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

2018-01-02 01:35刘慈一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诗文中华文化中华

刘慈一

千年前,仓颉用美丽的字符拉开了文化的序幕;前年后,矫若惊龙的《兰亭集序》搏得世界称赞;千年前,屈平吟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后,润之歌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年前,私塾中舞文弄墨;千年后,校园里书声琅琅……

五千年,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翩跹,跨过崎岖坎坷,源远流长。从黄河流域的炎黄,到傲立于世界的中华,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是一条纽带,连接古今;是满天繁星,闪耀中华!

中华文化,在字词诗文中涓涓流动,在师辈的教诲中熠熠生辉,中华儿女坚定的传承之心,更弥足珍贵。文化传承,是古人的使命,更是今人的责任。

汉字,世间最美丽的字符之一,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馈赠,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或蝇头小楷,或狂草行云,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中华文化的繁华。正是因为有了汉字,中国的历史才得已回放,先贤的言论才得以回响,后人才能够将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

汉字相互结合,织就了一篇篇美丽的诗文,正如珍珠互映衬构成了耀眼的项链。诗文或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般豪放,或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般婉约,或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记录礼节风俗……古人的情感在诗文中流露,文化的韵味在一词一句间散发。当你真正用心感悟文章时,就仿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恍然间身临其境,于作者感悟文化傳承的曲折,感悟中华文化赋予作者的智慧。中华文化正是在诗文中一个细节、一处景物、一句哲思里悄无声息地传承下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字词诗赋是文化的载体,是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那么老师,则是真正传播文化与思想的人,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不断传递给下一代。在教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同时,教会了子孙知行合一;在教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同时,教导后代实事求是;在教授“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同时,劝勉传承者慎言谨行……老师在文化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因为他们教授知识、技艺,让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更是因为他们将中华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品质深种在人们心中,随着这些思想的萌芽,中华大地成为受人敬仰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从千年前的上古传承至今,文字诗赋固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则是华夏子孙对民族文化永不褪却、上下求索的决心。文化的研读是枯燥的,记忆的学习是艰苦的。正是由于无尽的先民、今人用一颗颗赤诚之心传承文化,它才得以经受住千磨万击,将杳无边际的五千年踏于足下。

社会已在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文化传承仍要继续。六千年已在向我们挥手,古圣先贤留下的基业落在了吾辈肩上。面对压力,我们要怀着一份对文化的信心、一股愚公移山的干劲、一腔“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热血,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发扬传承,让中国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就让我们继续发扬,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千年即是一瞬!或许千年后,我们的后代又会再次聚首,于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于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一起吟诗作赋,品位中华文化的芬芳。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熟悉的旋律,“猜不透的伏羲八卦,再去看秦俑威武潇洒……”每每令我感动。这是用千年传承的文化,是天空不落的红日,是千年开不败的鲜花,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生息。

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你的芬芳,历久弥香!你的精彩,永世传承。

(指导教师:吕卫东)

猜你喜欢
诗文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