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景德镇黄釉碗类瓷器造型变化

2018-01-03 13:05罗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造型陶瓷

【摘 要】自隋唐始,黄色便成为皇帝的专属颜色,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作为宫廷日用单色釉瓷器中的一种,景德镇御窑黄釉瓷最常见的器型就是碗类。瓷碗是传统陶瓷饮食器,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相互呼应,历经千年沉淀之后,它的造型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最直观的反映。

【关键词】陶瓷 黄釉 碗类 造型

自隋唐始,黃色便成为皇帝的御用颜色。而后至明清时期,黄釉瓷器从众多单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帝王的御用瓷。在明清历史上,黄釉瓷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皇家生活日用瓷,而碗类器型在宫廷黄釉瓷数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中国瓷碗造型历经千年的发展,从简到繁,由单至多,这种变化反映了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审美的变化。从明代到清代,景德镇御窑黄釉瓷造型产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主要以黄釉碗类造型为例进行探讨研究。

明代早期烧造的黄釉碗较少,洪武时期的黄釉瓷不见完整器传世,唯有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和北京地区出土过此期的黄釉盘残片。永乐时期的黄釉瓷目前只见过出土之物,未曾见有传世品,直至宣德朝偶有发现。

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了一件明代宣德时期的黄釉直口碗,高7.4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7.8厘米(图1)。碗弧壁且腹部较深,圈足稍高,底心微凹,素面无纹饰。与此时期的其他瓷器一样,黄釉瓷碗上多出现橘皮纹。与永乐时期其他碗类相比,宣德黄釉碗器型略偏大,口沿圆润厚实,腹部稍丰满,足背脊略圆。由于泥质精炼并无粗笨感,整体具有敦厚凝重之感。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仅约30年,此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量低,并未发现有确切年款的官窑瓷器,此时期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此时期的黄釉瓷碗造型特点无法考证。

至成化时期,皇帝喜爱玲珑小巧的物品。据朝鲜文献资料记载:“成化二十年,韩僭进贡玩好之物,皇帝见而悦之曰:所进物至为精巧,朝鲜有如此巧匠,可当更赐五百两,如前朝制造以进。”因此,为适应帝王偏好,瓷器造型大多都娇小俊秀。如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成化黄釉碗,高5.4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3.8厘米(图2)。碗口外撇,深弧腹,圈足,底足较高,整体造型小于宣德时期的碗,显得娇小而精致。

弘治时期低温黄釉瓷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时期的黄釉釉瓷色娇嫩、淡雅,光亮如同鸡油一般,被称为“娇黄”或“鸡油黄”。又因其使用浇釉法施于瓷胎之上,故又称“浇黄”。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弘治黄釉碗,高10.5厘米,口径23.6厘米,足径9.6厘米(图3)。此碗口沿微撇,深弧腹,圈足,造型规整,通体施黄釉,光素无纹,有细微开片,颜色娇嫩。总体来说,弘治时期的黄釉碗造型与成化时期大致相同,但整体尺寸比成化时大很多,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柔美,器壁较薄,修坯细洁,底足较成化低矮,圈足光滑细腻。

正德时期的黄釉瓷继承弘治之作,但釉色不如弘治时期的浅淡而嫩,显得深沉。制作不如前两朝精细,胎体由轻薄向凝重过渡,有“老成持重”之说。广东博物馆馆藏的正德黄釉碗,高7.3厘米,口径16.4厘米,足径6.6厘米(图4)。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此时期的碗口部与底足直径均小于弘治时期,但仍大于成化期,在整个明代黄釉碗中尺寸基本适中。

嘉靖时期的黄釉瓷釉质肥厚,釉面有不平感,色调大多鲜亮,偶尔有极淡且釉面匀润者。器物口沿与底足宽度有所增加,但整体造型与正德时期的相近。浙江博物馆馆藏的明嘉靖黄釉碗,高8.5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8.9厘米(图5)。敞口,斜弧腹,圈足。

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景德镇御器厂辍烧停工,黄釉官窑器几不可见,黄釉碗具体情况也无从得知。

综上所述,明代景德镇黄釉碗根据口沿部特征可大致分为直口碗、敞口碗和撇口碗;腰腹的曲线主要以直腹、斜弧腹、深弧腹为主,呈现出简洁且柔美的特点;足部包括短小稳重的圈足和高挑秀气的高足。此三部位间相互协调搭配,呈现出丰富多变、粗细兼有的明代黄釉碗的造型风格特点。

清代顺治时期,黄釉瓷恢复烧制。到了康熙时期,以仿制明代娇黄为主,釉质细腻晶莹,质量提升。此时还出现了蛋黄釉,因色如鸡蛋黄,故称“蛋黄釉”或“西洋釉”。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康熙黄釉碗,高6.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4厘米(图6)。敞口微撇,深弧腹,下腹收敛,圈足较高,但较明弘治时期的偏矮。圈足滚圆深厚,说明当时修胎相当仔细,所以在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从造型上看,清代早期的黄釉碗仍带有明末遗风,器物显得厚重,器型沿袭明代嘉庆万历时期风格。

雍正时期是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朝。此时期的黄釉瓷以柠橡黄釉最为出名,造型一改康熙朝的浑厚古拙之风,显得轻巧秀丽,可与明永乐、成化时期的纤细妩媚相提并论,器型匀称,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四川博物馆馆藏清雍正黄釉云龙纹碗,高6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5厘米(图7)。口沿微撇,深弧腹,器壁较矮,圈足较清早期大,形成大口大足的独特风格。

乾隆时期黄釉器物明显少于康、雍两朝,色泽淡雅且釉层较薄,施釉均匀没有色差。此时期的黄釉大多作为黄釉彩瓷的底色。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乾隆黄地绿釉龙纹碗,高5.3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5厘米(图8)。此时黄釉碗造型规整,撇口,深弧腹,底足较大,手感滑润,也有仿明代宣德器型的。另外,根据碗的尺寸来看,乾隆瓷碗的大小似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据《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等。”此规定从康熙朝就有,因此清代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黄釉碗应该也是有尺寸限制的。

到了清晚期,黄釉瓷数量渐渐减少,黄釉碗器型与之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

纵观清代黄釉碗造型特征,可以看出碗口沿处主要以敞口和撇口为主;腰腹曲线多为深弧腹,简洁柔美;底足宽度明显减小,且打磨得光滑细嫩,“泥鳅背”已普遍存在。与明代(除成化朝外)相比,清代景德镇御窑黄釉碗整体造型风格偏精致娇小,尤其底足宽度的变化极为明显,足径已接近明代成化时期。

景德镇御窑黄釉瓷作为宫廷御用瓷器,其功能已不仅仅是供皇家日用或观赏,它还可以反映帝王的喜好,甚至是当时宗教、礼仪、制度等文化内涵的另一种映射。同样的,黄釉碗的造型已不单纯只反映在实用物品上,它逐渐开始营造高品位的生活氛围,融合着各个时代的审美特点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雍乾黄釉瓷器赏析[J].文物天地,2015,(08):76-79.

[2]刘晓晨.试论清代皇帝尚黄与黄釉瓷的用途[A].清代宫廷史研究会.清宫史研究(第十一辑)——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C].清代宫廷史研究会:,2013:13.

[3]韩莉亚.明代景德镇瓷碗的造型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张予林.陶瓷碗类造型的发展演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罗馨 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造型陶瓷
趣图
陶瓷罐摆一摆
平顶山市陶瓷行业提出向“陶瓷强市”起航
陶瓷艺术作品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