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远供技术应用分析

2017-12-25 05:25
数字通信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市电光缆远端

杨 炯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达州市分公司,达州 635002)

直流远供技术应用分析

杨 炯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达州市分公司,达州 635002)

本文对直流远供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进行讨论,并分析每种场景下的优势体现,与传统引电方式进行投资效益分析与比较,并介绍了工程中典型场景配置方法,为直流远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信光电复合缆;直流远供;分布式基站;不间断电源;脉宽调制

1 引言

随着4G网络建设的发展,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比如高速公路覆盖、高铁覆盖、隧道覆盖等,设备引电比较困难,且存在协调施工等困难,在此种情况下,直流远供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快速安全的引电,保证工程的进度。

分布式基站的远端设备安装位置一般都属于特殊场景,经常会存在引电、费用、安全、维护等方案的问题,给网络建设和设备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把近端机房的-48V直流电通过复合光缆传输至远端受设备,则可以解决上述困难,提高网络建设效益和降低网络运行成本。

2 技术原理

如图1所示,直流远供技术局端设备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将机房内稳定的-48V电源通过复合光缆或者电缆输送至远端,为远端设备提供高质稳定的直流电。远端设备安装时,无需与供电部门单独协调引电问题,也不用考虑提供稳定永久的电源所需配套设备的安装问题,进一步加快施工的效率。

直流远供的基本工作原理:即将机房的-48V电源经局端设备隔离升压成直流高压(280V~400V)利用专用电缆传输至远端设备端,再经远端变压至负载设备所需的标准输入电压为设备供电。

图1 直流远供原理图

3 主要应用场景分析

直流远供技术主要包含HVDC电源和远程输电。根据负载设备供电需求的不同(DC48V和

AC220V),远程供电通过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两种组网结构分别实现。由于通信网络设备均为直流负载且均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因此不必对原设备(二次电源)进行任何改动。由于直流远供技术具有输电效率高、输电线路成本低(可与通信光缆、电缆同杆路、同管道敷设)、安全、可控等优点,因此在通信网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直流远供技术远程的供电方式,较适宜各种低功耗设备、室外型设备的供电,可较好解决特定、特殊场景,无法获取电源的网、站点设备的供电问题。可从根本上解决通信设备在依托市电供电中存在的各种固有问题。采用直流远供供电技术可以向移动通信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创新概念环境及其他特殊场景的末端网元通信设备供电:

3.1 分布式移动通信网络

如图2所示,主要的场景包括:宏基站2G无线设备BTS;宏基站2G/TD-SCDMA BBU和RRU;VIP室内分布站;直放站等。

主要的优势体现:选址不受市电取电影响,可以实现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快速布点;避免市电不可靠对网络通信设备的影响,提高网络运行质量;节省了开关电源或UPS、蓄电池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了应急保障油机调度效率,提高了网络质量;节省了高昂的市电引入成本和日后繁琐的电费结算工作量。

3.2 宏基站高铁专网和高速公路覆盖的BBU、RRU、直放站等

图2 分布式基站示意图图

图3 高速铁路覆盖示意图

主要的优势体现:解决沿线市电取电困难的问题;节省市电取电高昂的引入费用;节省网点众多导致后期繁杂的电费结算工作量;节省UPS、蓄电池组、空调等配套基础设备建设投资成本及维护成本;采用户外型设备,节省了配套基础项目的征地和基建项目建设投资成本。

3.3 综合接入

综合接入的典型方案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的设备有:WLAN交换机或AP、AO设备,GPON、ONU单元,楼宇交换机,光纤综合接入。

主要的优势体现:保障设备通信级接入供电要求,提高网络质量;解决由于网点众多而产生的市电取电协调和后期电费纠纷;节省了UPS、蓄电池设备的建设成本和后期高额的维护成本;解决各种特殊场景的供电问题,如开关电源、蓄电池被盗等。

4 投资效益分析

图4 综合接入示意图

直流远供与传统的供电方式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建设成本的节约,维护成本更低,另外供电质量、系统升级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从经济方面考虑,直流输电有如下优点:

(1)线路造价低。由于绝缘介质的直流强度远高于交流强度,如通常的油浸纸电缆,直流的允许工作电压约为交流的3倍,直流电缆的投资少得多。

(2)年电能损失小。直流架空输电线只用两根,导线电阻损耗比交流输电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没有集肤效应,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另外,直流架空线路的“空间电荷效应”使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都比交流线路小。

建设方面的优缺点见表1:

表1 直流远供与传统引电优缺点对比表

运维方面的优缺点见表2:

表2 直流远供与传统引电优缺点对比表

5 工程中典型场景下的配置方法

某通信工程隧道采用分布式基站,隧道内每隔500米设置1个RRU设备,设置4个RRU设备,每个RRU功耗为250W,-48V供电。采用直流远供方式供电,局端至最近的RRU设备距离为4000米,远端设备效率0.9,电压输入范围为(280~400V),近端设备电压输出范围为280V~400V可调,计算直流远供系统的相关设备配置及最小线径。

此案例中采用树形结构为远端设备供电,如图5所示:

图5 远端供电结构图

根据式(1),则R≤30.2Ω,铜的电阻率=18.51Ω•mm2/km,则S≥6.7mm2,取10mm2。线缆损耗为P=I2R为320W,则局端设备功耗为1431W,取2000W。因此,本工程可采用2×10mm2专用铜芯电缆线7千米,配置2000W近端设备1台,300W远端设备4台。考虑野外铜芯电缆容易被盗,因此采用铝芯电缆,选择大一级线径规格的16mm2铝芯电缆。

表3 为与传统市电引入价格对比:

表3 直流远供与传统供电投资对比

在某些工程中由于输电距离比较近,远端设备功耗小,可采用复合光缆进行直流远供输电。某通信工程采用分布式基站,近端距离远端为1km,远端RRU功耗为250W,-48V供电。采用直流远供方式供电,远端设备效率0.9,电压输入范围为(280~400V),近端设备电压输出范围为280V~400V可调,计算直流远供系统的相关设备配置及最小线径。

根据式(1),则R≤121Ω,铜的电阻率=18.51Ω•mm2/km,则S≥0.31mm2,此工程在市内,不考虑被盗因素可采用铜芯电缆,由于线径面积小于4mm2,因此可采用复合光缆,铜芯面积为1.5mm2。线缆损耗为P=I2R为24W,则局端设备功耗为301W,取500W。因此本工程建议采用2×1.5mm2专用复合光缆1千米,配置500W近端设备1台,300W远端设备1台。

表4 直流远供与传统供电投资对比

6 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直流远供主要应用于市电困难或市电引入费用偏高的场景,例如山区无市电的地区、铁路隧道等场景。直流远供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或完善,总结如下:

⊙ 目前直流远供系统无法直接为大功率交流设备供电,还需妥善解决机房空调等大功率、交流负载设备和施工用交流负载工具的供电问题。 ⊙ 直流远供由于远端没有备用电源,因此难以实现监控。直流远供由于供电线路架设较低,防盗措施少,因此铜质电缆容易被盗,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直流远供电源系统需要对传输线缆的维护和管理,日常运维工作中需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 常规直流电源设备中一般不配置漏电保护装置,直流高压设备中的漏电保护十分灵敏,可能会容易误动作,增大了站点断站的可能性。

⊙ 在城区,采用复合光缆的直流远供对城区管道的占用资源较大,在城区需要慎用,一定要考虑投资收益比。

⊙ 5km以内范围是高压直流远供最佳的距离,超出5km性价比就降级很多。

⊙ 拉远方案对信源站点的电源系统带来较大负担,降低了重要保证负荷的后备时间,使信源站与远端站点总体后备时间不长。

7 结束语

直流远供已经在一些通信场景的采用,本文通过对直流远供的安全分析,效益分析讨论直流远供的技术效益可行性,并通过案例介绍直流远供在工程中的配置方法,给出了常用的查询表方便工程配置。也探讨了直流远供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在工程实践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直流远供系统。

[1] 孙学康,张金菊.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李占军.通信设备防雷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4)

[3] YD/T 2159-2010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

[4] 刘恒,刘伟平,黄红斌等.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在接入网中的应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5(1):23-25

[5] 沈昌国,李斌,高宇亮等.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新技术[J].电气技术,2010(8): 11-15

[6] YD/T 1817-2008 通信设备用直流远供电源系统

10.3969/J.ISSN.1672-7274.2017.12.011

TN917.31,TN929.53文献标示码:A

1672-7274(2017)12-0034-04

猜你喜欢
市电光缆远端
数据中心中压供电系统自动投切实例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一种互动式逆变器用市电切换电路设计
铺条长长的海底光缆
气吹法光缆敷设
无卤阻燃光缆及防蚁光缆
无卤阻燃光缆及防蚁光缆
双轴太阳能跟踪与市电互补的路灯控制系统
采用云采集技术的市电互补光伏控制系统设计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