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家的“领跑力”迸发

2017-12-29 21:41李斌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领军企业家企业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被写入十九大报告

前不久,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公布,人们的目光开始聚焦“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国有企业家、还是民营企业家,一片振奋之情。10月18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被写入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

企业家,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企业家身上,究竟凝聚着怎样的精神特质?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企业家更有用武之地?

他们,有着怎样的呼唤?对未来,有着怎样的判断?

……

近年来,在一次次重大报道任务中,我们尤其注重倾听企业家的声音,研究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高科技领域、一种经济现象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与任正非、王传福、张瑞敏、汪建、王东升、雷军、程维、胡玮炜、宿华、余凯等一位位企业家、创业家面对面。

任正非的成功密码是,“坚持只做一件事”。

王传福认为:“企业家都如履薄冰,都必须不断推出新的东西。”

海尔“过去砸的是冰箱,现在‘砸的是组织”,张瑞敏“要换道超车,而不是弯道超车”。

汪建忧心忡忡:“下一个浪潮来了,很少有人注意它”,他发出仰天长问:“通往未来的大门已经打开,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不该准备好吗?”

原汁原味的话语,强烈的自信和忧患意识,让人们能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批企业家身上所凝聚的精气神,无数人被他们引领着,奔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特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形容,就是方向、力量、轨迹和必然——有看到未来、把握方向的能力,有激励人心、团结前行的力量,才能画出一条痴心不改、勇往直前的轨迹,才能有挺立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潮头的必然!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2015年10月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引领型发展”理念。

放眼人类的历史长河尤其是历次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的发展历史,实现引领型发展,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更要发挥其中“人”这个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作用,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的培育,更要高度重视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优秀企业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家的“引领”甚至“领跑”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在深圳,人才不唯学历、职称,而是企业主导,市场认定,专门成立了由马蔚华、王传福、杨焕明院士等企业家、科学家组成的深圳青年英才举荐委员会,由他们举荐青年人作为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让领军人才“伯乐相马”,以才引才,多元化、多维度评价人才。在青岛,“青岛制造”的不仅是啤酒、电视、冰箱和动车组,也不仅是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更“生产”了一批足以写入中国企业史的企业家、领军型企业家,甚至思想型企业家。

这本书之所以叫《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也正源于企业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的“领跑力”:事非经过不知难,他们都是历经数十年执著追求,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成为领军型人物,引领人们不断开拓技术的新边界、开辟生产生活的新疆域,甚至影响了一个城市、一个技术领域的品质和气质……

不论是任正非、张瑞敏、王传福,还是华大基因汪建、京东方王东升、地平线余凯,无论是小米雷军、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他们或开一时风气之先,创造一个新物种,或引领一个高科技产业,把企业带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或开创一个新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这些创业者、创业家乃至企业家身上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具有强大的“领跑力”,领跑一个城市、一个领域甚至一个时代,其影响力甚至早已超越国界。

深圳何以“领跑”创新驱动?这座城市的“领跑”,和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

青岛何以“领跑”中国制造?这座城市的“领跑”,和海尔、海信、红岭等企业有着怎样解不开的“结”?

京东方何以“领跑”液晶显示器领域?

华大基因何以“领跑”基因测序产业?

小米、滴滴出行、摩拜单车……这些企业是怎样成为一个个不可忽视的名字的?

期待有缘的读者和受众,能从我和我的同事对一座城市(如深圳、青岛)、一种经济现象(如“独角兽”企业、精准医学)、一个产业(如人工智能产业),甚至一个具体企业(如京东方)的剖析中,尤其是从企业家身上、从他们原汁原味的话语中,既看到一个领军型企业、领军型企业家今日的光彩,更看到背后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既看到昨天、今天,更看到明天,看到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未来,甚至是人类的未来……只有看到了未来或者未来的一角,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机遇、把握未来。

领跑力,尤其是优秀企业家的领跑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重大课题:

——“领跑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家,才具备“领跑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在技术不断被颠覆的时代里,企业家究竟怎样才能不断穿越迷雾、引领未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企业家的“领跑力”和引领型发展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让企业家的“领跑力”释放,才能成为“领跑型城市”“领跑型区域”?

——中国,究竟能否不断在科技创新、产业革命上突破束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催生“领跑力”,甚至在新的赛道上制定规则,“引领”世界、“领跑”全球,成为“领跑型国家”?

期待读者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和这些企业家“面对面”;

也期待,带着这些问题,你和我们共同探究下去……

中央关于企业家的《意见》出台之际,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女士第一时间找到我,希望反映企业家的声音。我的同事任峰、郭宇靖等人第一时间马不停蹄地电话采访了刘永好、陈东升、宁高宁、郭广昌、徐井宏、田溯宁、张近东、沈国军、苏志刚、朱保国、王玉锁等企业家,大家十分惊喜、振奋,企业家都热切期盼在经济舞台上大展身手。

“好的企业家不应该期待优待和优惠,更期待有公平规范的环境”,“企业家应该有使命感,应该敢为天下先,否则就是商人”,“应该让企业家在一线更有发言权”……不少企业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復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等人呼吁“在政策制定上更多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预言:“一大批新型企业家将涌现,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即将到来,这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型企业家的一种就是“领跑型企业家”,这是一批拥有国际视野、掌握核心技术、在世界市场占有相当份额、能够以产品和思想在某一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企业家。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领先”国家的宏伟目标。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市场活力的源泉。“领先”国家,或者“领跑型国家”,离不开一大批“领跑型企业”,离不开一大批活跃在市场最前沿的“领跑型企业家”,离不开对企业、城市“领跑力”的研究、培育,期待中央关于企业家的《意见》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结出“引领型发展”之果,结出民族复兴之果。

(此文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一书前言。李斌为此书主编,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猜你喜欢
领军企业家企业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领军格兰仕参访活动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