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环境治理现状的研究

2017-12-25 07:45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环境治理辖区

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环境治理现状的研究

文/王卉,北京理工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本文旨在探索长江流域(重庆段)的治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生态文明;治理;长江经济带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承载压力显著加大,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我国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集中了80%以上的水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航运潜力,是国家战略水源地和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省市。这里人口稠密、经济活跃,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长江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沿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全新时代条件下,以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为例,梳理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十分必要。

1 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环境治理问题

重庆政府近年来加大对辖区内长江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然而笔者发现,目前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还存在问题。

第一,流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目前,重庆市对于长江流域治理的现有法律没有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覆盖,仅有《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作为法律指导,使实施力度大打折扣。第二,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对应”不足。长江流域管理的各职能部门权责分割,既存在着交叉点又有空白点。在交叉点上,往往出现互相推诿,管理效率较低的情况;在空白点上,又常有无人担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第三,流域管理理念滞后,流域治理功能“单一化”。现目前,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管理大多针对其中的某个要素(如只针对水污染的治理),并未形成较为综合的治理模式。只在个别点上发力,而未形成一条线、一个面、一个空间,往往只能收获暂时的、个别的治理效果,而达不到长久的、整体的治理效果。第四,治理缺乏协作型机制。长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等多处,不同流域段突出的生态问题不相同,重庆处于长江上游,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的治理并未与中游形成协作机制,各流域段各自为战;另外,仅重庆辖区内的长江流域治理,也并未与城市发展、功能规划等形成协调合作的机制。第五,流域治理主体“单边化”。目前,重庆地区对于长江流域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如重庆环保局、重庆环境监测中心)和少数股份有限公司(如德润环境有限公司、重庆长江环保建设有限公司),第三方机构介入较少、群众参与度较低,关注度不够、灵活度小。

综合治理重庆辖区内的长江生态环境,对重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打造长江“绿色走廊”,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能源、空间等。其次,流域的治理和延伸出的各种职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另外,环境治理离不开科学技术,倒逼当地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激发其创造力和能动性。最后,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是整个长江的子系统,它的治理深刻影响着整个长江的整体改善,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格局和功能规划,更好地发挥长江经济带的作用。

2 重庆辖区内长江流域区域治理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长江流域治理的法律体系,为流域的治理提供立法保障。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建立流域内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改革管理体制,实现长江流域治理常态化、管理扁平化,做到权责明确;形成协调治理模式,先规划后开发,边保护边利用,与上下游加强有效的合作。第三,做好长江流域问题评估。政府将流域内各类型、各方面、各特点问题进行筛选并建档,明确职能部门的分工,细化分配任务,形成系统的流域治理方案。第四,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与研发,为其治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提高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打造创新氛围,激发重庆人民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第五,引入第三方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使流域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加大长江流域治理与保护的宣传力度,转变民众价值理念。

[1] 2014.9.12国务院《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4 39号.

[2]《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略论——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要》[C]西部论坛.第25卷第1期.

[3]刘应杰《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重大举措》[C].

[4]王崇举《对国家重提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的思考》[C].

[5]文传浩《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思考》[C].

[6]周金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C].

[7]郑晓、冯云飞、黄涛珍《基于生态文明的流域治理机制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第16卷第4期 .

[8]郑晓、冯云飞、郑垂勇《基于生态文明的流域治理模式与路径研究》[J].

[9]许经勇《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10]许新桥《生态经济理论阐述及其内涵、体系创新研究》[J].

[11]杨桂山、徐昔保、李平星《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M]地理科学进展201511月第34卷第11期.

[12]高祥峪《浅议罗斯福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环境治理》[A]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4 32卷4期.

[13]越少芳《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王卉(1996—)女,重庆市江北人,学历: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环境治理辖区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