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乡村美

2017-12-26 13:02李翔旻韩丽平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田园诗人居环境乡村

李翔旻 韩丽平

【摘 要】人居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由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四大基本要素构成。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理论,从乡村生态环境、农耕生产、乡村生活、乡土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乡村人居环境之美,提出了陶渊明田园诗对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人居环境;陶渊明;田园诗;乡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1-0134-03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人居环境理论。他指出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由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构成,并强调建设人居环境必须坚持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项原则。其后,武廷海发表了《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学术思想》,金吾伦发表了《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等,在诸多学者的研究探索下,人居环境理论不断丰富,并逐渐成熟,为我国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乡村建设中,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发展对策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周侃、蔺雪芹、黄建新、刘飞翔等人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地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既包括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硬环境,也涵盖生活舒适度、经济发展水平、人际关系、安全归属、社会秩序等软环境。周侃、蔺雪芹等还建构了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支撑、社会协调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胡伟、冯长春、屈寒风、苏焰伟、张博野等人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以其自然生态环境为本底,由多个乡村空间聚落形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生活要素、生产要素、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镶嵌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人类在这一系统中进行着居住、耕作、教育、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活动。李伯华、刘沛林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它由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组成。彭震伟、陆嘉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构成的,是对乡村生态、环境、生活、生产、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应。鲍继峰则认为乡村人居环境由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从对乡村人居环境已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构成乡村人居环境有四大基本要素: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人居环境建设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生产活动是维存人居环境并促进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的根本动力;关心人及人的活动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居环境建设必須适应“人与人”的关系特点,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人类在客观的物质世界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精神文化世界是人居环境的灵魂所在。因此,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四大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居环境系统。

纵观历史的发展,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憧憬和探索。在我国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乡村人居环境美景图。其诗描述的由乡村美景、生产与生活实践以及表达的乡土情感等所构筑的人居环境至今让人向往与深思。

二、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乡村人居环境

作为“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是一个彻底的田园归隐者,亲耕园垄、扎根乡野、以笔赋诗,用诗将乡村之美凝结,用笔将乡村人居环境定格。

1. 人居环境生态美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归园田居·其五》),南山脚下,丘园田边,涓涓细水缓缓而过,怀山之水虽终不见其源,却闻潺潺溪水那沁人的音旋,山涧流水清澈见底,掬水可饮,驻足岸边,濯足水中,顷刻,清凉渗入血液,流遍全身。“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极目远眺,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云气之下屋舍暧暧,淡青色的炊烟袅袅升起,融入暮霭,渐渐消散,侧耳谛听,深巷中不时传来犬吠鸡鸣,陶诗笔下的真实乡村,可谓清梦回处的空蒙仙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祖宅前方,片片良田,一览无余,和着微风的节拍,品味空气中泥土的气息。家宅内,茅草屋舍俨然有序,其虽质朴却也不失别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归园田居·其一》),房前屋后,榆柳依依,树影婆娑,柳絮漫天,浓荫匝地,正直桃李花开的时节,堂前回首处,落英缤纷,翠微连横。“园蔬有余滋”(《和郭主簿》),不算宽敞的庭院里,留有一片农家菜园,淑气催萌蘖,菜花映蝶舞,七彩斑斓的小院,涉目成趣,移步换景,真甘心就此于这清逸闲趣中沉沦。

陶渊明笔下,好一派好山好水好风景。远处,山遥遥耸翠,水悠悠流长;渐近,村落深巷,狗吠鸡鸣,炊烟袅袅;眼前,榆柳荫屋,庭花园蔬,趣味无穷。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乡村景幕宛若天成之作,层层来袭。山清水秀的乡村大环境、朦胧静谧的村落景象、清新精巧的田家小院,乡村全然是理想的宜居佳境,这里的生态环境景观从宏观到微观面、线、点有序整合,层次鲜明,恬逸和谐,沉醉于这优美的意境中,让人觉得仿佛早已置身其中,在与自然万物倾情相拥,还会不经意间飘飘然忘却自我而深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 农耕生产时令美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时运·其一》),日月星辰运转,四季应时而来,三月晨光暖,春意日渐浓。春的使者戳破冬的沉寂,万物悄然苏醒,一时间,人们沉睡的激情也被唤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年之计在于春,和着春的节拍,怀着对丰年的希冀和憧憬,人们舒展着闲了一季的筋骨,开始忙活农事。“纷纷士女,趋时竞逐”(《劝农》),纷纷而动的男男女女,生怕这易逝的节气从指间悄悄溜走,他们竞相追逐的不仅是随风而过的时节更是全部的希望。

“载耘载籽,乃育乃繁”(《自祭文》),像精制工艺般耕田、培土、育苗、繁殖,精心的做好每一道工序。“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平时无话不说的田家老人,如今见面不谈其他,三五人聚在田垄上,抽着烟杆,望着田里的桑麻庄稼,互相探讨着耕种的技艺,时常还爱彼此斗劲儿,香烟缭绕中笑声朗朗。

读陶渊明的诗,随其笔起笔落,让你能看到园垄上那忙碌的身影。他们是应时的舞者,伴着时令的步伐,追赶着春,耕作播种,紧撵着夏,打理禾稼。他们将全部的热情和智慧都倾注给脚下的土地,只盼着它能回馈那份应得的财富和希望。他们是用生命在大地上翩翩起舞,绘制着只属于他们的艺术。读着诗,想象着,不由得心在蠢蠢欲动,想和他们一起挥动镰锄犁铧去创作应景的大地艺术,想畅快淋漓地与土地近距离接触,挥汗如雨,看看泥巴中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想在大地上创作一道道鲜活而亮丽的风景,让人忘步忘语不禁感叹“真是好时节”。

3. 乡村生活祥和美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自祭文》),寻着叮咚的泉声,徒步进入蜿蜒的山谷,挑水、砍柴,哼着小曲往返于熟悉的山间小道。“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每日闲时,就到院子中走走,赏花遛狗,自成乐趣。看“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和郭主簿·其一》),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真是惬意的很。“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其一》),闲暇常舂秫以作美酒,待琼浆玉液穿肠过,享芬芳醇香齿间留,虽为自斟自酌,但着实陶然自乐。这一派朴实无华的天伦乐景,无尽的温馨与惬意在其间氤氲流淌。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归园田居·其二》),简陋清静的乡间,乡民们拨开草丛便可相互来往。“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亲戚朋友乡里邻居间时时敞开心扉聊聊天儿,既不涉世俗利害,更无尔虞我诈,心情甚是愉悦。“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时常忍爱取出地窖中新酿的菊花美酒,烹鸡设宴招饮邻里,足不出户,隔墙一呼,邻里招之即来,不拘谨、不客套,其乐也融融。“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饮酒·其十四》),爱酒之人,相邀共饮,提壶相至,不醉不归。“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饮酒·其十四》),铺荆而坐,松下畅饮,举觞相酬,尽情言笑,听风吹松叶,看鸟破苍穹,推杯换盏人渐醉,在这清趣中谁人理会酒醉人还是人自醉。

读诗品句,或许,陶老的笔墨早已被时间风干,砚台也被尘埃铺满,只留下泛黄的纸和暖人的诗,温存着这不能也不会被忘记的欢乐和情感。家中常见,白发翁媪相媚好,黄口少年喜欢笑;乡里多闻,邻曲一家亲,和谐又温馨;闲居时节,众亲携游山川,起舞弄琴......句句诗词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儿和暖暖的人气儿,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欢声笑语,禁不住随其走入这祥和的画卷中,仿佛自己就在享受那天伦之乐,那邻里之亲,那欢游之娱,任凭那欢快的生活气息汹汹来袭,敞开胸怀迎接着,卸下沉重的伪装,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悦。

4. 乡土文化情感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归园田居·其二》),僻静是乡野的一种常态,没有人声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清静的甚至有些寂寞,然而那独特的乡音却让这清寂变得鲜活起来。“父老杂乱言”(《饮酒·十三》),父老乡亲闲来席地而坐,用带独特口音的土语随意言语,也谈论生活,也谈论古今。“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农忙时则相见不谈其他世俗之事,一心只探讨桑麻长势,也时时切磋农耕技艺。静寂简陋的乡间,人们就是用那熟悉的乡音传递着讯息,彼此才觉得更为亲切。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杂诗·其一》),一抔家乡土,一瓢家乡水,脚下的一方水土哺育着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也将千百年沉留在乡土中的深情传承。不曾烙下贫富亲疏的胎记,每个生命都在祝福中诞生,相亲相爱的生活在珍爱的土地上,有欢喜之事就共同分享,有美酒佳肴就比邻共享,舍弃繁文缛节,收起虚假客套,只是真心地聚在一起,用真诚回馈这片乡土,感恩相识相知的缘分,感谢这片土地赐予的福气。浓浓乡情,每每提起这亲切的字眼,谁人不会嘴角上扬,谁人不会在唇间骤然迸裂成无限的温度。

陶渊明为人们的灵魂保留了一条回归之路、一处栖息之地,诗中那蹩脚的乡音,淳朴的乡情,隐隐的归心,不论何时读起总让人觉得那么亲切,那么温暖。不曾刻意去记得但却又从未忘记,能让不管身居何处的你想起生命那最初的地方。改不掉的乡音,忘不了的故乡情,放不下的归心,每每提起,那些融于血液的东西就会翻江倒海灼烧你的心,唤醒内心深处那搁浅的记忆,久违的乡愁萦上心头,不禁真想去寻觅那乡土的味道,寻觅那脑海中熟悉的故乡影像。

三、结语

陶渊明用诗勾勒着一幅幅动人的乡村山水人文画卷,启迪着我们当今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1. 维护原生态的乡村环境

青山松林飞鸟,良田丘垄绿苗,小桥流水古道,农家鸡犬篱蒿……陶渊明留下了大量描写乡村生态美景的诗篇,诗中的乡村万物遵循自然之道,和谐而温婉。“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饮酒·其十七》),或许顺应自然之道才能行得通,这是陶渊明对自己的劝解,更是给当代人的忠告。维护原生态的乡村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2. 形成协调的生产环境

自古以来,“天地人和”就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鲜明特征。“纷纷士女,趋时竞逐”(《劝农》)成就了应时的美景;“桑麻日以长,我土日以广”(《归园田居·其二》)造就了希望的田野。乡村生产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必须“应天时,顺地利,得人和”,形成协调的生产环境。

3. 营造祥和的生活氛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几亩良田几间房,安身立命有保障。“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惜”(《移居·其一》),亲朋邻里常来往,饮酒谈笑齐分享。陶渊明的诗记录着原汁原味儿的乡村,不浮夸,不繁杂,那祥和的生活氛围令人向往。

4. 传承浓浓的乡土文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鱼鸟尚惦念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有乡土情结的人类又怎会忘记生命那最初的地方。当代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应该保留那独特的乡土韵味,要秉承地方特色文化,让人居环境建设“记住乡愁”。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武廷海.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学术思想[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2).

[3] 金吾伦.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2).

[4] 周侃,蔺雪芹.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3).

[5] 黄建新,刘飞翔.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应对建议[J].科技和产业,2008,8(12).

[6] 胡伟,冯长春,陈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

[7] 屈寒飞,苏焰伟,陆永球.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J].开发研究,2013,(2).

[8] 张博野,曾菊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4).

[9] 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

[10] 彭震伟,陆嘉.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J].城市规划,2009,(5).

[11] 鲍继峰.沈阳村镇人居环境发展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12] 魏耕原.陶渊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田园诗人居环境乡村
田园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话剧《乡村》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