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人话语的矛盾叙事

2018-01-03 21:24郑一梦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摘 要: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孙犁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依据《铁木前传》和《风云初记》为例,以人物谱系的分析方式,全面阐释小说文本中所体现人性挣扎,并透过文本的叙事模式,探测孙犁背后的隐喻书写,着重追问小说所呈现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人话语的矛盾叙事。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个人话语;矛盾叙事

1 积极女性的徘徊书写:九儿、春儿

当九儿随着父亲再次回到黎村,发现了与六儿感情已经发生变化,在六儿和小满儿离开之后,九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展现出为合作化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接着又写道:“爱情可以在庄严的工作里形成,也可以在童年式的嬉笑里形成。”①九儿心里惦记着六儿,靠回忆来支撑,使得九儿在后期的描写中都是以失落的情绪进而展现出整个人物形象。九儿的爱情观毫无疑问是当时主流的,然而,孙犁却没有给这个主流的爱情观好的结果,却以六儿和小满儿的团圆为结局。

春儿在孙犁的笔下似乎化身为大地最忠诚的女儿,她“无私、富有爱心。书中写道:“亲爱的家乡的土地……她们给了人们多少慰藉和恩情啊!看见她们,就看到你的美丽,也看到你的孕育的伟大和富庶了。”②但是在描写芒种和春儿的爱情时,在主流意识形态下,采取了革命高于爱情的书写模式。特别是二人深入革命事业之后,他们之间的情感却似乎变得模糊起来。所以,春儿才会有一种失落的情感。“在战争的环境里,这种牵挂使她痛苦地感到:他和芒种的不分明的关系,是多么需要迅速地确定下来啊!”③

这种在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爱情,注定艰辛曲折,孙犁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孙犁对这两位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农村女性进行了光辉书写,却没有给予她们爱情的美好未来,或许这正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爱情观——革命高于爱情。

2 乡间伦理的矛盾书写:小满儿、俗儿

小满儿是我们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心态,复杂到究竟是无耻还是无邪,使得我们对这个女性形象充满好奇。在村里宣传婚姻法的时候这女孩子忽然积极起来策,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满儿对婚姻法充满希望,渴求婚姻法给她带来自由。她也希望走上正常的婚姻道路,可以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和指责。然而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当村里想把问题引到检查村里男女的关系上来,她就退出了,恢复了自己放荡的生活。小满儿对婚姻不滿的抗诉和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主流政策不让她的婚姻自由,她只好走所谓另类的婚姻生活。

孙犁在《风云初记》中不带任何阶级偏见的写俗儿的漂亮、干净。对于这样“坏女人”的私密空间,孙犁描写成“它明亮,温暖,充满女人头油香粉的气味,”④俗儿的房间是充满着性的诱惑、消磨革命意志的温柔乡。但是,孙犁在写高庆山对俗儿房间的感受却其“诋毁”:这个环境,对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高庆山,非常生疏,他坐不下去,像叫毒气熏着。”⑤这里明显包含着两重视角:孙犁视角和文中人物视角,俗儿所代表的世俗生活气息是普通人所向往的,孙犁所持的是中立的态度,而高庆山的视角代表了主流政治。但是,这双重视角的矛盾最终以俗儿与阶级敌人的同流合污而成为革命的对象而结束。

孙犁在作品的内容选择上与主流的乡间伦理文化保持了一致,但是在小满儿、俗儿人物形象的书写上仍然保持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或许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感悟,才形成了孙犁独特的文学气质。

3 知识分子的隐喻描绘:省里来的干部、芒种

《铁木前传》中唯一的知识分子——省里来的干部。干部一直强调自己是来了解人的,而孙犁却刻意模糊干部的年龄及相貌。这位干部初次见到小满儿,看到的小满儿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不正经,“她的脸上的表情是纯洁的,眼睛是天真的,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儿邪恶”。⑥这显然包含着孙犁对主流文化传统否定身体感性的不满,孙犁是要肯定生命感性所具有的善和美。另外文中还着重描写了小满儿在干部面前对其精神苦难的哭诉和内心诉求的申述,是一个处于弱势的乡村妇女面对压抑自己的时代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孙犁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乡村。

作为一个年轻的县长,是有着革命的理想和抗日的热情,但作为一个青春的、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性,她的生活和情感是死寂的。传统婚姻使她感到孤独,她暗恋着高庆山,但高庆山已有婚姻的现实,都注定了李佩钟的爱情的无法实现。孙犁顺应当时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有意抑制对李佩钟爱情生活的深入描绘,但实际上,从孙犁时隔八年重写尾声,也看出了孙犁对她的牵挂。知识分子李佩钟的尴尬 ,也正是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包括体制内作家孙犁自己正遭遇言说困境的重要表征。从省里来的干部和李佩钟的书写中我们看到了孙犁先生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内心充满矛盾的革命情结,以及对在革命道路上的知识分子道路正确性的隐忧。

4 结语

因身体的缘故,《铁木前传》和《风云初记》尾声都是孙犁病愈之后才补上的。1962年孙犁大病“稍愈”时重写《风云初记》的尾声,以一段深情的文字表达了他十多年来对李佩钟难以割舍的牵挂。《铁木前传》直至1956年夏,写出一节文字仅有二、三百字的结局。从这两部作品的尾声可以看出孙犁的创作心态,他不愿意用虚假的感情来欺骗读者。在规避现实的条件下,很隐晦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人性的挣扎之处。正如孙犁自己所言:“不能说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但我的作品单薄,自传的成分多”。⑦

注解:

① ⑥孙犁《铁木前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6页,第67页。

② ③④⑤孙犁《风云初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页,第282页,第76页,第76页。

⑦ 孙犁:《人道主义·创作·流派——答吴泰昌问》,《文汇月报》1981年第2期。

作者简介:郑一梦(1991.05-),女,汉,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
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