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出新机会

2018-01-02 01:49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中美油气能源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中国:买出新机会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中美千亿美元能源大单,将让中国迎来能源发展的新机会。

买的是能源,买的更是未来。对于中美签署的2535亿美元的合作大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直言,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买买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意味着双方相互扩大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中美两国经济以至于全球经济将带来积极影响。

在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及世界局势下,中国能否把握这份千亿美元大单里的新机会,拭目以待。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中国也要分一杯羹。 ●供图/CFP

重塑油气市场格局

就在相当一部分人津津乐道中国“大手笔”的时候,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大家,应该以更审慎的态度去看待此次中美能源巨额合作大单。

梅新育不同意部分媒体所称的“送礼”、“礼包”。他表示,应该看到,通过这次合作,中美双方相互扩大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而这将对中美两国经济以至于全球经济都将带来积极影响。

他举例说,特朗普来中国前夕,10月27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了公告,称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就《适航实施程序》达成协议。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民航产品能够进入美国市场,而“这是中国之前几十年努力都没拿到的”。

具体到能源而言,许勤华指出:“在油气领域,中美双方首次成为合作关系,并且越趋紧密。”这一突破令人关注。

“双方的主要合作领域是页岩油气以及液化天然气。页岩油气开采技术是美国巨大的优势,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是中美能源合作的体现。” 许勤华说。2015年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以来,中国迅速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原油的最大进口国,而美中两国分别是页岩油储藏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也急需页岩油气开采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后最大的谈判筹码,凸显了我国的油气市场权。”许勤华说。

除了天然气外,中美原油之间的贸易潜力也不容忽视。作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进口方,国内地方性炼油企业一直在寻找除了传统地区以外的廉价原油进口资源。有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能源贸易或在未来不止于天然气。

长期以来,随着中国在油气市场上的地位提升,定价权一直是中国追求的目标。

2016年底,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简称气电集团,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海油气电板块的业务)广东大鹏接收站接迎来自美国Sabine Pass LNG的货轮,收到了美国开放天然气出口禁令后出口到亚洲的第一船LNG。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进口美国LNG对中国来说是个重要机遇。这意味着该合作不仅能丰富中国的LNG进口渠道,而且能形成新的LNG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对中国降低LNG进口成本非常有利。

中美两国之间如果通过这次能源大单就LNG贸易达成大规模合作,在为中国的能源储备拓展了新渠道的同时,无疑有利于亚太地区的新天然气定价模式,对中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提升话语权并形成区域影响力也会产生正向影响。

更现实的利益在于,中国有望通过中美大单重塑市场格局,包括稳定全球油气价格。

美国通过页岩革命、技术创新,控制油气成本,进而削弱了欧佩克主导油气市场价格的能力,有利于全球油气价格的稳定。

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大国。之前,中国的能源合作伙伴不少,但大多限于某些领域,例如与俄罗斯、中亚、欧佩克等国家。许勤华指出,美国是全新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伙伴关系”。

梅新育同意中美的能源关系正在转变中。“中美在中东、非洲等能源供应地将由激烈竞争关系转变为利益合作关系,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由零和博弈向非零和合作转变。”

“美国作为全球能源出口体系中的新行为体,具有不同于欧佩克国家等传统行为体的特征,不像能源出口国一味希望能源价格高涨。美国这种综合与均衡型的新能源出口行为体更注重能源产业链的平衡,通过能源出口获得更多收入尚在其次,而推动国内就业与能源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才是其考虑的重点。所以,中美在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许勤华分析道。

另外,能源合作符合中美两国能源地缘战略利益。页岩革命大大增强美国在能源方面的实力,逐渐改变全球能源地缘政治传统局面。中美能源合作有利于重塑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梅新育还表示,目前,中美能源合作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将给中美能源市场调控创造有利条件。与能源相关的其他合作事项,例如能源定价机制合作等将是未来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中国许多金融企业将从中获得发展良机,包括能源期货、能源贸易保险、融资等。而这些将为中国提升能源话语权带来更多机会。

●供图/CFP

投资新课题

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来说,这次美方所释放的积极信号令人振奋。

“中国对美能源产业投资有所突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戚凯分析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中资企业前往当地收购了一些小规模的美国油气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而言,由于能源在美国始终属于敏感产业,中国对美国本土能源产业的投资一直面临着各种政策壁垒。

“以此次中美合作而言,中国对西弗吉尼亚州与阿拉斯加州的能源投资项目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特别是前者将成为一个完全由中国独立运作的投资项目,并没有美方企业的直接合作参与。这显示出美国地方政府出于寻求投资与增加就业的目的,对中国能源企业和相关资本释放出了更大的善意。”戚凯说。

专家提醒,尽管成果突出,但并不意味着中美能源合作将会一帆风顺、一劳永逸。

戚凯举例说:“政治壁垒依然是中美能源合作的头号风险。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这个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的机构,负责审查外国并购对国家安全是否构成潜在威胁,曾多次否决了中资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就在特朗普总统率领商贸代表团在北京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来自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一批议员还在华盛顿提出法案,希望大幅扩大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范围,此举无疑将会加强对中国对美能源投资的审查。”

同时,社会与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能源开发是重工业型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当地的地容地貌,一旦规划不当就会带来生态及环境风险。“美国是一个公众环保意识极强、环保组织活动能力极强的国家,任何企业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都有可能被高度发达的媒体曝光,引来一众环保组织的关注,从而酿成企业的社会形象危机。”戚凯说。

比如,多年来美国国会、白宫与民间为阿拉斯加油气开发背后的环境问题展开了无休无止的争吵。“此次中美能源合作成果中涉及的阿拉斯加输气管道项目也可能会涉及类似问题,需慎之又慎。”戚凯说。

另外,专家指出,中美能源合作依然主要以商贸合同为主,尚未能达到政策层面。为了能使两国在全球能源安全治理、能源保障等重大问题领域达成更有建设性的协调与合作,两国政府之间还需要建立一个宏观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框架与沟通交流机制。

除了两国之间的油气贸易合作外,中国企业面临着去美国投资能源的机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龚婷认为,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去美国收购一些上游优质的油气资产。“下一阶段对于我国油气公司来讲,可以去美国收购一些油气、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资产。”

为了给美国出口油气打好基础,特朗普积极推动油气管道的升级、兴建相关能源基础设施,而基建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这为中国企业“走进美国”提供了又一重机遇。龚婷说:“中国企业可以在美国建立能源设施。比如美国加大对华的油气化工产品的出口,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立化工厂,将美国油气产品转变为化工产品再运到中国可以大大降低出口成本。”

在此之外,部分专家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基建方面对美投资的更大可能性。“过去十年,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几乎是特朗普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规划的11倍。这是中美在该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的契机。”龚婷说,中国的资金无疑将有力助力特朗普政府的基建规划,从而推动中美的共赢合作。“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基建将有利于中国的企业积累海外经验。同时,中美基建合作将带动中美两国包括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高科技等企业的发展,并为双方的公共机构与私营部门合作开拓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中美基建合作将带动中美两国包括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高科技等企业的发展,并为双方的公共机构与私营部门合作开拓更多的市场和机遇。

能源平衡

特朗普对减排及新能源的观点众所周知。

“奥巴马此前访华带来的新能源行业较多,此次特朗普带来的则是传统能源行业。这是很大的不同。”许勤华说。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与政策行动,旨在全面调整奥巴马时期的政策方向并逐一兑现其竞选承诺。在能源与气候领域,特朗普迅速编织了一张“以《美国优先能源计划》为核心,以总统行政命令和备忘录为重要支撑,具体包括能源部、内政部和环境保护署相关法规、政策和指导”的政策网。今年6月,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形势看起来不容乐观。但是专家认为,美国的“转移性贡献”仍不容小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巍表示,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都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口美国的能源、加强能源技术与新能源合作,也是中国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动力。美国通过对华出口天然气等相对清洁的能源,自身获得就业与经济增长,同时支持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与环境治理。从这一点来看,美国也在做出“转移性贡献”。

其实,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项目并未脱离特朗普此次访华的议程。

在中美两国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中,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集团共同签署了“一揽子”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两个集团主要的合作领域涉及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节能改造,以及煤电改气电项目、区域智慧能源建设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签约进一步深化了双方早前达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支持我国能源行业向高效、清洁、创新和数字化的方向转型。

而特朗普政府尽管重振传统能源,但更多地会追求新旧能源的平衡。“总体来看,当前的形势对中国来说,特朗普的政策调整带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李巍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目前拥有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也有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为了推动市场的发展,中国最近颁布了全球首项全国性的零排放车辆政策,并开始研究如何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今年晚些时候,中国计划启动全球最大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美国已由能源进口大国变成输出国,有利于中美由能源博弈变成合作关系。 ●供图/CFP

而从目前来看,中美围绕气候与清洁能源的工作层面的合作仍在继续。美中正在合力推进有关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项目,其中包括技术和政策交流、研讨会、试点开展和联合研究等等。虽然气候变化并未在美中高层对话议程之上,但多数项目都有数年的工作计划并将贯穿特朗普执政期。

“举例来说,美国环保署也在继续与中国合作,其中包括2017年5月在天津与中国共同召开了中美绿色港口与船舶研讨会。”李巍说。

其次,美国非联邦机构参与者仍然致力于气候事务,其中包括与中国的合作。虽然美国联邦政府不再带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的城市、各州、企业、慈善机构以及民间社会团体却在加大这方面的努力。

李巍认为,中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将仍然致力于气候方面的行动。尽管特朗普当政期间,与“气候”相比,“能源”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并不意味着中美在工作层面的气候和清洁能源合作会完全停摆。

据他预测,特朗普政府在努力推进化石燃料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在一些能源领域(比如液化天然气、风电、核电和碳捕获)促进美中合作的拓展。液化天然气贸易被纳入“美中全面经济对话100天行动计划”之中,也具备有挖掘更多双边合作的可能。

“ 从更广义上说,就清洁能源转型和能源贸易的经济影响而言,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发现与中国拓展对话的更多机会。”李巍说。

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中美油气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