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意图在翻译中的实现

2018-01-02 08:30刘志
祖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互文性翻译意图

刘志

摘要:任何文本都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任何文本都需要引用和转换其它文本,同时也需要被引用和转换,从而和其它文本建立一种相互关联的关系,这些彼此相互关联就称为互文性。翻译是一种互文性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是对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进行的语言转换活动。互文意图是一个特定的普遍符号描述,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要以实现互文意图作为翻译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互文性 意图 翻译

互文性的定义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其后又得到如巴赫、梅森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互文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互文性的不断发展,使得互文翻译也获得了广泛关注。无论是语言方面的互文符号还是文学中的互文意图都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翻译者要使互文意图在翻译中实现,需要采用不同翻译方法进行通顺、准确的互文翻译。而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保留互文符号,实现互文意图。

一、互文性理论的由来及其启迪性

互文性又称文本互指性。互文性理论最初由著名符号学家朱丽娅·克丽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理论是在批判结构主义不合理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巴赫金的对话和复调理论的总结中提炼出来的一套理论。朱丽娅·克丽斯蒂娃将互文性定义为符号之间互换的过程。由此,每个文本的系统都变成了系统互换的活动,但是互文并不是简单的一部作品中每部之间的语境联系,值得一提的是,互文性更能体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在文本中存在语言系统和其它文本变形后的痕迹。著名学者德里达索性将文本看作一种符号印记,是对自身之外的文本之间进行的联系。实际上,互文性的提出是要体现互文意图在翻译中的实现。

每个文本都是通过在以前文本的痕迹或记忆的基础上提出的,或者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中形成的。巴特曾经说过任何文本都是互本文,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的形式和各种容易辨认的形式的互本文都存在着互文性,每一个本文都是对曾经的引文的新部分。处于不同空间和时空的每种文本之间都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系统,形成文本的符号和关系网络。因此,与其说独特性,不如说是在其他文本身上体现出来的痕迹。所以应该重点把握关系的独特性。可见,互文性的特点旨在语言的文本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在语言的翻译活动领域,要从文本的本质上看互文性的特征,在与其他文本进行交织时,如果文本一旦产生,就会进入不停反复和互相取代的模式。对翻译的作品来说,文本内容要进行封闭,从而成为网络中的网眼,对文本织体中的链接进行综合,而且要不停的涉及互文意图中的符号印迹。通常所说的文学的独创性只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因为所有的文学都是互为引用,都是从其它文本中进行复制或者改编的,一部独特的作品与其周围作品没有固定的界限,作品之间都是进行涟漪般的扩散和交融,并且一直处于相互影响和转换的活动中。单个文本的独创性只是昙花一现。这一互文性理论使得翻译研究者和翻译实践者对其探究互文性的关系。从表象上或者从本质上看,翻译具有互文性的特点。

二、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意图的实现

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列弗威尔提出了一种创新折射理论。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指出古典文学作品是一种为人所熟悉的文学文本,是对其它文本的折射的累加,因此,翻译也是一种对原作的折射。在这种折射理论中,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对多种因素的互文活动的折射。德里达也对翻译进行了定义,他提倡用转换的概念替换翻译,因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转移,是一个文本对另一个文本的替换,并且不能改变原文本的含义。德里达对文本进行了解构,对文本封闭的形式进行解构,使之成为开放的结构。这样正在被翻译的原文结构就会被重整,从而变得更加完善。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作者和翻译者的关系就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交流,是一种吸收、创造和转换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文意图在翻译中的实现和一种语言转换的实践活动。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技巧的工作,其实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折射思想的过程,在对作品或者文学进行翻译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原文的思想不变。就互文性来说,文本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体现,而且要在作者和译者中体现,在翻译的作品中要将原有的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思维活动展现。好的译者要能够自如的调动自己的知识潜能,利用积累的经验进行创作翻译,尽可能的利用一切的翻译资源比如文本的印迹、挖掘译者的意识、潜意识和创造思维等一系列大脑活动,总而言之,一定要正确的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对转换语言符号的过程中,作为文本活动的主体来说,译者一方面要进行多元化的思考琢磨原文的本意,经受着多种复杂情绪的原文的折磨,一方面要对文本或者其它译者的思路的模仿行为,从而将互文意图在翻译中得以实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互文性理论和互文意图在翻译中的实现的讨论过程中,要将互文性理论与实践的翻译进行结合,同时,涉入互文意图,从而给从事翻译工作或翻译活动的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面对翻译领域中的任何文本时,要去追寻一种独特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肖安斌.互文意图在汉英翻译中的实现——以《生死疲劳》英譯本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5.

[2]刘潇遥.英汉翻译中互文意图的实现——以《红楼梦》两译本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4.

[3]刘玉婷.互文意图在翻译中的实现——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单位: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文性翻译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燕山秋意图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