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实训基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实践研究

2017-12-21 16:16赵传华金菊顺张辉
现代交际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必要性应用效果

赵传华 金菊顺 张辉

摘要:本文论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实训基地的应用现状。根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介绍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并总结了应用效果。

关键词:实训基地 必要性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34-02

我国工程类的本科教育因存在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在本科学习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实践能力欠缺,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差等不足之处。就此,教育部提出为培养工程类院校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在校期间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因此,为培养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校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从工程类高校的改革方向上来看,应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通过直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独立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一本、二本学生差距大,加强工程类独立学院学生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的就业调查可知,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施工单位,为此,独立院校的学生主要培养方向应是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近几年的教学来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及短时间的认识实习,对理论上的一些概念存在认识不清且学不明白,在实践中适应慢,出现理论和实践中的知识相脱节的问题。而实际在建的工程因安全隐患多、工序交叉作业多,同时,各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多,导致能够提供实习场地的工程有限。为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加强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工程环境进行实训作为基础保障,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及工程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及工程经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才会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才能真正满足国家的就业需求。

二、国内外实训基地应用现状

1.国内实训基地应用现状

土木工程技术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相继建立起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如南通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福州工程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院校,已经根据其办学特点建立了实训基地。直观的认识学习和实践操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理解。

2.国外实训基地应用现状

国外部分国家实训基地的应用历史较中国长,且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完善。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澳大利亚的“TAFE”和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培养模式。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灵活、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TAFE”学院中实训设备设施完善,而且技术先進,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其实践教学环节中,严格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教室和实验室合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边讲课,边操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和校内、校外岗位培训。“双元制”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授与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基础及专业理论教育。其理论知识的教授体现实用性,紧密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合作企业通过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以及各种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践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70%以上)。因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设置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应用效果

2015年我校被批准确定为吉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发[2015]7号文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导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因此,作为独立院校,为培养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皆做了改革,其中在实践教学方面建设并完善了具有独立院校办学特色的实训基地,并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我校根据独立院校土木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新校区建设中投入巨资规划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设置了建筑结构节点样板模型展示区、建筑施工立体现场模型区、多媒体投影设备区、各专业教学片编辑区、施工机具作业区及实践操作区、新型建筑材料展示区等。此外,为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学校购置了新型的试验设备。

实训基地建成以后,经过3个学期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方便了学生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和业务实习。我校2015级、2016级学生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2013级学生在校内进行施工管理岗位实习,其实习效果皆较好。其次,通过多媒体及不同展示区的直观教学,增强了在校生对建筑工程中结构类型、节点及施工中各分部分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的感性认识。有助于

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次,通过实

训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在实训中心参加工程测量实训、施工图识图实训、模板工实训、钢筋工程实训、砌筑工实训、架子工实训、抹灰工实训等,不但让学生对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有直观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工程实践经验,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对学生的设计实训课程和创新实训课程也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实训基地是工程类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学院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学院将会培养出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术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6).

[2]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必要性应用效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