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霸权主义”

2017-12-20 18:48李跃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霸权预设情感

李跃

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调研听课中,确实发现不少教师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演说家、问题设计的专家。他们在课堂上唯我独尊,喜欢自我表现,把学生该说的、学生该做的都包办了。在课堂中一味地展现自我,忽略学生的存在,难免产生课堂上的“霸权主义”。笔者认为,警惕课堂上的“霸权主义”,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变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应有之义。

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话语霸权。课堂即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把课堂作为自己的阵地,不给学生留有说话的时间,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产生话语霸权。警惕教师话语霸权,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太会说不是好事。专业的教师不仅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而且还是善于倾听的。教师只有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触摸学生情感的温度,静听学生思维抽穗和知识拔节的声音。

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问题霸权。善教者必善问。从课堂教学设计看,教师设计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而且真正的问题设计,应是基于学生需要的问题设计。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上问题设计太多,他们成为频繁的发问者,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者。警惕问题霸权,教师要恰当地设计问题教学,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应该是学生需要的问题,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不能只有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教师来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回答。

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生成霸权。课堂教学追求预设与动态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成离不开预设,但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有更多精彩生成,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机械地记忆教材或回答教师界定的内容,而必须结合个人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形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但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感受到有些教学生成却是在教师的教案中早已预设好的。这样,无形中就构成教师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霸权。

课堂教学应警惕情感霸权。新课程改变了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交互融合的情感体验中构成互助学习伙伴。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情感的“外衣”,忽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克服教学中的情感霸权,还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伪情感”远离我们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薛城教研室政治教研员)

猜你喜欢
霸权预设情感
情感
台上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