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全料香生产技艺的商业价值调查

2017-12-26 09:55闫慧芳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2期
关键词:商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

闫慧芳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向民间学习,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生动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基于对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料香生产技艺”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当今社会形势,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旨在研究其商业价值。

关键词:洪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料香;商业价值

一、洪山全料香生产技艺——全料香的历史及发展

香是介休洪山村的特产,其历史源远流长。据乾隆年间介休县志记载,当时的洪山香已经远销到了东南亚一带。

洪山的制香作坊众多,香品种类繁多,洪山香香品中的翘楚当属全料香。据记载,洪山村擅长制作全料香的是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制香老字号“天成公”,其制作全料香的祖传秘方《宋氏香谱》世代相传。在清末民初时期该字号的东家为宋琪文,解放初期,宋琪文以反革命罪被当地政府镇压。他生前就将制作全料香的秘方与制作技艺传于其侄儿宋本旺一人,此后宋本旺将“天成公”又维持运营了几年,50年代开始正赶上全国开展“镇反”运动,此时其本人也被划为了地主成分,于是他就将老铺匆匆关张歇业了。从50年代开始到十年文革期间,洪山村所有的制香户和洪山大队副业加工厂全部停止了制香生产,“全料香”的生产与销售也随之进入了第一段历史空白期,二十多年时间里市面上几乎难觅其踪影。

1978年,洪山大队副业加工厂开始少量恢复生产卫生香,并指定宋本旺为该厂技术员,宋本旺将全料香的制作秘方主动献出并交予时任洪山大隊副业加工厂的业务经理郭德茂(已故)。上世纪80年代初,洪山大队副业加工厂宣布解散,此后制香老字号“天成公”的宋氏后人就再无人涉足制香业。90年代初,由洪山镇镇政府组织成立了“洪山镇香业公司”,时任公司顾问的郭德茂又将该秘方传于公司业务经理郭恒瑞。

2004年,洪山香业公司改制为“洪山恒瑞制香厂”,郭恒瑞的独子郭建美任厂长,郭恒瑞将全料香制作秘方传于了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4年,在这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全料香的生产与销售处于第二段历史空白期。2005年6月,郭建美经过刻苦专研和千百次的试验,依照全料香的秘方终于成功恢复生产出了第一批全料香成品,终于让已沉睡了20多年,这期间就一直停留在秘方文字层面的“全料香”又以成品的方式完美地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经坎坷磨难和起落沉浮的全料香又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了寻常百姓人家的必备生活用品之一。

此后又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如今全料香的传统生产技艺已日臻完善。2013年,洪山恒瑞制香厂恢复了失传了很久的洪山全料香新品种:全料香香饼、熏香、崖柏香,现在全料香已逐步打开并占领了国内外部分市场。同年,该技艺申报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山全料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郭建美被晋中市人民政府选定为介休洪山名香全料香传统生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山恒瑞制香厂现已成为洪山全料香传统生产技艺的保护、研究、传承基地。

二、全料香的用料特点及工艺流程

全料香是老字号“天成公”独家生产的名牌特色产品,具有悠久历史。其产品已完全突破了一般香品仅作为祭祀用品的概念,更兼具调和身心、通窍开慧、益思提神之保健功效。因全料香的制作成本与一般香品相比显得极其昂贵,故其被誉为“香品中的贵族”。

全料香的用料极其考究。它以柏、檀、沉为底,添加灵香、木香、龙脑、龙涎香、苏合香等多味名贵中药材和香料,再配以洪山当地具有绵软特性的泉水,辅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制作而成。洪山全料香非人工合成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原材料全部由天然名贵树木的树枝树根与名贵中药材组成,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堪称是纯天然绿色环保的保健品。全料香在配料时,除了有一套严格规范的配料筛选体系外,还要综合考虑该香品的用途、香型、品味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选料讲究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只有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的原材料尽展其性,只有识透香品,才能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其位,这些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历法、风水、中医药学理论的精华。

各种原材料在被制作成全料香成品之前,就必须先要经过修、蒸、煮、炒、炙、炮、焙、飞等多种加工手段,这样经过精心处理后才可以正式作为生产全料香的原材料使用。

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一共要有十几道工序,这些工序全部是采用纯手工制作。

第一步是对各种原材料的细加工处理。其方法有:修、蒸、煮、炒、炙、焙、飞等,以上方法统称炮制。具体内容为:

修:为了使香材纯净,先对其做切碎、粉碎处理。具体手法又分为:拣、摘、揉、刮、筛、晾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从而达到去除各种原材料中的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位和其他非药用成分的目的。如:安息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则要清除其中泥土。

蒸:即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辅料一块蒸。蒸的火候和次数视要求而定,此法即可使香材由生变熟,同时也可调理药性,分离香材。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整药性,去除异味。如:制作甲香时,需先用碳汁煮,再用泥水煮,最后用好酒煮。或用米泔水浸泡多日后,再用米泔水煮,待水尽黄气发出时收,凉后再用火炮。

炒:根据需要分清炒和料炒两种,在火候的掌握上有炒令黄、炒令焦等说法,如制作檀香的方法之一就是:选好檀香制成碎米粒大,慢大火炒令烟出紫色,断腥气即止。

炙:用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渗入融合于香材之中,以改变香材的药性。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蜂蜜、梨汁、酒等。

炮:用武火急炒,或加入沙子等一起拌炒,炮与炒只是有火候上的区别。炮烫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焙:将香材置于容器中(如瓦器等)中加热使其干燥。

飞:把粉碎后的香材加水研磨,(研磨后的粉末落入水中即为“飞”)再将液浆静置沉淀,将沉淀物晾干研细备用。此法可分离出香材中可溶于水的成分,使得制作完成的香成品更显细腻。

第二步是配料。选用柏、檀精粉为底料,添加沉香、丁香、乳香、茴香、薄荷、官桂、苏合香、安息香等二十余种天然中药材,按照君臣佐辅进行配伍,这种调配好的材料叫合香。

第三步是合成:将炮制调配好的香品,用适量比例的水热冲冷轧成香泥后窖藏,使其醒储一定时间后备用。

第四步是成型:将醒储好的香泥,按需要制作成线状、盘状、塔状等各种工艺形状。

第五步是烘干:根据气候条件自然烘干,要求不能暴晒、不能阴干。依照风向适时调节方位,既不能强风,也不可无风,更忌急于求成一次烘干。

第六步是整形:将烘干后的产品根据需要再进行修饰、整理、加压、定型后即可包装入箱待售。

近些年,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健康的潮流趋势下,无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的“全料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建立洪山香文化博物馆——“恒瑞制香厂”郭建美

全料香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全料香的制作展示了中国的诸多传统文化内涵,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历法、风水、中医学理论等多個方面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精髓,显示了中华民族对各种传统文化无比博大宽厚的包容胸襟。这一传统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传承洪山全料香制作技艺对研究中国的制香历史和中国香文化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合香”的传承人郭建美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创新的年轻人,他在“全料香”的基础之上,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出了安神静眠香、提神醒脑香等具有不同功效的洪山香。与此同时,目前全料香传统生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建美正在对该传统技艺进行进一步完善,并着手准备物色和培养新一代的接承人,使该技艺得以永远传承下去。下一步他还将组织全洪山的制香户成立一个香业协会,带动整个洪山镇的制香业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另外,郭建美还将对全料香制作技艺的整个研究与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并编写一些文字材料,拍摄一些视频资料留给后人。同时以恒瑞制香厂为基地,并在“全料香”传统生产技艺的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不断开发新品种。

在“全料香”稳步发展之余,郭建美依然不忘记传承,他有一个计划“将来他想要建立一所洪山香文化博物馆,让洪山香可以真正地被世人所熟知”。现在,他已经收集了十余件具有展览价值的制香工具,其中有些是清朝文物。在筹备博物馆的同时,郭建美也在物色和培养新一代的香文化传承人,使得该技艺可以永远地传承下去。近几年,郭建美一直致力于组织全洪山的制香户成立一个香业协会,希望带动整个洪山的制香业全面发展,整体进步。只有所有的香户团结起来,才能够让洪山香真正地扬名中外。

猜你喜欢
商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析广告对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中国古代龙凤原型的象征意蕴及其商业价值
广告设计的商业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