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亿农民的跨省就医如何结算

2017-12-29 20:05刘砚青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跨省新农计生委

刘砚青

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已经在2017年8月底顺利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年度任务目标,9省份的新农合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已经实现全覆盖

2017年8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央金(化名)出院了。

由于手术难度较大,根据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转诊建议,这位来自西藏那曲巴青县的女孩在2017年7月13日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治疗。

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新农合结算窗口,河南一住院患者家属为家人办理出院结算手续

央金是西藏自治区首例跨省就医联网结算的患者。

因为有了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服务,系统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便将她的住院费用结算完成。按照就医地报销范围与参合地报销比例计算,新农合共计为她实时报销医疗费用5.4万元,比例接近65%。

“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已经在2017年8月底顺利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任务目标,9省份的新农合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已经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监察专员聂春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共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39.3万人次,报销131.6亿元;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4.27万人次、报销2.36亿元。

9省农民的“绿色通道”

央金并不是首个在北京协和医院享受实时结算的参合人员。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難重症诊疗指导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每年承接着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工作。

2017年6月15日,转诊自吉林的张胜(化名)享受了该院首例新农合跨省住院直接结算服务。按照就医地报销范围、参合地报销比例计算,新农合为他实时报销了近8000元的医疗费用,比例接近50%。

“有了国家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系统,我们的各项费用一次就能办完。”因为无需再为报销来回跑腿,张胜在办手续的时候格外高兴。

为让广大农民和非就业人口也可以享受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压力,2003年和2007年国家针对农村人口与城镇非就业人口分别建立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经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由人社部负责管理的城镇居民医保。

十余年来,两大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以新农合为例,筹资水平已从最初的每人30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630元左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从过去的35%提高到75%左右。

目前全国很多省份已把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并交由不同部门管理,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辽宁、吉林、安徽、海南、四川、贵州、西藏、山西、甘肃等9省份总计1.5亿农民的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仍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

通过微信一键支付

在新农合这个医保体系中,为最大限度方便百姓,参合农民在申请跨省就医时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转诊单。除此之外,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系统还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尤为便捷的结算方式——微信支付。

2017年夏天,微信新农合支付业务系统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上线,这个系统可以帮助每一位规范转诊的跨省就医新农合患者用微信支付享受实时结算报销。

7月21日,来自四川达州的杨民(化名)成为这项服务的全国首例体验用户。

“我和妻子一直在深圳打工,因为是在四川参合的新农合,每次在深圳看病都不能用,必须先自己掏钱再回老家报销。没想到现在通过微信支付就能给我们异地看病报销了。我有很多老乡在广东打工,看病一直是个大问题,现在都不用愁了!”杨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杨民的妻子此次将近1.5万元的住院总花费中,新农合为其报销了6000余元,自费的8673.3元则通过微信支付。

“新农合微信支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参合人只需要在微信中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参合地和转诊单号,就可以成功绑定转诊单。不仅可以在出院时通过微信一键支付系统结算,住院期间还可以每天查看费用明细和报销金额。”国家卫生计生委针对本刊的采访回复称。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的“新农合”一站式服务窗口

在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建成前,新农合患者异地就医是需要自己先全额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再踏上上千公里耗时1?3个月甚至更久的报销之路,而现在有了微信实时结算,患者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直接支付仅需自费的部分,极大缓解了参合人的资金压力。

“新农合+大病保险”跨省一站结算

由于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相较城镇职工医保偏低,报销比例和范围也与之存在一定差距。

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因疾病而陷入经济困境,国家六部委在2012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针对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参保(合)人员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不低于50%的报销。

大病保险制度帮助很多新农合参合人员降低了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机会。随着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服务上线,大病保险与其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也随即推出。

2017年9月5日,来自贵州习水的吴刚(化名)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享受了全国首例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现年36岁的吴刚在广州务工,虽然身患急性胰腺炎,却因担心广东的医疗费用难以承受而回到老家习水接受治疗。刚刚在医院住了一天,当地就因为无法医治将他转诊到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吴刚于8月30日办理正式住院手续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已基本康复获准出院。办理结算手续时,他不仅享受了新农合直接报销的4258元,大病保险还为他直接报销了4401.83元,总的报销比例达到91.8%。

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推进工作

尽管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结合自身特点为参合患者提供了大量服务,但负责推进这项工作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样也很关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情况。

聂春雷对本刊记者表示,医改在推进分级诊疗时提出了90%的老百姓尽可能不出县,所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来一条重要原则,即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要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共同推进。

“我们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要在2017年内为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规范转诊的住院患者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聂春雷指出,对于那些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或随子女长期异地生活的参合人员,新农合也建立了转诊备案制度,可以通过电话、上网、手机APP等各种渠道联系参合地办理相应手续。

据聂春雷介绍,从目前的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尚未发现因新农合跨省就医实时结算政策的落地而导致的患者向大城市扎堆的情况。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副院长刘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直接结算工作开展初期,难免还会出现个别患者未经备案或转诊便前来就医的情况。在这期间,医院的网络中心和医保办也在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要求,安排专人按期筛查省外疑似新农合患者,并逐一对其进行身份确认和政策宣传,努力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而为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让各级医疗机构都能积极参与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算,国家层面建立了周转金制度,即由中国人寿出资1亿元作为全国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周转金,基本上能够确保在几个工作日之内就将款项拨回到医疗机构。为建立快速回款机制,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國人寿累计支付周转金4155.06万元,成功将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回款周期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猜你喜欢
跨省新农计生委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人社部开通跨省就医查询系统
跨省医保山东实现跨省医保直接结算
睢县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2016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调至560元以上
安阳市殷都区计生委关爱更年期妇女健康
延津县人口计生委正式受理“单独二孩”申报手续
沁阳市人口计生委启动结对帮扶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