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7-12-24 14:47李杨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制度

文/李杨,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浅谈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文/李杨,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实力较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这些集团化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涉及主体繁多、管理环节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在这种趋势下,内部控制在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企业内部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现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实践及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发展完善,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源泉。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在财务管理方面集团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目前,很多集团型企业尽管有独立的法人,但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等高层基本上都是由集团内部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实质上是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因而企业实际很难实现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也就谈不上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更无从谈起;再加上多数企业只是在初期设计了法人治理结构及组织架构,却并没有对治理结构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整体运行的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尽可能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风险,所以内部控制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决策效率很低,导致企业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1.2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内部审计控制又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所在。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较大的独立空间,不应受到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影响,但事实上我国的大部分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独立性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干涉,使审核过程流于形式,不能对管理层起到真正的监督约束作用,个别企业由财务负责人领导审计,以致内部审计不能够对财务控制起到监督和纠错作用,更不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使得串谋舞弊等风险成为可能。

1.3 内部控制意识较弱,缺乏对内部控制深入的了解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集团型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之处在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才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但是相当一部分集团型企业仍缺乏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的意识,使得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权责模糊、规则缺失,在没有制度指引的情况下时常出现越权或失职等不恰当行为,违反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再加上企业制定的相关规定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和知会,内部控制培训不够深入,没有在整个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意识层面形成统一的认识,让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低,无法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1.4 中高层管理者患得患失,致使内控约束性降低

在集团企业中,区域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中高层管理者,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一些成立时间较早的企业里,中高层领导往往会产生不满足、不平衡、维持现状等工作心态,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利用自身的权利,在形式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合同造假、以次充好、中饱私囊等违规操作成为可能,财务管理者若出现此类思想,内部控制的风险将更高。

2 加强内部控制在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信息管理。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不断优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并将责任和权力分开,明确各部门职能,在各部门和各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实现规范化的权责制度;同时,使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等相关处理工作,并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督,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有效规避串通舞弊行为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终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

2.2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范风险。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集团型企业必须通过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大数据分析、评价和预测,找出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企业财务活动中面临的不同财务风险编制不同的、完善的处理方案,不断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准确地进行防范;同时,集团型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以往的经验,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指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从而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3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加强投资预算的控制作业,可以使企业战略实施有据可依。企业通常在编制预算之前,需要根据集团发展战略、经营状况以及外部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并明确预算的各个环节,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综合考虑集团企业的短期预算目标和长期预算目标,从而编制出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完整预算。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企业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严格根据预算进行考核,树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同时选择预算的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以通过过程控制尤其是建立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制度,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最终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

2.4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股权等激励机制,实现规范化财务管理。集团型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财务管理内容、方法创新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执行效果纳入考核科目中,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完成得好的部门或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恰当实施股权激励,不断加强管理者及员工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意识,从而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5 加强成本管控,落实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集团型企业作为一个集团,其所开展的项目的规模都相对较大,所以对风险的控制也必须注意成本效益,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科学的测算,删除成本管理中流于形式的程序,不断规范化成本使用工作流程,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企业需要对价值链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成本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成本费用结构,从而实现规范化的内部控制。

2.6 提高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集团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并对不同的人员制订相应的、完善的培养方案,定期的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提升,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相关操作和技能。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部门对内部控制人员梯队进行调整,优化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整体管理水平。

2.7 建立信息化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质量和效率。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运用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之中。集团型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起信息化内部控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各部门能够更加便利地使用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交流,同时通过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和相关软件的数据处理,大量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有效降低手工数据处理的错误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

2.8 建立财务内部互审机制,形成互相监督学习的良性机制。在集团企业财务体系内部,开展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交叉审计,有助于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良性财务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不规范的内部控制行为起到震慑约束作用。

3 结论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任重而道远,集团型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执行,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内控意识,逐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只有这样,集团型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1]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任艳华.财会学习.2017(15)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茹朝霞.财会学习.2017(15)

[3]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业绩[J].何玉,徐春炫,王宇.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04)

[4]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关键人员失当行为及防范[J].刘丹.冶金财会.2017(02)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制度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