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2017-12-30 11:15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

李 博

(平凉市教育考试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李 博

(平凉市教育考试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在发展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要求。文章通过综合分析高职院校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途径,具有实际意义。

高职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正不断进行着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计算机基础技术人才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工作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渐渐成为综合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现状,来探究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策略。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开展现状

通过对2012—2016年间东北地区13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基础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1.1 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滞后

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远远超过以前,但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配套书籍的内容更新却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授课内容往往是几年前的计算机技术或者参数,内容的滞后使得传授的知识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并且相关内容的展示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技术有着很大的出入,学生思维产生混乱,影响实际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1.2 计算机教学严重缺乏实践

虽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作为一门应用课程仍旧需要对应的实践操作以理解和巩固对应的知识点。单纯的课堂传授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对应知识点所描述的操作。然而,13所学校中,开展并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的学校只有6所,占比不足50%,这一现象表明,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展。实践课程的缺乏不仅不符合新时期社会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技术。

1.3 课程教学方式落后

一般来讲,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相较于一般课程在难度以及知识覆盖面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课程的特性还在进一步扩大。另外,不同学生本身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所有学生统一进行相同内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难免会损害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过于细碎繁多的知识还占据了大量的上课时间,对其他课程的开展造成影响。

2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的思考

当前社会,计算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主流。高职院校本身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但在理论教学方面往往有着很大的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1)高职院校重视应用型基础人才的培养,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投入都被放在预计能掌握有关的课程和实践操作上,这就导致偏综合素质提升的理论教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尽人意;(2)高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讲,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高职学生,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恰好是一门百科性质强于技能性质的课程,所以,高职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往往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造成了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不能够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现状的了解以及对原因的分析,笔者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思考后发现,未来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向着更全方位的发展。

2.1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即时计算机科技知识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本身有两个目的:(1)响应社会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资讯信息;(2)进一步奠定计算机教学基础,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更多实践技术奠定基础,所以,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尤为重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有效地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时效性,应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2.2 贯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活动

即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样不能被忽视。某种意义上讲,借助实践操作是掌握零散计算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更何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对其的应用性也进行了强调,所以,未来对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要更加重视实践活动的贯彻。

2.3 创新教学模式

无论是提升课程内容的实效性抑或是提升课程内容的实践操作水平,都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积极的配合才可以。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是造成课程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高职学生与传统高等教育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创新教学模式便成了高职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通过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3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开展改革。努力寻求创新,并将创新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进行调查的13所高职院校中,截至2016年年底,其中的5所学校已经采取了许多的创新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有3所学校针对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进行了改革实践,另外两所则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3.1 课程内容实践

其中3所学校认识到了课程内容落后所带来的严重的问题,于是积极地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其改革方法主要如下:(1)在每一学期教材准备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会组成专门的教材研究小组来进行教材的筛选工作,挑选出难度适中、知识点较新且更具针对性的教材。某高职院校的教材研究小组还积极地进行着课程内容的补充工作,用一部分时讯新闻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进而保证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更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2)某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会将近期的有价值的计算机资讯进行融入讲解。教师也会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来补足教材所忽视的相对重要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这样做不仅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还激发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提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3)有的学校将课程内容更新与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借助网课平台来实现对课程内容讲解的快速更新。事实表明,借助MOOC平台开展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课堂授课。

3.2 教学模式实践

在几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听课过程中发现,针对传统授课方式进行创新的高职院校,其重点放在了更深入应用多媒体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的PPT形式教学,相关高职院校添加了更多的视频教学、音频教学以及教学展示。就笔者自身体会,更深入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教学质量提升效果。与此同时,有高职院校积极应用MOOC平台去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私人订制自己的学习计划,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选择。虽然MOOC形式的教学尚且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其未来的应用价值十分巨大。

3.3 应用操作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的开展一直得不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其中其他类型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程已经能够有效满足计算机实践操作需要的观点,一直以来都被广泛认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展开。有些高职院校(其他地区)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会通过零散实践的形式开展,这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工作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发展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要求。通过对2012—2016年间东北地区13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进行调查后,笔者总结了相关高职院校的创新实践成果。

[1]林燕华.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7(9):25-27.

[2]朱琳琳.刍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J].通讯世界,2015(16):13-16.

[3]徐晓阳.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26-29.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Bo
(Pingliang Education Examination Center, Pingliang 744000, China)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 rapidly in the new period, and i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people’s life. Based on this,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en more atten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sui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basic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 fi cance to explore the way of the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李博(1978— ),男,陕西咸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