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特色火锅

2017-12-22 03:30由国庆
幸福·婚典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涮羊肉银鱼肉片

由国庆

无论是菊花锅的雅致,还是涮锅、什锦锅的火爆,天津的老少爷们儿都喜欢,且善于在迥异的饮食氛围下展现出自己性格的不同面。

菊花火锅的选材比较宽泛,除了必备的白菊花和雏菊花瓣之外,上好的鸡肉、猪里脊、鱼肉、虾肉、火腿、玉兰片、香菇及各样海产品等皆可入锅。菊花火锅至迟在清代中叶就已在津流行,《津门竹枝词》里也谈及此,“八大成”饭庄皆有供应,而且常用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银质火锅,凸显档次。同治、光绪年间,菊花火锅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文人酬酢时不可多得的美食。据《食事杂诗辑》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在天津的日本人,曾于海光寺举办过菊花火锅诗酒会。

天津传统的什锦火锅也备受食客欢迎。什锦火锅一般选用大号的紫铜锅,烧果木木炭。什锦火锅的选料范围较大,讲究投量充裕,鸡鸭鱼肉,蔬菜山珍,荤素皆宜,正应了“卫嘴子”的一句俗话:“好吃多给。”码锅时先用白菜、粉丝、炸山药、豆皮等辅料垫好锅底,再有序地码放各样主料。寒冬时节,北风呼啸,天津人围坐在火锅旁,炭火炽烈,香气四溢,酒逢知己,大家不吃个通身热汗不叫痛快。

我們再来聊聊银鱼紫蟹火锅。渤海湾特产银鱼,它肉嫩刺软且无鳞,通身如玉呈半透明状。秋末冬初之时,成熟的银鱼会成群结队地游进海河,进而涌向三岔河口一带产卵,银鱼的眼圈在此时也由银色变为金色,成为金眼银鱼。天津银鱼早在明代中叶就已闻名,朝中在此专设银鱼场,由太监督办的“卫河银鱼”呈贡京师。

再说紫蟹,它不同于大河蟹,是春夏孵化出来的小蟹,生长在洼淀的草坑芦苇丛中或稻田间,吃鱼虫、稻穗,秋凉后长至银元、铜子儿大小,然后蛰伏起来,人们也称之为“子蟹”。此时的子蟹通身青褐色,壳上布满紫色的斑纹,“紫蟹”缘此得名。入冬后成熟的紫蟹,其蟹壳很薄,肉质细嫩且有足足的膏黄,鲜美程度非普通螃蟹所比。用银鱼紫蟹涮火锅可谓鲜上加鲜,锅子一开,醇美之气飘然满堂,可谓宴席上的大轴好戏,传名至今。

老天津著名的火锅饭馆儿要数“永元德”了。位于南市荣吉街上的永元德鼎鼎大名,除了主食烧麦之外,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秋冬两季的爆涮羊肉,老天津的食客们没有不挑大拇指叫好的。说起永元德的涮羊肉,称得上是锅底汤好,小料齐全,手切肉片讲究。旧时,永元德会选用产自张家口阉割过的公羊的后腿肉。出售前,要将后腿肉稍微冻压一番,但不能冻实,压出血水为原则,以保证肉质鲜嫩。

众所周知,吃涮羊肉是要支付少许锅底汤料费用的,若一个人守着一个锅子吃自然有些吃亏。缘此,永元德旧时曾推出过适宜单身食客用餐的“共合锅”,在桌面中央设一大盆状的火锅,锅下有炭火,锅内设计有铜篦子隔板,分成多个区域,隔板能起到分隔肉片、蔬菜的作用。永元德的共合锅只收小料费,不另外收取锅底费。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永元德的一楼还设有吃共合锅的两个大桌面。进门右侧有切羊肉片的案板,厨师将切好的肉片一盘盘地摆在案头。那肉片肥瘦不一,厚薄均匀。至于小料,有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油、虾油、糖蒜等供食客自行搭配。

来者用餐,食材各点,但汤水共享,可谓分合两便。一个人与素不相识者围坐在一桌吃共合锅,说话间彼此便熟悉了。吃共合锅,锅内汤水鼎沸,桌面上不免人声嘈杂,边涮边聊,大嗓门吆五喝六当是司空见惯。美食滋味浓,下箸连连,许多人也顾不上拘泥于小节或不太卫生的细节了,酒酣耳热,满头大汗,也算尽兴,所以老天津便有了“共合锅涮羊肉——武吃”一说。

猜你喜欢
涮羊肉银鱼肉片
想冲浪的小银鱼
北京涮羊肉
扔出去的球
银鱼和蚂蚁
银鱼是水做的
忽必烈与涮羊肉
想象
炒肉
银鱼煎蛋治阳虚肢冷
白肉片掺尿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