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日焰火》对黑色电影的本土化改写

2018-01-03 08:08胡瑾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力志军焰火

□胡瑾

论《白日焰火》对黑色电影的本土化改写

□胡瑾

《白日焰火》是由青年导演刁亦男编导的影片,在2014年获得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该片被公认为是一部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艺术电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创作者运用商业化的电影创作手法来表现影片深刻的思想意蕴,而商业性手法的运用主要源于对西方黑色电影的本土化改写。本文从本土化的角度来分析该片对黑色电影暴力主题、“侦探+蛇蝎美人”的人物设置以及影像风格的改写,并具体分析改写的原因,试图为创作叫好又叫座的国产艺术电影提供参考。

艺术电影;黑色电影;《白日焰火》

黑色电影的提出源于196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来自好莱坞的四部影片《马耳他之鹰》《谋杀,我亲爱的》《双重赔偿》《绿窗艳影》被法国影评人尼诺·法兰克和皮埃尔·查提尔同时读解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黑色电影。黑色电影的发展历经了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类型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程耳的《边境风云》、宁浩的《无人区》、丁晟的《警察故事2013》都有黑色电影的影子。但是直到2014年《白日焰火》的出现,才使得学术界更加关注中国电影对西方黑色电影的改写问题。

一、黑色电影概述

一般来讲,黑色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好莱坞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拍摄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内涵的统一体,并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60年代后期,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新黑色电影应运而生,对风格的营造和黑色元素的取舍更加规范。

黑色电影在哲学观上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在创作技巧上承继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同时也受到美国二战后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当然,黑色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自身的类型演变。黑色电影中,“暗黑都市”“犯罪情节”“私家侦探”“蛇蝎美女”“暴力主题”等都是典型的类型元素。黑色电影多描写在大都市中发生的一件或者一系列犯罪事件。男私家侦探和女蛇蝎美人是黑色电影典型的人物设置。影片的戏剧冲突也多通过侦探和蛇蝎美人的对峙来完成。经典黑色电影通常展现的是暴力主题,充满了对人性恶的呈现。

黑色电影的属性划分引发过一批影评人的争议,焦点在于它是否属于类型电影。在保罗·施德拉的著名论文《黑色电影札记》中,他认为“黑色电影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黑色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特定的时期,就像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新浪潮那样”。显然,保罗·施德拉并没有把黑色电影看成是一种类型电影。对于黑色电影的属性划分问题笔者更为赞同郝建、邓双林《黑色电影新论:风格、类型和无限的问号》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研究了黑色电影的类型要素,并解答了诸多关于黑色电影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将黑色电影看成是一种类型电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艺片《白日焰火》对该类型电影的本土化改写。

二、暴力故事与温情主题

(一)暴力出处

暴力故事与暴力情节是黑色电影的重要表现对象。在经典黑色电影中暴力一般都出自于暴力争斗、利益纠纷等,暴力产生的原因十分明确,比如《马耳他之鹰》中正直的侦探山姆和顾德曼先生对于马耳他之鹰的争夺,《双重赔偿》中万里和敲诈者之间的暴力角逐,新黑色电影《七宗罪》中约翰与米尔斯和威廉之间的死亡游戏。

而在影片《白日焰火》中,暴力的出处似乎不是那么明确,作者对暴力的解读也完成了影片对人性的思考。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暴力的持有者,或者说在影片中暴力无处不在。影片开场,张自力在车站想要挽留离婚的妻子,他将妻子扑倒在地上想要征服她,试图通过一种暴力的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妻子。张自力是暴力的信奉者,同样梁志军也是,他深爱一个女人的方式就是用极其暴力的手段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用冰刀除去一切对他有威胁的人,他在吴自贞面前是不自信的。在理发店寻找柳发银的那场戏中,可能与案件无关的洗发店混混捡到了手枪之后直接向警察射击,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禁忌和对死亡的恐怖。甚至在影片结尾,在游戏厅里,一个男生因为未获得游戏卡而直接对着机器施暴。这一切都表明人的内心深处有着暴力因子,在这个社会中暴力无处不在且有的时候暴力没有来源,它仅仅来源于人的自身。

(二)主题的本土化改写

1.西方黑色电影的暴力主题

西方黑色电影中充满着被欲望驱使的主人公,汇聚着谋杀、欺诈等阴谋,黑色电影试图以一种悲观的视角去反思社会,同时也释放出人们内心所隐藏的恐怖黑暗和虚无主义的情绪。经典黑色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感受到大团圆式的结局,不会给人充满希望的感受,导致了公众对人性和社会体制的不信任。在新黑色电影《七宗罪》中,罪犯约翰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最后判案的警察成为杀人计划的执行者,审视了人性中的贪婪、骄傲、愤怒等罪恶的部分,这部新黑色电影很好地营造出黑色电影的悲观恐怖情绪。在经典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中,蛇蝎美人布里奇因为自身的利益杀死了侦探阿切尔,并且以受害者的角色接近阿切尔的伙伴山姆,虽然在影片最后正义的山姆战胜了她,但是布里奇的欲望与自私已经显而易见。

2.暴力与温情并存的主题——爱与背叛

在《白日焰火》中,导演刁亦男对黑色电影惯有的暴力主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加上了温情的一部分,呈现出爱与背叛的主题意味。影片中梁志军是爱吴自贞的,为了帮助吴自贞摆脱罪名,他选择当一位“活死人”,默默地陪在吴自贞的身旁。但他的这种爱是自私的、极端的,他杀掉了吴自贞喜欢的和喜欢吴自贞的人,这是暴力的。吴自贞背叛了梁志军,她爱上了张自力。张自力也是爱着吴自贞的,但是这种爱远没有他的前途重要,并且张自力爱上吴自贞的过程也伴随着案件的侦破。在爱与背叛之间,吴自贞选择了背叛,她亲自送走了自己的丈夫梁志军。在爱与背叛之间,张自力也选择了背叛,他反复以爱的名义劝阻吴自贞说出真相,帮助吴自贞获得解脱。应当说张自力对吴自贞的背叛和爱并不是对立的,因为只有告发吴自贞才能使她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背叛的出处在于张自力爱着吴自贞。随着内心的不断挣扎,影片结尾真相浮出水面,爱与背叛可能并不是矛盾的,它反映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从中,观众也能够体会到影片的暴力与温情并存。

3.主题本土化改写的原因

西方黑色电影的主题通常是暴力的、悲观的,充满存在主义色彩。而影片《白日焰火》可以称得上是大团圆的结局,因为梁志军和吴自贞都有了自我的归宿,也收获了灵魂的自由。主题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文化角度讲,中国主导文化的艺术观强调描写光明、向上、善良,回避人性之恶。受到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影视作品要弘扬真善美。第二,从创作者角度讲,导演刁亦男延续着他一直以来的风格,对于人性的深刻透析,对于人性善的挖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第三,从接受者角度讲,这样的主题改写也符合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符合了中国电影观众一贯的观影诉求,这也是影片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警察与蛇蝎美人的人物设置

(一)反英雄的“无产侦探”

在西方黑色电影中,侦探通常都是正义的化身,以英雄人物形象出现。他们西装革履,具有绅士风度,在性格上果断、刚强、机智,具有男性的魅力。他们可以抵挡住蛇蝎美人的诱惑而专心地判案,也可以对既定的社会秩序以及机制形成反叛。他们始终坚持自我,以判案为最终的目的。影片《马耳他之鹰》中的山姆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成功地抵挡了布里奇的诱惑,坚定了自我的判断,在影片最后揭发了布里奇的所作所为。同时影片将山姆与警探邓迪汤姆进行对比,体现出他们的无能与不作为,从而体现出创作者对既定秩序的一种反讽。《七宗罪》中的老警探威廉西装革履,具有绅士风度,面对案件时的沉着、冷静也是如此。

而在影片《白日焰火》中,张自力是一个“无产侦探”,是反英雄形象的。影片刚开始他就被妻子抛弃,在刑侦梁志军抛尸案的过程中,自己受了伤并且失去了两位队友,案件也迟迟没有解决。五年后情况更是潦倒,廖凡饰演的张自力衣衫不整,头发凌乱,缺乏必要的形象管理,体现出人物的生存窘态。他在一个小公司的保卫科上班,酗酒成瘾,事业上没有大成就,仍然没有娶到老婆。因而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张自力都是失败的。这种失败直到吴自贞的出现才得以改变,他被吴自贞吸引并渐渐地爱上了她。但是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在追求吴自贞和判案之间纠结,不能明确自己的内心。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张自力最后揭发吴自贞并非出于作为警察的正义,更多的是他对吴自贞的爱,他想帮助吴自贞解脱。他对吴自贞的背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悲剧,他失去了自己爱的女人。

(二)蛇蝎美人的主动与被动

西方黑色电影中充斥着蛇蝎美人的形象,在外表上,她们大都冷艳性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男性的目光。然而在内心,她们大都充斥着对金钱、权利的追逐,充斥着各色欲望,是十分阴暗和狠毒的。《马耳他之鹰》中的布里奇用美色诱惑侦探山姆,企图得到山姆的信任,从而摆脱自己的嫌疑,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双重赔偿》中的蛇蝎美人菲利斯煽动保险代理人瓦尔特合作谋害自己的丈夫,从而获得高额的双倍保险金额。应当说,这里的蛇蝎美人大都是主动的,她们不受他人的逼迫,促使她们做出一系列事情的是她们内心的欲望以及对于金钱的追逐。

在《白日焰火》中,桂纶镁饰演的吴自贞外表清秀冷艳,有一种说不出的性感。不同于西方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的主动出击,吴自贞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她要一直忍受洗衣店老板的性骚扰而默不作声,还要陪着“活死人”丈夫梁志军。到了影片结尾,吴自贞更是以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因为赔不起衣服被衣服的主人要求开房,后来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仍然不够,却要被衣服的主人强暴,在逼迫下失手杀了人。失手杀人,在这里吴自贞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出于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被迫杀人。丈夫梁志军杀了吴自贞喜欢的和喜欢吴自贞的人,吴自贞甚至没有爱人的权利,在这里吴自贞还是被动的。然而,作为蛇蝎美人,吴自贞也有她的自私之处,在梁志军死后,她并没有交代梁志军替自己顶罪的事实,而是谎称梁志军在抢劫中杀了人。她明明知道梁志军会杀死她喜欢的人和喜欢她的人,她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身的欲望和张自力走得远来越近。对吴自贞的挖掘让我们看到这个蛇蝎美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矛盾。

四、冷峻的影像风格

(一)纪实性手法的运用

西方黑色电影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低角度照明,大光比的布光,非常硬朗的摄影调子,不稳定的构图,形状奇怪的光区和线条,较大角度的仰拍和俯拍,都是黑色电影在摄影上的特征。黑色电影的影像风格在整体上是压抑的、阴暗的。

影片《白日焰火》对纪实性手法的运用较为显著。长镜头和跟拍镜头给人以追逐感和身临其境之感。在张自力和吴自贞滑野冰的那场戏里,导演用了一个长镜头来表现了这个过程,起初吴自贞居画面前景,张自力在画面背景,张自力从追逐吴自贞到和吴自贞并列再到扑倒吴自贞,整个过程张自力实现了他的男性权威,从追逐到占有,导演运用长镜头表现了两位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在吴自贞被抓后,影片通过一个长镜头将张自力舞蹈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其实这是张自力情绪的一种宣泄与释放。在抓捕梁志军那场戏中,为了表现真实感和恐惧感,导演采用跟拍的方式将梁志军被击毙的过程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同时也展现在吴自贞的眼前,这一切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二)黑白色调的对比

黑色电影通常色调是阴暗的,沉闷的,给观众以强烈的压抑感。在《七宗罪》中,影片较多地表现了下雨天都市的黑暗与阴森,鲜有高调画面的呈现。最后一场在户外的暗黄色调的画面表现了约翰和两位警探的对峙,更是将沉闷的感觉发挥到极致。

在《白日焰火》中,黑白色调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展现了北方工业城市冬季的萧条肃杀氛围。影片将拍摄地址选在冰城,冰城白色的雪应当是纯洁的、高贵的,但是在这里却发生了多起谋杀案和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导演也似乎在告诉我们,平静的表面下是波澜。重工业城市的工业氛围包括整个环境和建筑特色都为黑色调,给人强烈的压抑感。影片中,白色调呈现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白皑皑的雪景,大片雪景占据大半个画幅,同样会给观众压抑感。

五、结语

《白日焰火》对西方黑色电影的本土化改写是值得借鉴的,运用类型化的手法去表现影片的深刻的思想意蕴,不得不说这是当下国产文艺片的发展路径之一。当然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的舶来品,从本土化的角度来讲,我们应当在电影中表现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照顾到本国观众的观影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国产文艺电影。

1.孙建业.白日焰火下的黑色情节[N].中国艺术报,2014-03-28(04).

2.[美]保罗·施德拉.黑色电影札记[J].世界电影,1998(01).

3.孙鹏.略谈黑色电影[J].电影文学,2008(18).

4.邓双林,郝建.黑色电影新论:风格、类型和无限的问号[J].电影艺术,2015(06).

5.陆绍阳.《白日焰火》:黑色电影的本土改写[J].电影艺术,2014(03).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自力志军焰火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神奇的“魔力语”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理发
理发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当好小记者
观察也要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