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肩肘倒立教学单元的分析与思考
——以浙江省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为例

2017-12-20 06:18汪良君王兴发
运动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用书重点笔者

汪良君,王兴发

(1.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181;2.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040)

对肩肘倒立教学单元的分析与思考
——以浙江省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为例

汪良君1,王兴发2

(1.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181;2.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040)

肩肘倒立教材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技巧类教材之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是难度较大的内容。本文通过作者的实践经验总结与教材中的设计进行简单比对,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课堂呈现的诠释,让肩肘倒立的教学更加有效,为教师制订肩肘倒立的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提供较多思路。

肩肘倒立;单元;分析与思考

肩肘倒立教材在浙江省省编《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以下简称“必学用书”)中安排在五年级上册2课时、下册2课时,笔者按照用书中的安排,认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的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的设定等对肩肘倒立教学设计、技术掌握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反复实践,笔者对肩肘倒立单元教学有如下分析与思考。肩肘倒立是体操类教材,属于体操类教材中的技巧类,对学生技术、体能的要求比较高,必学用书中把肩肘倒立分为2个小单元,出现在水平三的五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中,每个单元教学时数为2课时。针对用书中的安排,笔者对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实践后改进的目标和重点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1 对必学用书中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与笔者的改进后的比较

从表1中的必学用书中的单元技能目标和课时技能目标的对比发现,单元教学目标比课时目标简单。第1学期第2课时的目标描述中的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已经把这个动作的学习定位到一定的高度了;而单元目标却是基本能完成肩肘倒立动作;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出现逻辑和层次上的颠倒。而笔者的设计让课时目标成为单元目标的细化与分解,使课时目标的逐级达成后,自然的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易于检测、操作与评价。第2学期的单元目标定位比较准确,经过4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做出较高质量的肩肘倒立。但接下来的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又显得过于简单,这样简单的课时目标,要想达成单元目标有一定的难度;而笔者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第2课时中把简单的组合动作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复习学过的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2 对必学用书中的单元重点、课时重点的确定与笔者的设定进行比较

第1学期中的单元重点为:以肩、颈、肘为支撑平面,保持身体垂直于地面,重心稳定;单从这一个单元来看是完美的,但为第2学期的单元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第1学期的第2课时的重点基本就是肩肘倒立教材的最高目标了。而笔者的设计是层层深入、逐级递进式升级,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第2学期的单元重点为身体支撑点正确;第1课时的重点为在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时保持平衡;第2课时的重点为姿态良好。这3者之间的联系不大,单元重点过于简单,因为这个重点在第1学期的第2课时中已经很好地达成了,重点应设置为:3点支撑稳、翻臀、举腿、叉腰、撑背连贯。按照第1课时和第2课时的重点设置应将单元重点定为重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重心并完成肩肘倒立动作。笔者的设计与安排是把教材的重点分成2大块,落实到2个课时当中,也是第1学期2个课时的拓展与延伸,为巩固提高技术动作做好层次性铺垫。

3 对必学用书中的教学内容的描述与笔者的表述进行比较

第1学期的教学内容2个课时内容不符。第1课时的内容为后倒举腿,这仅是肩肘倒立中的一个分解动作的练习方法,不能出现在教学内容一栏中。第2课时的内容为后倒举腿、肩肘倒立,从内容的顺序看不出哪个是主要内容;第2学期的第1课时和第2课时用了同一个名称:复习肩肘倒立、拓展练习,把复习肩肘倒立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而拓展练习是不能作为内容名称出现的,应明确拓展的是什么动作,直接写出拓展的内容名称即可。笔者的设计直接用肩肘倒立作为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各个课时的目标及重点安排进行有效设计,组织教学。

4 肩肘倒立课堂教学呈现

笔者用2个五年级共计11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反复的实践,结合区里对肩肘倒立教学的研讨,在肩肘倒立课堂中主要有以下现象值得思考。

表1 单元技能目标、课时技能目标、重点比较

4.1 完整动作表象

在教学中运用完整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2~3次的模仿,再根据学生模仿的情况直接分为不同的练习层次的学生,把模仿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作为笔者的小助手,帮助笔者完成一些辅助练习方法的教学,一些因为自身体重、体能、技术原因影响动作质量的学生由笔者亲自指导。例如,直腿后倒翻臀的练习,教师示范动作后让学生坐在垫子上,想办法用脚尖触及身后地面,有的学生能直腿后倒触及地面,有的学生只能是屈腿先触及,经过教师的提示、帮助能勉强完成,有的需要反复的强化、引导、帮助才能完成,这时的学生小助手就起到了作用。当学生的翻臀动作都比较好后,再进行撑腰、立腰的练习,能直接直腿立腰的就直接完成,不能直腿立腰的可以屈腿立腰支撑,能很好的直腿立腰、支撑较稳定的就要引导其脚尖触及物体,引导其展髋。

4.2 教学建议

教师让学生进行模仿时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模仿动作,并记住模仿正确的同学,把模仿正确的学生分为一组,能模仿的就不再学习分解练习动作,让其强化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好的学生教师要亲自指导,把动作分解、引入辅助练习动作和方法。总之,教学肩肘倒立是要区别对待不同差异的学生。

4.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重难点,有些学生的难点可能是一些学生的重点,有些学生的重点可能是一些学生的难点,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后倒、翻臀、举腿是第1次课的重点,但有些学生不需要这个过程的练习就能很好地完成举腿动作,这些学生的重点可能就是难点中的支撑稳定性了。教学设计的呈现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要有机结合,需要改变的就要及时进行改变,不能被教案所束缚,如在区里的教研中一位上课教师就被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所束缚,整节课在即将结束时才让学生有直腿上举的动作,压抑了一些能力较强学生的发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4.4 教学示范

示范时根据示范的主要目的有选择的选用示范面和时机,如让学生看支撑的手型和部位就要面对学生示范,让学生看完整的肩肘倒立动作就要侧对着学生示范。这样易于学生理解、观察和模仿。少用或不用不标准的示范动作。

4.5 教学方法

笔者经过30多节课的教学发现,要学好肩肘倒立动作,首要条件就是要解决翻臀、举腿、立腰,当学生都能很好的进行翻臀、举腿、立腰后,加上双手的支撑和肘关节的固定,保证重心的稳定后,安全隐患也跟着大幅下降。再解决展髋的动作,具体方法是:反复练习直腿后倒、翻臀动作,在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后,引入双臂压垫举腿练习,此时可以让学生双臂压垫直腿上举触及高物,当腿触及到高物后快速双手支撑夹肘,每一个环节要反复练习。在这些练习中要2人1组合作完成,教师一定要在第1次课中就把保护与帮助的正确方法交给学生,必要时可以反复强化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将其运用熟练、方法正确,再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的辅助、分解练习。

4.6 练习手段

在教学中多采用模仿教学。学生对教师标准的示范动作进行动作模仿,教师分解动作示范后学生模仿,并进行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分层次练习。笔者认为模仿练习、合作练习是学习肩肘倒立动作的最有效的练习手段。教学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要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学会“用教材教”。

5 结论与建议

5.1 分解技术动作要易于分解后的组接受,分解技术动作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掌握这个技术动作,那么在分解时就要看分解后的练习对接下来的组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有就不要这个分解,选用其他的分解方法和手段。

5.2 辅助练习的作用也是为了突破技术动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第1课时的重点是后倒、翻臀、举腿,就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重点展开教学,选用的辅助练习要有利于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否则对后来学习完整动作会有影响。

5.3 辅助练习、分解动作的原则是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学习,不要使用与技术动作本身有背离的分解和辅助练习,因为任何一项练习方法和策略的引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否则引用和分解是无效的。

5.4 辅助练习方法、分解练习技术动作一定要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区别的对待。掌握动作快的学生用教材教,发展学生协调、柔韧、空间判断、感受技术动作能力;掌握动作慢的学生教教材,教会技术动作。也就是从教法和理念上都要有所区别,保证所有学生都受益。

G807.2

A

1674-151X(2017)20-12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63

投稿日期:2017-08-19

汪良君 (1978—),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用书重点笔者
老师,别走……
存在感
是谁对书不敬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吃书与用书
重点推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