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住的烫伤

2017-12-21 07:18口述小棉妈妈
妈妈宝宝 2017年12期
关键词:烧烫伤疤痕厨房

口述/小棉妈妈

指导专家/刘 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编辑/英 华 设计/侯 宇

小棉被烫伤了

2岁的小棉被烫伤了。

那天中午,我正在厨房里做饭。小棉的奶奶从厨房里拿走暖瓶倒了一杯开水放在餐桌上,转身将暖瓶送回厨房。就在此时,跟爸爸一块看电视的小棉从客厅溜过来喝果汁。上午榨的果汁我放到餐桌上了。她以为桌上的杯子是空的,踮着双脚一拨拉……我根本顾不上自责或者责备谁,只能忍着泪尽量让自己镇定,然后脱去女儿身上正冒着热气的衣服。小棉爸爸拿着大浴巾就过来了。我一边流着泪,一边安慰着女儿,和老公飞似地抱她来到了医院。

急诊科的医生先给女儿的伤处消了毒,然后涂药、包扎。“住院观察1天吧。”

本以为烫伤科的病房里人不多,没想到左右两边的病床上都睡着一个孩子——一个和小棉的年纪相仿,另一个只有七八个月大。

“你们家的孩子哪里烫伤了?”“胳膊和手腕——你的孩子呢?”

于是,妈妈们开始讨论着家里各种防不住的烫伤。

幻幻妈妈

“事故发生时,我也在厨房里,刚盛出一盆菜汤要往餐厅里走,没想到幻幻一头闯了进来,正好撞上了我,就这样我手中的汤碗就砸在了幻幻的头上和身上。她的右半边脸包括耳朵都起了水泡,右边的胳膊也有不同程度的烫伤。当时我们都吓傻了,医生说需要住院一个星期。”

小宇妈妈

“宇宇才9个月大,那天他要喝水,我也疏忽大意了,倒完开水随手就将热水瓶放在脚边,宇宇就这样扑上了热水瓶,结果他的整个大腿全烫伤了。已经住院半个月了,还需要继续治疗,估计还需要一个星期。”

如果说孩子顽皮和不懂事导致了事故,但我们这些大人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难道就没有办法来防止吗?通过妈妈们的讲述,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

※让宝宝远离厨房,特别是在做饭、烧水的时候;

※当大人端送热饭热粥时一定先让宝宝离得远远的;

※做好的热汤、米粥或刚开的水一定要放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餐具的把手不要露到外面,避免幼儿扳倒或掀翻;

※给孩子准备食品动手要早,开水可以用冷水兑一下,汤粥可以分两三个碗盛,这样能凉得快些。

烫伤5步走,妈妈要牢记

据统计显示,客厅和厨房是烧烫伤经常发生的两大危险场所。一般而言,烧烫伤可分为:热液烫伤、火焰烧伤、接触烫伤、化学灼伤和电灼伤等5大类。研究发现,发生烧烫伤的年龄以0~3岁为主,特别容易发生在刚学会爬、走的阶段,而且在客厅和厨房的发生几率最高。比如,过长的桌布,孩子如果用力一拉,桌上放的热汤、热水便会洒在孩子身上,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家长的疏忽和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不幸发生烫伤,请家长牢记5大处理步骤“冲、脱、泡、盖、送”,以减轻孩子的疼痛,并降低烧烫伤所造成的伤害。

注意事项

1若宝宝烫伤较严重,除去衣服时,已有明显的红色渗水的创面(表皮已烫掉)就不要再用水冲洗,以免感染;也不要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降温,以免皮肤组织冻伤。应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擦拭患处,用纱布严密包裹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2如果是舌头被烫伤,可以用盐水漱口消炎,然后含一口醋。

3头、面、颈部的轻度烫伤,经过医生清洁创面并且涂药后,不必包扎,也不要给宝宝戴帽子等,要让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创面复原。

4创面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也不要用酱油、牙膏等乱涂,以免造成感染或使创面加深。

不要这样做

※触摸宝宝被烫伤的皮肤,或尝试挤破形成的水泡。

※涂抹润肤露或油、药水等。

※用创可贴或者任何有黏性的敷料。

※用有绒的布料覆盖伤口。

※强行把粘在伤口上的物体撕下,这可能会给皮肤或组织带来更大伤害,还会导致感染。

※过分冷却受伤部位,这可能导致体温过低。

按摩,让伤疤不那么疼

如果烧烫伤达二度以上,就会在痊愈后留下疤痕。为了减轻疤痕给宝宝带来的痒和不适感,也为了减轻疤痕的生长程度,在伤口痊愈后一周左右,可以开始做疤痕按摩。建议您按摩前应先清洗皮肤且涂上润肤露,然后用手掌肥厚部位或大拇指指腹轻压在皮肤上,在原处作旋转式的按摩或按压,不可以用推揉的方式摩擦伤口,以免表皮无法承受而受损。

初期按摩次数和时间要看皮肤状况而定,若宝宝皮肤出现水泡,则必须要减少频率甚至停止按摩。一般而言,可每天3~4次,每次1小时,直到疤痕组织生长稳定。

猜你喜欢
烧烫伤疤痕厨房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夏日谨防烧烫伤
无惧疤痕
轻度烧烫伤不必包扎
烧烫伤的家庭急救小常识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最美的疤痕
每一道疤痕都有一个故事
鸡蛋清能搞定烫伤不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