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的问题与出路

2017-12-21 00:08颜胜来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出路教师职业

颜胜来

【摘 要】针对现有教师职业认同度的研究中,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研究数量较少,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无论是拓展教师认同度理论研究的需要,还是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都需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认同度的研究。为此,需要以田野研究的方式,深入体验农村教师的生存处境,开展真实的体验和深入系统的访谈;增加实证研究方法,建立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同度数学模型。从农村教师研究质的深化和量的大面积监测模型上,改进现有研究方法,提升现有研究水平,拓展现有的研究路径和视野。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研究;问题;出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017-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成为学界密切关注的重点。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搜索和筛选整理,发现共计有486篇涉及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成果,其中涉及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仅有21篇。可见,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成果数量明显偏少,被广大研究者所忽略,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的缺失

从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关注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从横向看,整个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缺失,主要是百分比统计等简单的方法,而且研究多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有必要在审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更加微观化的纵深研究。从纵向深入的时间轴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城市和城镇化地区,再加上那些省市教科所和高校的专家乐于对富裕的城市和城镇化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相对优越的研究条件。因此,农村教师的研究者相对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参与研究的人员也相对处于劣势。

纵观搜集到的文献,国内外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定量研究少,缺乏较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第二,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普遍存在职业认同感不高的现实问题。第三,虽然涉及对教师职业认同度低的问题分析,但不深入,更不系统。现有农村教师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教育制度、农村现实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而针对教师年龄、性别、学历结构、职称等方面,对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非常缺乏。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尤其需要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开展研究,从元研究的角度反思现有研究的得失,这样才能使这一研究得以不断细化和深化。

从整体来看,虽然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师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但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却非常缺乏,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专门的研究体系。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城市教师视角进行的,缺乏量化的实证性研究,且忽略了对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低,为此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细微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分层做好不同认同度的农村教师工作、克服其职业倦怠、激励其为农村教学工作努力奋斗意义重大。

二、针对现有研究缺失探寻新出路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分析,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理清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现状,明确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低下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推进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改革,激发教师的潜在动力,从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上丰富相关教师的认同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解决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低下这一问题的对策,从理论角度上完善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的改革研究。

2. 实践意义

(1)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法,对湛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开展了系列研究。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成果,采纳实践专家、学校管理人员的成功做法,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低、动力缺失等问题,确实能起到助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另外,通过提供切合中国农村教师现实生存境况的职业认同理论,再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个体等多个层面解决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低的问题,有助于改善教师的生活和职业倦怠情况,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幸福感。

(2)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现状的深入调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探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低下的问题后,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有助于改革农村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农村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学质量的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提升师资力量,从治根上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调动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中来,从物质改善、待遇改善以及精神激励等多方面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突破现有研究缺陷的新思路和方法

1. 针对缺陷的研究新思路

为了明确现有研究的缺陷,首先需要理清家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对现有研究背景、意义和框架开展研究的基础上,要对其本体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撰写成文献综述,为深化和补缺研究奠定基础。进而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題进行系统调研,为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其次,从现实具体人关怀和研究缺失两个角度分析。针对现有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研究文献,需要从其关怀的重点和目的上综合分析。明白其借助调查研究、量化统计,是否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如果没有达到研究目的,需要进一步分析是抽样出现了问题,还是缺乏田野研究、纵向深入研究等方法问题。尤其需要从被研究者——农村教师的心灵深处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入手,透析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认知等实际状况,考究其职业认同感低下的根源。除了从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方法论缺失上找原因外,更需要从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具体研究的视角,从其效能感、尊重感、幸福感的获得上,进行综合的原因调查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社會和文化根源、利益分配制度根源、自我认知障碍根源等,从而形成超越现有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视野,展示出洞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独特理论高度。

最后,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提高的微观角度入手,开展能真正改变其认同度的策略研究。找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的根源不是目的,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其职业认同度。因此,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建议,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真正深化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研究的关键所在。针对农村教师职业认同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多因素综合作用复合生成的特性,必须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个体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因此,农村教师认同感的改进策略,需要进行跨学科融会贯通。尤其需要从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对策上,提出切实增强农村教师待遇的制度保障策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文化诱导机制和自主效能感形成策略等。

2. 提升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研究方法创新

首先,在文献关键词频分析基础上,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动态地图。在现有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利用中国期刊网,开展可视化的关键词频分析,并根据各词频出现的频率,实施可视化的蓝色、黄色、绿色球体关联度分析。从关键词频构成的球形网络图中,绘制出农村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空白区域,明确其宏观研究的趋势和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所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填补空白的方向指引。

其次,以人类学研究方法,对那些认同度不高的教师,实施跟踪访谈和转化。针对现有研究空对空的缺陷,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实想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深入其中,并努力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一名特岗、顶岗教师,不仅真切地体验其酸甜苦辣,更重要的是成为其中的一员,开展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在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访谈中,深切体察各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实感受。一类是在农村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从平常的交谈中理解其真实的想法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二是对业绩突出的特级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等进行观摩学习,从其课堂的言行举止中洞悉其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投入的精力,为教育事业做出的牺牲等,追究其职业认同度高的根源。还有就是对普通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学校和家长心中的地位进行正面和侧面了解,看看其对教师职业认同度差异的依据。只有深刻理解不同教师受到的物质待遇、精神满足程度的差异,才能探究出广大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度低下的根源,设计出改变其认同度的有效对策。

为了提高对三类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针对性影响力,在田野研究中需要考虑三类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等差异因素,以分别对待的策略进入到各类教师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了解他们职业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情,了解他们职业行为所隐含的意义。再借助其日常工作的问题解决,从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改变其职业生活状态,逐渐以治理制度、人际交往来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将研究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各类教师的心坎上。

最后,采用问卷法,建立起乡镇区域教师职业认同度模型。除了采用常规的问卷法,针对特定地区农村中小教师职业认同的经典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此种方法,来了解特定地区农村中小教师职业认同的大体状况,建立起针对面上的数学模型。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经过限定特定区域,提炼出专门的教师认同研究假设、界定其认同的核心要素、分解其二级和三级目标、确定经典指标等。将统计结果以数学建模的方式予以呈现,再对该区域的各类农村教师进行抽样访谈和实地考察,以校正数学模式的影响因子。最终,建立起对特定地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动态监测机制,并以可视化方式在市县教育局网站上予以展示,让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本地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提升路径和有效方法,及早采取得力措施防范农村教师认同度下滑。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出路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