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2017-12-23 08:44史颖超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辅导员育人

史颖超/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史颖超/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育人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应与辅导员、两课教师协同起来,共同发挥育人效果。

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立德树人,从来不是高校单个部门、某个群体的工作,学校的教学、科学、管理等工作都与育人工作息息相关,要想形成大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推动高校德育新发展,就要改变高校目前育人工作现状,不能将育人工作仅仅视为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群体的工作,而要将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中渗透育人理念,特别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通过协同育人、全员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在现实的高校背景下,辅导员担任了思政育人工作的主力,工作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处理思政事务性工作,比如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心理疏导、团学活动、奖助勤贷、职业规划等日常性工作。工作量繁杂、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较大等导致辅导员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道德教育、思想引导,在事务性工作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加之部分辅导员并非思政专业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指导,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有不足,虽与学生接触频繁,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未必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入到每个学生。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大多的教育只是浮于理论知识表面,学生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如何还有待考证,所以,依靠两课教师的思政理论课来发挥育人功能,效果也是些许单薄。

教书育人,很好诠释了教师的职责,在高校中,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更决定了教书与育人应该结合起来。培养人才是高校教育的职能之一,专业课教学工作占据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课程的育人价值,提高育人意识,而不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有着良好的条件。首先,专业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时间长、载体多、可塑性强等特点。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都比较重视,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易被学生接受。其次,专业课除了第一课堂的授课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参观实习、科创项目、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途径,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最后,专业课教师大多专业知识雄厚、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在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感召力,他们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道德品质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专业课教师将育人贯穿于学生的课堂、生活的点滴中,与两课教师、辅导员育人形成合力,育人效果必然更加显著。

综上,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两课教师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起育人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优势,同时也不能忽视学校其它教职工、部门的育人价值,协同育人、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发挥好全员育人效果。

二、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

首先,增强专业课教师主动育人意识。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还应该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课程,也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相关课程,也应贯穿于大学生整个课程体系中。因此,形成合力育人效果,要增强专业课教师主动育人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功能,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其次,以实践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拓展专业教师参与育人的平台。大学生在校学习除了课堂主渠道,还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生活等途径。专业课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科创、团学、创业创新等活动中,增加活动的粘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引领他们的思想。其中,负责科创的导师以科创项目指导为契机,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各类学科竞赛等科创赛事、专利发明、创新基金申报为主要载体,积极指导学生建立科创型社团,通过项目研发、实践操作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而指导创业、创新的导师以创业创新项目督导为中心,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为载体,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外,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专业老师同样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要特别重视青年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青年教师与辅导员年龄相近、成长背景相仿,让青年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工作中,配合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纳入青年教师考评工作体系,也是发挥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通过担任班主任、班导师等方式与辅导员共同推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比如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筹划班集体建设的思路方案、交流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改进学风建设的举措,共同关注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心理疏导。青年教师也可结合个人的求学经历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指导自我成长成才,实现德育和智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提升育人效果。

最后,着力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工作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色。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规定中提出的辅导员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第一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肩负着育人的主体责任,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辅导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除了积累工作经验外,需要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努力将自己抽离出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业有所长。

高校也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为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创造条件,保障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史颖超(1988.1-),女,山东青岛人,讲师,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猜你喜欢
专业课辅导员育人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