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到延安

2017-12-29 20:13陈融雪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归国海归延安

陈融雪

“如此高规格组织海归研修的一个大背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我在美国13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美国的数据研究美国的问题,只能旁观祖国的高速发展。我不想再做一个旁观者,迫不及待想回来亲身参与见证‘中国梦的实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田轩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2017年11月的最后一周,他和其他48名“海归”一起来到延安,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第四期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

2017年11月24日,48名“海归”一起来到延安,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笫四期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

这次“海归”们到延安,围绕“建功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特殊且深远的意义。

“海归”角色:从《黄河大合唱》到“中国方案”

“这是中央统战部第一次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归国留学人才研修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负责该班次的班主任张娓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聚焦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是本班最鲜明的教学主题。”

此次培训的课程,不仅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讲解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解读》《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庄严使命》等,还有中组部人才局副局长牛伟宏讲解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人才思想,加快推进人才强国建设》,中国外交部政策司参赞姜学斌讲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我们党外知识分子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执政党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历史担当和历史成就,更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党的核心,更是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总设计师,人民的领袖。”北京中创高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雪对本刊记者说。

“我们‘海归和共产党一直是志同道合,血肉相连,紧密奋斗在一起的。在延安时期,早已有一批批归国留学人才来到这里。”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合作部總监花蕾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开班式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赵耀宏讲到,当年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陕北公学,以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均有留学回国专家。

其中,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曾创作《黄河大合唱》极大鼓舞中华民族抗日士气的音乐家冼星海,曾留学法国巴黎;参与创办了延安中央医院的著名医学专家何穆,也曾留学法国。

“国家存亡之际,那一批‘海归作出了正确的历史选择,来到这里。现在,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正当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用人之际,我们更需要接过先辈的旗帜,承担新的使命。”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席郑季武对本刊记者表示。

创业者到延安学什么

在延安的学习令重庆维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鹏对执政党肃然起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庄严使命》一课讲到,延安时期有革命者问毛泽东:“我不怕死,怕受刑。怎么办?”毛泽东的答案是:“心中想着人民。”

作为该班最年轻的“80后”学员代表,智见传媒、火橙资本合伙人、联席CEO郑文在参观梁家河村后也陷入了深思。

“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艰苦奋斗的岁月,只要像他一样心中想着人民,我们现在创业的这点苦算不得什么。”郑文说。

“在梁家河的学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仅艰苦奋斗、更勇于创新。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去四川学习,回来带领村民们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乡亲们的做饭照明难题。”成都恒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作为新时代金融业的归国留学人才,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践金融监管的人民性。”中国证监会研究院法治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政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金融监管方法,同时摒弃西方经济金融发展模式的弊端,补齐制度短板,确保监管能力和新时代金融业扩大开放相适应,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监管与发展之路,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最大“归国潮”

自2014年起,中央统战部每年从全国归国留学人才中选出50名左右的代表,集中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前三期分别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行。

如此高规格组织“海归”研修的一个大背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据悉,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人才结构也从“高精尖”向多层次扩展,从业领域从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堪称全方位“登陆”。

这种人才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在本期学员中也得以体现。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锦璋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我们班的同学可以说是来自五大洲四大洋,有留美、英、日、俄……;既有我这样造大飞机的,也有从事金融、教育的,还有自己创业的;既有‘50后,也有‘80后;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田轩说,中国庞大的市场,为归国人才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升级的需求,让归国人才所掌握的高新技术得以施展。与几十年前的前辈相比,如今,归国对于留学生们而言,不再是“毅然决然”的抉择,而是拥抱希望的“欣欣然”。

猜你喜欢
归国海归延安
《国羽归国开始第四次隔离,“全勤员”贾一凡盼管住嘴》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雄安新区的海外人才文化适应策略支持研究
海归如何看待海归工资仅5000元
新海归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2014年度河南省留学及归国人员统计报告
30万海归将加入就业竞争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