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路上一个不能少

2018-01-02 01:49石杏茹卢凯瑞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管理区采油厂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卢凯瑞

胜利的路上一个不能少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卢凯瑞

劳务、技术双输出,胜利油田掀起了一场外闯市场创效的浪潮。

1964年,从大庆,从新疆,从四川,从玉门,从青海,石油工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东营,献了青春献子孙,为胜利油田走出了一条从创业走向创新的胜利之路。

50多年后,胜利油田人多油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邴绍献说:“胜利油田原油生产操作成本不到完全成本的30%,而资产、人工、折耗、土地等固定成本占完全成本的70%以上。想要维持2300万吨产量,人工成本是胜利人最大的突破口。”

2017年,去新疆、去四川、去河北、去北京,胜利人打破了围墙从东营开始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胜利人不再“一份职业干到老、一项技能吃到底”,而是到市场中寻找机遇、展现价值。

无论是来还是去,不变的是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体现的都是胜利人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忠诚与担当。孔凡群说:“这么多职工不是负担,而是我们创效的源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员工创造‘走出去’的条件。”

从胜利到胜利

早上5点半,田萍准时起床,为家人做好早餐。匆匆吃了几口后,田萍赶紧来到胜利油田胜大超市上班。因为超市8点30分开业,准备工作6点30分就得开始。

理货、补货、卖货、给顾客介绍,原在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注采606站工作的田萍,如今已经适应了新的岗位。管理区注采业务只留1/3的人手。田萍没有执着于留在注采站,因为单位提供的岗位选项中有她很中意的—胜大超市离家近,两班倒,虽然累一点,可却方便她照顾家庭。

经过一定培训,田萍一行12人将超市果蔬区全部承包下来。早上收货、理货、卖货,晚上收拾货架,打扫卫生,虽然忙碌了,但她们却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更让她们高兴的是,“采油厂的基本薪酬加上超市挣的钱,我们的收入比原来高了一两千元。”

除了依然留在采油主业的员工外,采油管理区竭力为员工找到适合的新岗位。员工年老体弱,管理区就安排轻松的岗位,如老年管理中心等;员工子女在上学,想离家近点,管理区就让其负责油田小区物业工作;女工不方便干重活,管理区就安排超市、食堂等工作。

与田萍相比,王建兰不是那么“幸运”。这位曾经的孤东采油厂“巾帼十杰”告别了采油老本行,离开东营,来到位于北京的胜利宾馆做起了客房保洁。

初到北京,一切从零做起,一个个挑战摆在面前,节奏快、强度大。累不怕,王建兰怕的是做不好,给孤东人丢脸。

保洁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做起来也不容易。师傅手一抖床单就柔顺地贴在床上,轮到王建兰却是皱巴巴的。干不好就从头学!床单怎么换、浴巾怎么叠、物品怎么摆、清洁房间先干哪后干哪,王建兰拿起学采油的小本子,一项项记下来。熟记加勤练,她就像着了魔一样,看见床单就想铺、看到浴巾就想叠,走到哪抹布都不离手。

总经理孔凡群反复教育员工转变观念:“我们出去不是要饭吃,而是提供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的服务,通过更有价值的服务给企业创造价值,展现自己更大的价值。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的确如此。凭借不服输、肯钻研的劲头,王建兰很快竞聘上了客房部领班,月收入增加了两三千元。她和23名同伴为单位年创收150余万元。无怪乎同为孤东采油厂第一批外闯市场职工、北京服务项目部驻点负责人贾黎说:“虽然岗位变了,但我们坚信,能创造价值的岗位就是好岗位,我们要在新岗位创造新价值。”

从企业到市场

“我们站人均管井数全区最低、奖金最少,我们先去试试!”

在“走出去战前动员”会上,注采606站站长冯学敏主动请缨,53岁的党员、副站长崔吉豹带领6名员工成为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第一批“走出去”的团队。

胜采管理六区接近500人,但新型管理区只需要1/3的人就能做好工作,剩下的2/3员工没有事做怎么能行?都守在家里就没效益,外闯市场势在必行。

闯市场,谁闯?工作强度会不会更大?薪资待遇会不会不如留下的人?员工们心里都没有底。

闯市场身份不变、基本薪酬不变……一系列政策让员工吃了“定心丸”。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就是找出路。管理六区党委书记李伟与其他几位干部带头跑市场、拉项目,与大老板过招、和包工头周旋,既吃过“闭门羹”,也听过冷嘲热讽,最终用石油人的执着敲开市场大门,与6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崔吉豹7人承揽的风驰广告公司的标牌外装业务就是第一个项目。

焊接广告牌时,一般人往往几个焊点就解决,看似速度快可焊接得并不牢固。胜利人不同,该焊牢的地方一个不能少,焊口必须平整。施工速度慢了,他们就用时间补,往往早上5点多出工,晚上10点多才回来。

崔吉豹是队伍里的老党员。他的任务最重。女儿女婿订婚时,这个项目才刚开始,大家都劝他回去主持,毕竟这是女儿的头等大事。但工作任务很重,加之队伍又是第一次从事这种工作,崔吉豹担心同事们忙不过来不肯回去,连订婚当天都没出席。“实在不放心回去,只能等她结婚时多补补。”双鬓斑白的崔吉豹说。

“因为我们员工工作质量高,慢慢地别人都爱找我们石油工人干活。”采油管理六区党委书记李伟告诉记者。

采油管理区采油工在“走出去”,电力、水务等专业化队伍在“走出去”,甚至医务人员也在闯市场。

去年除夕这天,胜南社区机厂卫生院护士武绍花和同事李建峰大夫在滨海看守所值班,把业务做到了监狱。

“不害怕吗?”

刚到看守所,武绍花的内心是忐忑的。至今她仍清楚地记得,走进高墙大院的第一次巡诊,那天虽然有干警陪同保护,但到值班室后背已经全湿透了。为了克服心理障碍,她和同事们相互鼓励,很快进入了角色。

据统计,外闯员工收入月增1600元以上,是以前绩效工资的2倍多。和利时临时党支部书记刘春,不仅自己带头参加外闯项目巡线工作,而且动员妻子报名参加餐饮服务项目,成为“外闯市场夫妻档”。在他的带动下,涌现出了陈杰和陈杨“外闯兄弟连”、吴忠义和吴昊“外闯父子兵”。

如今,外闯的队伍越来越多。“放飞的风筝,不能断线”。外闯项目在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干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7月,启动和利时巡线项目时正赶上三伏天,一天20公里走下来,有些人脚上磨出了血泡,工服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有的员工打起了退堂鼓。开弓没有回头箭。哪能碰到点困难就往回缩。胜采管理六区班子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机关人员一起去现场,和他们徒步巡检,一起接受烈日“烤验”,为他们鼓劲加油。

现在机关人员周六参加巡检成为常态。外闯员工孩子上学没人管,管理区安排人接送;家里老人年龄大了,管理区领导就经常上门坐一坐,让外闯员工更安心。

今年1—10月,胜利油田外闯市场干部员工7000余人,盘活内部用工9000余人,实现效益2.17亿元。不仅外闯勇士得实惠,而且驻守班站得到了甜头。3617岗有2名员工外闯市场,以前5个人的活现在3个人干,尽管工作量大了,但人均绩效工资增加了400多元。

从体力到智力

胜采管理五区的赵国辉已经50多岁了,每天5点30分就出发,晚上6点30分才回来。他身边的外闯搭档也都不年轻了。因为体力上弱一些,承担和利时燃气公司管道施工时,只能做些挖沟、搬料等辅助性工作。

不管什么工作,对赵国辉来说都是工作,都是责任,都代表着胜利油田。当然,胜利油田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务输出,除了体力活外还有智力输出。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该院是胜利油田的“金招牌”,被誉为“采油新技术的摇篮”。在科研技术科科长于昭东看来,他们闯市场有三方面的明显优势:技术过硬、作风过硬、品牌响亮。“这些年通过与外界单位的合作已经将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名声打了出去,今年不到年底已有60~70个研究项目有意与我们合作。”

在新疆新春油田,该院接到了防砂项目。这个项目,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自己把自己做死了”。此话怎讲?

2011~2015年,新春油田每年新建100余口新井,建设100万吨/年产能。考虑到新疆地区井下砂蚀严重,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积极攻关,成功将防砂时间从300天延长至500天。西部分院专家马天态揶揄道:“原本新春防砂每年给我们的费用是3000万元,因为我们延长了防砂期,再加上新井的减少,就没剩多少工程量了。”虽然收益减少,但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名声却越来越响。工作人员将这视为打响胜利品牌的一次机会。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选择项目时并不会只看收益。一次,一口探井的设计费用为20万,他们派出六名专家参与设计、试验。最终,该井的设计开销远超20万元。在费用上赔了,但他们却认为自己赚到。因为设计中所积累的技术远非这20万元可以衡量。

胜利人不仅有技术,更有好的服务。

2003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西部分院成立开始,王景森就扎根新疆。一天晚上10点钟左右,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急需一个不到100元的耐高温密封圈,因为井快喷了。顾不上已是深夜,顾不上两地相距一百多公里,顾不上通往井场的道路有多么崎岖,王景森连夜为客户送去密封圈,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专业化管理打通了以往电力单位之间的藩篱。

摄影/孙黎新 赵 晖

6月26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注采511资料化验站员工韩梅、采油管理六区注采614站员工范玉霞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来到胜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揽胜利佳苑小区的保洁业务。图为二人正在小区内打扫地面卫生。

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注采606站员工杨晓佳和王茜告别熟悉的采油树,8月16日,她们来到胜大超市中心店果蔬课外闯。图为二人正在将鸡蛋进行分类摆放。

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注采501站员工朱卫庆、注采503站员工张丽红脱下了红色的采油服,穿上了蓝色的保安服,与其他同事们一起承揽了胜利佳苑小区内的安保工作。他们带着胜采人的好作风,在新的环境下开启了新的创业。

3月8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第一支外闯队伍承揽了东营市某广告公司的广告标牌安装业务。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注采606站员工杨海东、王建波、吴昊、崔吉豹。目前他们完成了广告标牌安装和明阳安防的项目,大部分员工暂时回到注采606站工作。10月26日,副站长崔吉豹又再次挂帅出征,带领23名员工到东营市和利时天然气巡线项目工作。

7月15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六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和利时天然气项目与外闯员工一起参加巡线。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注采602站站长刘春、东营市和利时员工张利猛、管理六区纪委书记郝建荣。管理六区在东营市和利时天然气巡线中采取三个月轮换制,目前刘春已经结束了三个月的巡线任务,回到注采602站继续工作。

新疆最热46摄氏度,最冷零下46摄氏度,他们都经历过了。哪怕连仪器数据都失效了,只要客户单位有需要,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都会坚守在岗位。如今,院里70后的研究人员头发大多白了,80后的小年轻头上也冒出很多白发,但今年截至目前,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外部市场合同签订金额已达到2300多万元,带来效益的同时还积累下宝贵的技术资料、经验和人脉,为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输出技术的不仅是科研单位,还有专业化单位。

胜利发电厂属于企业自备电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术上的相对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致力于环保改造、新机组投产,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配风调整、运行氧量控制、优化吹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发电厂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宁夏一家电厂低氮燃烧改造后,机组运行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承揽这个项目后,崔方辰等两名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梳理总结电厂运行调整经验,为他们量身打造提效方案,15天协助调试很快见效,并挣取了10万元的技术服务费。

每个人都有活干,胜利的路上一个不能少。外闯市场,胜利人走得风风火火。因为他们知道后面是整个胜利油田在支持在保障。“我们一方面不断寻找市场机会,一方面对外闯员工进行储备性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人力资源处劳动组织计划科科长姚永泽说,“现在我们外闯项目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部分低效益、低效率的项目。形成品牌后,我们将向高端化、产业化迈进。”

东风劲吹千帆竞,众志成城伟业兴。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胜利油田不忘初心、实干兴企,开始呈现全力创效益、努力创一流、聚力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展望未来,胜利油田正在努力引领行业发展和创新,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胜利油田提供

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管理区采油厂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永远的胜利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采油厂数据运行一体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