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方可一叶落知天下秋

2017-12-19 16:33夏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

夏莉

〔摘要〕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格特征,因此,要清楚地分析某一行为,必须要了解他的全部生活史。对于问题学生而言,要清楚理解其某个或某些行为,需要特别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以及他对这些经历形成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是他今后自我调节的基础,也是影响他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格统一体;生活史;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49-03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体的人格统一体发令和指挥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心理活动的反映。人格统一体在人的一生中隐而不显,它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目标,以我们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为基础。这不但构成了个人的性格,而且使我们的行为个体化。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格,因此,要清楚地分析某一行为,必须要了解他的全部生活史。

对于问题学生的情况更应如此,倘若只是单单根据某一行为就妄下定论,就如从一首乐曲中挑出几个单音,割裂了与整体间的联系,未免过于草率和片面了。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个体对事实的看法与观念本来就有对错之分,并不一定是事实本身,我們都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来调节和塑造自己。因此,对于问题学生而言,要清楚理解其某个或某些行为,需要特别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以及他对这些经历形成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是他今后自我调节的基础,也是影响他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扑朔迷离:是情非得已?还是一场“预谋”?

李某是一名高一女生,因假后没来上学,引起班主任的关注。在跟家长联系后才大致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李某爸妈常年在外地,因为与父母发生了一些冲突,李某觉得很心烦,才不愿回校学习。在本次沟通中,班主任了解到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李某从初中开始就有自残和轻生的想法。得知李某独自一人在家,加上班里学生汇报李某在前一天的QQ日记中表达了轻生的想法,学校马上派领导和班主任以及一名李某的好友前往她家查看情况。过去之后也是一波三折,李某不愿开门,并且以跳楼威胁。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李某安然无恙,并随着老师回校学习。

大家还在胆战心惊之时,李某却主动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这是一个短发齐耳、擅长言谈的女生,反应敏捷,思想成熟,与我之前的印象完全不一样,甚至我还没说话,她就自顾自地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她的童年比电视剧还要复杂和“狗血”。妈妈是贵州人,在嫁给爸爸之前就已经结婚,并且生了个女孩子,因为贵州地区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加上婆媳关系不和谐,最终这段婚姻无疾而终。妈妈独自一人来到浙江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爸爸,两人结婚,没想到又生了一个女孩子,妈妈有些沮丧。从小到大,爸妈的关系没好过。小时候,她经常在睡梦中被爸妈的吵架声吓醒,而她只能呆呆地坐着,暗自伤心。爸爸经常在外面玩,对妈妈不忠,很多时候妈妈会把气出在她身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她表现出了不合年龄的成熟,虽然妈妈经常会骂她,在她面前抱怨,但她觉得妈妈是个可怜人,都是被爸爸逼的,她长大之后想当律师,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妈妈。

她很厌恶这个家,甚至有些憎恨,她说她从来没希望家里有多么富裕,父母有多少权势,她只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清贫点都没关系。在本次咨询中,关于自残轻生的想法她未提及,只是说,有些事预约下次再聊。在后来的随笔中她曾写到这件事,她说“活着没意思”,很多人看她一点小事就反应过度、固执、偏激,理解她的人则觉得情非得已,但于她而言不过是一场半预谋的闹剧,想给生活添点色彩而已。

抽丝剥茧:是天生使然?还是童年缺憾?

在一般人看来,跟父母闹矛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对于李某而言,竟至于让她逃学,这种反应确实过度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李某出生于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家庭,父母对她毫不关注,甚至介意她是女孩。李某自己也非常介意她不是男孩这一事实,她觉得自己不受待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不是男孩子,然而,她又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注意。过度的渴望促使她总是千方百计地做一些事吸引父母的注意,从自暴自弃、顶嘴到逃学、自残,愈演愈烈,而父母对此似乎习以为常,并没有像她所期待的那样关注她,最后她甚至公告自己轻生的想法,为的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焦点,得到关注。

再回到这次假期之后她借跟母亲吵架,没有返校这一事情。在周记中她写到,“这是一场半预谋的闹剧”,也就意味着,她有意将事情闹大。她心里十分清楚,这点小事不至于不去上学,但因为跟母亲吵架,母亲对其冷处理,并没有放心上,甚至她用不去上学也没能引起母亲的重视,她便要寻求更高一层的刺激,于是就出现QQ更新,引起大家的注意,进而威胁老师同学跳楼这一幕,看到大家都胆战心惊,她觉得还是有人重视自己的。从本质来说,她并不是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单纯地想得到家人的关注,而长期处于“欲得之,求不得”的状态,使她产生错误的观念。从人格统一体理论来说,人的行为是由人的观点指引的,也正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才引发后面一系列错误的行为,于她而言,这一系列都是具有逻辑连贯性的,她的目标就是引起家人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明白真实情形,就不会觉得孩子是多么糟糕,甚至会同情她。与其他同学相比,艰苦、纷杂、打闹、争吵是伴随她成长的主旋律,没有父母的关注,缺乏和谐的氛围,更谈不上健康的引导,一直处于担心、无奈、烦躁的状态中,时间久了,换谁都会变得消极、悲观、自卑、烦躁。

水落石出:是谨毛失貌?还是以小见大?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开始变坏,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出现这种迹象的时间,以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人在成长中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对于这些错误和失败的认识都是伴随终生的。人格统一体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信念并非由客观事实决定,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客观事物本身并无对错之分,而看法却有。也正是因为不同,才让我们形成不同的人格,让我们个体得以区别他人,变得个性化。李某的案例就是因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才导致之后的一系列错误行为。endprint

对于这类孩子,惩罚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结合她的生活史来判断她的某个行为,进而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对于该女生而言,造成这一系列后果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父母的爱,因此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转变观念,多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情感诉求。从人格统一体理论来看,父母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父母长期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对女孩忽视、无视是符合逻辑的。虽然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但是木已成舟,加之严重的封建思想已经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父母应加以反思。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的爱是孩子转变的关键以及正向转化的催化剂,倘若父母能用关心爱护代替冷漠无视,相信孩子的转变指日可待。

其次,身边的人要予以积极关注。该女生一直被父母忽视,本身又是一个喜欢表达的孩子,平时有很多话想说却一直没有机会说,因此做好倾听、对其积极关注是很重要的。

再次,运用共情,理解她的情绪,再探讨建议。李某的心理防御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强,对她而言,简单的、命令式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从咨询中发现,李某是个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的孩子,很多問题她其实自有对策,当你说的得到她认可的时候,她会诚恳地点头,倘若不认可,她便不表态。为此,要做有效的沟通,先要理解她的情绪,待她觉得自己被认可,同时她觉得你是一个可以理解她的人,她才会敞开心扉沟通。

另外,从认知上调整,帮助其建立信心,客观分析处境和自身的优点,找出今后合理的应对策略。李某现已高中,平时住校,倘若真的接受不了争吵的家庭环境或是回家之后让她很压抑,可以选择周末留校学习。再者高中之后不管愿不愿意,跟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李某本身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比如聪慧、反应敏捷、思想成熟,倘若能用心学习,相信会有不小的进步。综合上述分析,李某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上,就有很大的可能脱离家庭的束缚,给自己一个明亮的未来。

最后,共同制定今后的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活在当下”是一个很有哲理性的词,未来是由一个个的现在堆积而成,因此,做好每一天是未来的基础。与李某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每日计划,什么都不用想,只管每天都坚持完成。

阿德勒的人格统一体理论告诉我们,要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判断某种行为,学会结合个人的生活史,而不能机械地割裂某个行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科学全面地了解事实。《诸葛亮集·诫外甥书》中提到“志当存高远”。我们无论研究什么具体问题,都要把它放到背景和理论框架之下,才能明确它在当中的位置和意义,而不能仅停留在表象或是具体问题之中。只有高瞻远瞩,才可一叶落知天下秋。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中学,衢州,32410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巧用“正能量”,疏导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浅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