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2018-01-02 07:46闪淳昌
安全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韧性

我想借今天的机会,谈谈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问题。

1 灾难与启示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市重大灾难多发,而且城市的脆弱性日益凸显,如2003年抗击“非典”、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2013年“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等等。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过去的哪一年没有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所以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这些灾难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第一,突发事件呈现出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和复杂性加剧等特点。而且,新隐患增多,各类潜在危险源增多,防控难度变大。如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2017年“8.23”天鸽台风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第二,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是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越是不能忽视各类致灾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如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民航、铁路、公路中断和大面积停电,日本大地震后的城市抢盐风波成为一起典型的由网络谣言引发的社会事件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人民造福,但如果驾驭不了或被敌对势力掌握可能就是更大的灾难。第三,我国是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或低设防的农村。现在城市灾难的突发性、复杂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等特点越来越突出。如2014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7年“11.18”北京大兴特大火灾、天津“12.01”高层建筑火灾等。第四,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目前中国网民已达7.31亿。传统的舆论是单向传播,而网络舆论场,网民互为传播者和接受者。特别是当事件涉及到正义、公正、关切、同情、安全等敏感价值点时,最容易引起公众关注。这就对城市安全和稳定提出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第五,从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作用转变。特别是要看到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对国家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带来新挑战。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各种变革调整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公共安全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多发期,维护公共安全任务重要而艰巨。

2 让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我们应该让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更加美好。

第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坚持他提出的人民中心论、民生为本论、安全发展论、科技强国论和底线思维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做好城市的安全工作。

第二,树立新时期公共安全的新理念。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底线思维,立足应对大灾、巨灾和危机。坚持军民融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三,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补短板、织底网、强核心、促协同。克服“八重八轻”(重处置,轻预防;重效益,轻安全;重地上,轻地下;重表面,轻基础;重眼前,轻长远;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出,轻投入;重硬件,轻管理)。特别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目前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态势,且中央对北京和上海城市规划的批复当中,特别提出提高城市韧性的问题,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安全韧性城市”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具有承受重大灾害的能力,其基本功能、结构、系统能够维持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次生衍生灾害,减少公众财产和公共设施损失;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迅速恢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当对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对城市运行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增强抵御灾害事故、处置突发事件、危机管理能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

第四,坚持统筹协调、科技兴安。安全韧性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城市功能要以人为本,城市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方面的问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组织应急管理部和实施机构改革后,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更加注重综合减灾,统筹应急资源;更加注重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第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健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和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监控、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严格规范监管执法。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中国玩具出口韧性强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