体验,客房均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配备布置。民宿在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石头厝的原貌,让旅客感受最传统最特色的平潭石头厝。

会唱歌的石头带来了会唱歌的艺术人,风中旅行文创工坊内,两位年轻的台湾原创歌手动人的嗓音,让现场摄影师们听得如痴如醉。

平潭不仅是两岸共同的家园,也是两岸共同发展的一个窗口,两岸媒体人以不同的视角聚焦平潭的各项事业,意义深远。此次活动将推动闽台两地媒体的深度合作,同时也将大大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个两岸共同家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南岛平潭大桥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数鸭子
平潭映象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福建沿海考古与南岛语族起源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