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7-12-23 16:59
当代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加泰罗尼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库尔德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11.021

一、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做出了全面部署。10月25日,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选举习近平继续担任总书记,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更是未来所冀,信任重托。

中共十九大召开,国际社会给予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外国政党政要及各界人士纷纷致电致函,热烈祝贺大会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当选。截至10月30日,共有165个国家454个主要政党发来1340多份贺电(函)。俄罗斯总统普京电贺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表示,选举结果充分肯定了习近平的政治威望,说明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中国国际地位的方针赢得了广泛共识。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乔·莱嫩称,十九大明确了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与纲领,尤其着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与环境。歐洲议会很希望和中国一起,在以民为本方面展开多领域、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外国政党政要及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中共执政理念和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新时代,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拉斯维加斯爆发严重枪击案,折射美国控枪任重道远

10 月1 日,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爆发枪击案,造成59人死亡,527 人受伤。此次枪击案由一名64岁的白人男性居民在酒店32层持枪向其附近举办的上万人参加的音乐节扫射而致,随后嫌犯在酒店房间内自杀。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系美国历史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事件发生后,“伊斯兰国”宣称对此负责。然而,美国官方否认该嫌犯与“伊斯兰国”存在任何关系。嫌犯的兄弟也表示,枪手没有宗教信仰、没有政治背景、也没有精神病史。虽然此次枪击事件并未定性为恐怖袭击,但其所造成的影响确实营造了一种令人深感担忧的恐怖氛围。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事态严重,再次引发美国民众对管控枪支弹药的热议。对美国而言,枪击事件并不陌生,而且每次爆发触目惊心的枪击案都会引发对控枪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然而,这样的讨论和反思,似乎总是一时兴起,随后便不了了之。造成美国控枪问题议而不决,甚至根本无法提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存在强大的支持放松枪支限制的政治力量。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是这一政治力量的代表。该协会拥有500多万会员,年度预算达2.5 亿美元,2016年仅用于政治宣传的费用就高达5000万美元。美国虽有支持枪支管控的利益群体,但其政治力量及组织能力仍无法与支持放松枪支限制的力量匹敌,这一现实决定了美国因枪击事件所掀起的控枪议题讨论总会无果而终。

三、加泰罗尼亚谋求“公投”独立,西班牙政治陷入分裂危局

10月1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举行“独立公投”,并得到92%的支持率。但是,参与此次独立公投的选民还不到登记选民的一半,因而公投结果并没有体现民意。面对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不予承认,法院也将此次公投定性为“非法”。随后,西班牙中央政府要求加泰罗尼亚政府在当地时间19日前阐明立场,否则将收回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自治权。但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主席普伊格德蒙特试图以对话为幌子,继续推行“独立”事宜。10月27日,加泰罗尼亚议会投票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拉霍伊首相随即做出反应,宣布启动《宪法》第155条,解散加泰罗尼亚议会,解除普伊格德蒙特的职务,全面接管加泰罗尼亚。

加泰罗尼亚于1469年成为西班牙王国的一部分,但在历史、文化和语言等方面与西班牙存在差异。这种认同上的差异成为加泰罗尼亚寻求独立的一大原因。在2014年11月,加泰罗尼亚地区就举行过“独立公投”,但在当时影响甚微。近两年来,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比较富裕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又声称自身钱财被西班牙中央政府挪用补贴其他地区。在民粹保守主义力量助推下,加泰罗尼亚最终走向了新一轮“独立公投”。对此,30多万西班牙民众于10月29日走向街头抗议加泰罗尼亚的分裂活动,并呼吁维护西班牙的统一。加泰罗尼亚的“独立”闹剧,不但缺乏法理基础,更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

四、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背后逻辑体现“美国优先”政策理念

10月1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换届选举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美国突然宣布退出该组织并将于2018年底生效。这是自1984年首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美国再次“退群”。美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拍两散”,给出的理由在“义利”二字。就“义”而言,美国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有针对其盟友以色列的偏见,需要进行根本改革;就“利”而言,自2011年停止缴纳会费以来,美国拖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计5亿多美元的债务。为支持以色列,甩掉债务包袱,美国宣称要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然而,袒护以色列和甩掉债务包袱并非美国“退群”的根本理由。无法从根本上掌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是美国选择退出的根本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像安理会,不实行一票否决制。自2011年暂停缴纳会费以来,美国已失去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投票权。特朗普执政以来,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理念,凡是其认为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协定,要么予以退出,要么坚持另起炉灶。此次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然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策理念。为了利益需要,美国可以不顾国际舆论压力,甚至公然背弃多边主义。但美国并未完全断绝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间的联系,而是继续作为观察员留在体制内,以谋求对其施加影响。美国或许可以从中获益,但国际多边主义却为此遭受了损失。endprint

五、奥地利议会选举尘埃落定,政治右转趋势恐将难免

10月15日,奥地利国民议会举行投票选举,年仅31岁的塞巴斯蒂安·库尔茨领导的中右翼政党人民党赢得31.6%的选票,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素有“神奇小子”之称的库尔茨作为人民党的主席遂实现从欧洲最年轻外长向欧洲最年轻总理的华丽转变。在竞选阶段,库尔茨承诺要削减移民津贴、停止接收难民,其反移民的政治立场深受保守派选民特别是青年人的支持。因此,人民党赢得选举胜利,库尔茨当选新一任政府总理,被认为是奥地利政治向右转的风向标。青年选民支持库尔茨,反映了欧洲年轻一代保守化的动向。此前,奥地利政府由持中左立场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但在此次选举中社民党并未赢得胜利。

与人民党的获胜相比,极右翼政党崛起的影响更不容小觑。虽然此前举行的奥地利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蓝党候选人霍费尔败北,但是在此次国民议会选举中,奥地利老牌民粹极右政党自由党赢得了27.4%的支持率,与人民党相差不到五个百分点。如果人民党与自由党合作,使自由党进入内阁,势必进一步增加奥地利新政府的保守主义色彩。此前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议会选举,也都见证了极右翼政治力量在不同程度上的崛起。此次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则表明,奥地利既深受欧洲保守主义政治转向的影响,也构成了欧洲保守主义政治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伊拉克政府军占领基尔库克,库尔德武装独立建国梦破碎

10月18日,伊拉克政府表示,在为期两天的闪电战中迅速攻占了此前由伊拉克库尔德武装控制的基尔库克,此次军事行动系对库尔德武装寻求独立建国的惩罚。9月25日,马苏德·巴尔扎尼领导的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府曾举行独立公投要求库区独立,并以此作为与伊拉克中央政府进行谈判和利益分配的筹码。自萨达姆政权垮台以来,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政治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中,因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伊拉克库区所控制的抵御范围不断扩大,其谋求独立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然而,伊拉克政府军联合民兵组织攻占基尔库克的军事行动,导致库尔德自治区寻求独立的梦想随之破灭。

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所占人口比例约为15%,素有追求自治、独立建国的传统,但却从未实现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一政治理想。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未能实现独立建国,除了伊拉克政府军的打击及域内域外国家不予认可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库尔德自治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派系林立,无法形成团结牢固的政治权威。特别是巴尔扎尼领导的民主党武装与库尔德爱国同盟武装向来不和,导致库尔德武装无法在追求独立的宏伟蓝图中形成合力。曾诉诸“独立公投”要求独立的库尔德武装在伊拉克政府军的压力下退回到其传统控制区。面对“伊斯兰国”卷土重来的潜在风险,伊库达成妥协才是重回和平的明智之举。

七、日本自公两党完胜众议院选举,安倍修宪之路再次赢来契机

10月22日,日本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执政党自民党和其盟友公明党共获313席,占众议院总席位的三分之二以上,完胜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领导的希望之党。小池曾一度被认为对安倍构成强烈威胁,但因其“要排除一部分民进党人,不许他们进入希望之党”,导致希望之党并未结成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派陷入四分五裂,未形成合力,成为安倍获得连选连任的一大原因。被希望之党拒之门外的部分民进党人士,另起炉灶成立立宪民主党,并在此次选举中获得55席,成为日本最大在野党。

此前曾因丑闻缠身而一度四面楚歌的安倍晋三,因提前布局获取主动而再次连任首相。如果能在2018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再度连任,安倍晋三执政时间将延长至2021年,从而成为二战结束以來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长期执政,为其所着力推动的修宪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契机。根据日本宪法,修宪需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以上支持,并经全民公投通过。在当前自公执政联盟主导的形势下,修宪的政治束缚遭到进一步削弱。未来,安倍修宪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日本民意的支持。如果日本成功修宪,将对亚太安全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潘奕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加泰罗尼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库尔德
“加独”
西班牙法院宣布加泰独立无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西班牙誓阻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