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人民长久感谢他

2017-12-28 01:35
清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商品货郎鸡毛

心中有人民,人民长久感谢他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义乌的小商品走遍天下,并逐渐发展到极致,名扬五洲。义乌小商品和小商品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

义乌能有今天,与一个人有极大的关系:他,就是义乌当年的县委书记谢高华。(《义乌人感谢老书记》,《南方周末》2017年11月2日)

如果时光倒转三十多年,义乌只是个典型的农业县,与中国绝大部分县毫无二致。水稻亩产已到上限,如果说有什么特产,也只有蜜枣、红糖。如果义乌人还有什么特质,那就是对温饱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经商致富方法的尝试和坚持。

谢高华

当年游走于义乌乡镇的“挑货郎”就是有浓烈商品意识的“潜商人”。江浙农村多有养鸡养鸭传统。这些“挑货郎”,每到传统节日都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游走各地“鸡毛换糖”。他们把收来的鸡鸭毛分类,质量好的作为绒料,粗料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堆肥原料。这种辛苦的活计,能有大批的从业者,秘密在于:单春节期间就能赚两百多元,比从事农业一年的收入还多。

而在计划经济时代,游走经商和摆摊设点是政策不允许的,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必遭割除。虽然当时中央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和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但僵化的政策依然在很多地方照旧执行,不少人对“资本主义”余悸犹存。

在这种政治氛围中,谢高华作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却有很大政治风险的决定:开放小商品市场。1982年9月5日,义乌稠城镇政府宣布开放镇小百货市场。摊主经工商部门登记领取摊位证,就可以合法经营。这在当年是个石破天惊的举措,义乌小百货遂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府公开认可的市场。这个举措,稠城镇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名义上是“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实际上却是放开管理,自由交易。

稠城镇小百货市场,是谢高华拍板的杰作。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四个允许”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巨大的商品能量也随之释放。

当时义乌“鸡毛换糖”的临时执照发了一万多个。今天看来,发的不是允许经商的“临时执照”,而是播下了小商品经济的种子。此后,义乌的小商品经济逐渐壮大,且以磅礴的气势,引领这个海边小城走向世界经济的舞台。

谢高华确乎是赤心顺民意,浩气卷春潮。他的决断和勇气根植于内心的质朴:“要解决农民吃饱饭的问题。义乌大部分人当时还吃不饱饭。‘到了春节我们过年,义乌的农民还在冰天雪地,一家家地糖换鸡毛’。”

后来的结果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义乌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中的一处亮丽风景。

谢高华因而也被视为义乌人的“财神爷”。这是义乌人对谢高华的最高赞赏。

要知道,今年已87岁高龄的谢高华在义乌担任县委书记的时间仅仅两年多。在义乌任职过的书记中任期时间排倒数第二。

在谢高华平级调任后,他的故事远未结束,用《南方周末》记者的话说,“致敬谢高华的仪式在义乌民间频频上演。”“1995年,义乌开始举办小商品博览会,二十三年来,每年都请他回来。”

致敬他的盛况是:

2007年,迎接他的是商人们自发组织的车队。穿城而过的车流,轰动了整个义乌。

今年10月19日,多辆车在高速路口迎候。发起者不是政府,而是当地商会的会员们。谢高华一下车,除了鞭炮声,没有鼓乐喧天,上百号人跟随身后摇响的是拨浪鼓——当年他们走村串户摇响以引人耳目的“道具”。

拨浪鼓者,拨乱鼓也。谢高华当年以责任、勇气和担当给“游商”(挑货郎,拨浪鼓)恢复了合法身份,赋予了合法的权益。这是一个支点,铁一样生硬的义乌计划经济体制被撬动了,商品经济由潜流变为涌流。义乌有今天,人们焉能忘记这个“财神爷”?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且保持着“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十九大政治报告如此要求全党和广大党员。

其实,在县委书记中,很多人早就这样做了:焦裕禄、谷文昌、谢高华……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

而不忘初心者,方能不辱使命。

民心是一杆秤,是一座丰碑。因此,不论时间多久,也不论在位时间有多长,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

猜你喜欢
小商品货郎鸡毛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夸年轻
捐鸡毛
金华风物志
货郎命案
头脑奥林匹克答案
给小商品找个家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