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普通外科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2018-01-01 08:47余立权万圣云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患外科医学生

余立权 汤 铜 万圣云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主要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受到压制。很难真正培养出医学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操作能力强,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生。普通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教育学科,普外科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此我们需要分析外科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外科学科特点及当前医疗背景加以研究解决。

1 外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 我国现有的国情,决定了与西方不同的教育考核制度,学生面对考研、医师资格考试等导致了应试教育在医学院校也严重存在。现有的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高度重视智育,欠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片面性发展。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及完整性,造成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理解不全。外科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单一性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妨碍了一名优秀的医学生的成长。

1.2 学生对于课堂存在一定程度厌学情绪 首先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比较好奇好学,但进入大学后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主要因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态度转变,导致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及医学职业的规划。其次,外科的内容过于繁杂,缺乏条理逻辑性,增加了学习负担。最后医学院校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们长期接受的应试教育明显不同。以上原因导致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1.3 师资梯队建设不完善 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培养医学生具有适应复杂医疗变化和进行临床应变工作的能力。普通外科教学的师资的水平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普外科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有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临床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的积淀,临床教师务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临床工作繁忙导致部分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不热情,长久以往将会影响到对“实用型”医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目前外科教师队伍新老交替,更加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在普通外科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得外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还要求培养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正确的医学伦理观。所有这些就要求外科学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交流技巧。

1.4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 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进入转型期,人们对健康要求有很大提高,医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都导致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令医护人员们处于医患纠纷的一线,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外科医学生有较高的信任和认同感,对作为“病人样本”给外科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存在很大的心理抵触情绪。这些情况不仅减少了外科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学习机会,而且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及主观能动性。

2 提高外科教学水平的建议

2.1 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PBL)、互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1~2]PBL模式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愈加广泛,此教学方法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直指知识的应用和未来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提出问题导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师用以辅助指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2]。此教学法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积极分析与学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外科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经验是采用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师生之间沟通多,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从而高效提高医学知识水平和技能,是培养激励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新策略。有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LBL教学组相比,PBL教学组的学生在求知欲、开放思想及认知成熟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LBL教学组[3]。因此PBL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有利于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提高。启发式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导向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式启发。这一积极互动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启发式学习,我们更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启发,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示,进而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另外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可培养其团队意识,单个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时,又能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总之,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发表意见,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知识点,进一步进行点拨启发,充分活跃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习,不仅可以引导找到问题答案,而且可以增加其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2.2 加强普外科教师的师资素质建设 外科临床教师需要兼备精湛的临床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这些条件对于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一个合格的外科临床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医德师德,还需要以下方面能力:具有高度的教学责任使命感和教学相长意识,基本理论扎实,语言表达准确,外科基本操作规范有序,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组织管理和语言沟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临床教师在实际工作层面,注重培养教学素质,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教学过程丰富化和多样化,避免枯燥机械的教学。提高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要强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提前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外科病例相结合,进行外科教研室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流程,使学习达到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目的。外科专业的技能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师生之间的联系性强,教师的个人品格和业务水平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及业务能力从而达到言传身教之效果。最后教研室需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督查考核以确保教学质量。

2.3 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知识内容丰富且条理不清晰,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增加医学生的负担和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重新归纳总结是必不可少的。①通过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主线,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较高学习兴趣中达到掌握知识目的。②通过疑难病例分析讨论会,让学生对于该疾病有更深的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判断思维能力。③应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直观的的解剖学图像、CT影像、手术视频等,这样对外科的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病人的X线、CT、MRI、病历、手术视频等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制作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④培养学生以临床技能为核心。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外科医学教育的重点,在普外科教学过程中添加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操作。要求学生认真把握每次操作机会,要做到掌握精髓,熟能生巧,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强调无菌技术理念,老师在操作严谨的同时多为实习生作出解释。教师应检查学生的操作流程,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4]。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扬长避短,主动纠错。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有利于全面发展[5]。

2.4 注意医患关系的宣教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首先要对于医患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绝不能让医学产生畏惧心理,让其真正的认识到医患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国家多部委正在共同协调创建良好的医疗环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医患关系教育活动,重视医患沟通。而且可以让外科医学生们进入病房,真正尝试走上临床与患者沟通,了解病人需求。医学院校及教学附属医院要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提供医患沟通培训,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与技巧。这样更能让医学生感受到医学岗位的神圣和崇高,更有利于一位优秀外科医生的培养。

猜你喜欢
医患外科医学生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