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说词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018-01-03 13:42王莉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博物馆

【摘 要】《博物馆管理条例》中对博物館的定义将教育放到了首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讲解,而讲解工作的基础、前提、蓝本均是解说词。本文阐明了解说词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意义,着重阐述了博物馆解说词的语言要求、内容要求以及博物馆解说词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梳理,明确了撰写博物馆解说词的意义、基本要求和方法,有助于博物馆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创新,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博物馆 解说词 重要意义

1905年南通博物苑的诞生,揭开了我国博物馆的篇章。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迎来了迅速发展,外延也不断扩大。作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阵地,普及文化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的课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出现了教育、研究、欣赏并重的新格局。因此,我国的《博物馆管理条例》要求博物馆应当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还要求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这种形势下,很有必要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讲解所依托的解说词进行研究,以提高其质量,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充分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一、解说词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意义

(一)解说词是对陈列说明词的阐述和展开

博物馆的陈列不同于书本,它不是单靠文字,而是运用文字、展品和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博物馆陈列完成后,就要进行陈列说明词和解说词的撰写。陈列说明词是格式化的、固定的、静态的,而解说词是对陈列说明词的阐述和展开,解说词在围绕着陈列主题进行讲解的同时,可以有所变化。

陈列说明词一般要求少而精,在一些问题上无法展开。例如,在一幅壁画的旁边配的陈列说明词是“将乐元代壁画”,那么这幅壁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就要在解说词中表现出来,再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把它传达给观众。

(二)解说词是讲解工作的基础、前提、蓝本

要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除了展厅设置科学、文物陈列合理外,讲解员的讲解显得至关重要。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1]。

讲解既是语言艺术,又是表达形式。讲解可以帮助观众对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掌握重点;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浏览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对社会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法。

一个博物馆陈列是否能取得完美的综合效益,讲解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讲解必须以解说词为基础、为前提、为蓝本。没有解说词,讲解工作就没有了依据。解说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讲解工作的质量。如果有了出色的讲解词,再加上优秀的讲解员对它二次加工,那么观众们一定会“爱”上博物馆。

(三)解说词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一个桥梁、丝带

博物馆的解说词就像是一座联系观众的桥梁。丰富的展品和精心设计的陈设能吸引观众进博物馆来参观、学习。而优秀的解说词使观众进来后在参观展览时看得懂、听得进、留得住、长见识、有收获,还使观众出去后、难忘怀、想再来,甚至成为博物馆的义务宣传员,带动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

解说词又像一条丝线,将文物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串在一起。优秀的解说词就成了一条精美绝伦的项链,惹人珍爱。在这条珍珠项链上,并不是所有的珍珠都一样大,有的展品显得特别重要,或级别较高,就用大一点的珠子加以突出。而那些固定的、静止的、没有思想内容的文物、标本,通过观点鲜明、内容真实、通俗易懂、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的表述,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充实、丰富、拓展了陈列内容。来参观的人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得到了艺术上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二、博物馆解说词的语言要求

讲解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要实现其价值,就首先要实现讲解的美,而讲解的美重点在语言。讲解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者在讲解中分别起着主导作用和辅助作用。讲解过程中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在语言技巧的运用中应利用语言的停顿、重音、句调、语调等变化,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博物馆解说词跟一般文章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文章流畅、条理清楚是所有文章的最基本要求,这里讨论博物馆解说词的要求。

(一)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

博物馆本身就具有科研的功能,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解说词自然不能毫无根据、瞎编乱造,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解说词根据其表现手法,又属于一种科学性的说明文。因此,科学严谨是解说词的首要要求。比如泰宁有一个世界地质博物馆,它的解说词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讲解员必须对地质方面的知识有较深层次的了解,解说词的撰写必须符合地质学的要求,对地质方面术语的运用必须十分准确,对地质知识的介绍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

即便是综合性博物馆,对解说词的专业性要求不那么高,但也同样要求科学严谨。例如,解说词中常常会出现年代或一些重要的数字,这些都必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或是根据文物出土的周边环境确切推出,或是根据文物的特征找到其对应的年代;一些重要的数字或是根据史料记载,或是经过科学测量得出。比如在介绍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其原件外径仅12.5厘米,厚度0.02厘米”,这就必须是经过严格测量得出的数字,否则就与事实相背了。博物馆的解说词不能有一点马虎,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使观众听到错误信息,不仅不能达到拓展观众见识的目的,还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社会形象。

解说词在做到科学严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各阶层观众的接受能力。因此语言表达必须通俗易懂,不能运用太多深奥的专业术语。如果必须运用的话,应当加以适当地解释。比如在介绍到考古现场的“文化层”时,很多观众包括没有太多考古常识的讲解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撰写解说词时就需要加以解释。

(二)朴实生动而又简洁凝练

解說词语言应以简明平实为主。观众参观博物馆时间有限,加之解说具有“转瞬即逝,易于流逝”的特点,与观众是当场交流,观众并不是听完一句之后才进行整体地分析综合,而是边听边理解,受瞬时记忆的限制,难以反复揣摩。这样就要求解说词大多采用的是口头语,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而又比较浅显。这样和观众会有交流感,感觉是在“说话”,便于理解记忆。

比如三明有一处万寿岩遗址,这是福建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洞穴居住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角器,其中有一处特别重要的发现,是3万~5万年前,晚期智人用河边的鹅卵石在洞穴内铺就的地面。如何让普通的观众了解石铺地面,知道它的用途呢?如果用太多深奥的专业术语,观众只会越听越糊涂,继而会注意力分散,对此毫无兴趣。解说词就可以采用口头语来叙述:“人工石铺地面位于洞口的内侧,现在面积约120平方米,是全国首次发现。铺石材料,就地取材,全部采用石灰岩角砾铺设。古人在地面铺石,很显然是为了防潮,再在铺石上面垫上干草,既可取暖,又可防潮,还可以睡觉,是理想的居住场所。”这样一边介绍,观众一边看实物,就会对石铺地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说词语言应以简明平实为主,但简明平实并不等于单调、平淡。写得生动就能产生美感,有了美感就能激发观众的兴趣,产生意料中的结果。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新鲜、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的语言,来增强解说词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同样以上面提到的石铺地面为例,在普通观众看来,旧石器时代本身离我们就很远,又只是一堆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呢?但这确实是一项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解说词就可以这么写:“有人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这样一个比方,让观众知道了石铺地面的年代早,也知道它的用途,一句话就让他们对这个地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说词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一些生动的介绍方式,比如打比方、引用一些典故、向观众提问或根据具体情境唱两句,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博物馆解说词的内容要求

(一)紧扣解说对象

在博物馆的不同发展时期,博物馆藏品讲解工作的重心不断变化。19世纪时,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被人们所强调,博物馆藏品实物反成为连篇累牍的说明文字的附属物。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博物馆教育的重心由知识传授向观念改变的变化,随着博物馆陈列由以藏品为中心向以陈列主题为中心的变化,博物馆藏品讲解逐渐发展为以博物馆藏品为中介,力图阐明博物馆藏品深层次的观念、态度和信仰内涵[2]。

解说词要紧扣解说对象,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藏品要面面俱到。对一些级别较高的藏品,或是与展馆主题更紧密的藏品要多些篇幅介绍;有些藏品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说,让观众通过眼睛看即可。同时对讲解员也提出了要求,当发现观众对某些方面较感兴趣时可以多说一些;当发现观众步伐较快,对一些展橱只是一扫而过时,要跟上他的步伐,对这些藏品大概介绍即可。

解说词不仅要讲解博物馆藏品,也要介绍博物馆陈列主题,介绍博物馆,这样会让观众参观之前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还可以与观众讨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社会、文化课题,当然这是在讲解过程中视观众情况决定的。

(二)符合参观对象的层次要求

近年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不断增多。从组织上看,有团体、零散之分;从年龄上看,有老年、中年、青年之别;从职业上看,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科研人员之分;从文化程度上看,有大、中、小学生等多种层次之别。他们因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影响,各自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和要求。因人施讲对讲解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熟悉陈列内容和主题思想,对每件展品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编写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深浅各异、雅俗共赏的解说词,经过专家的审定后,用以作为讲解的基本依据。将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使之产生共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对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观众,比如针对领导或是业内人士的讲解词,就不需要将陈列内容做详细介绍,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内容进行提示性和侧重性的介绍,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

来博物馆参观很多的是中、小学生,这些小观众有的没有学过历史,有的知之甚少,而且理解能力比较差。青少年的讲解词就要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比如在古代史陈列内容中不免要遇到古代文学,夏朝的陈列内容有《尚书》中的一句话:“时日何丧,予及汝皆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比较难懂、不易理解,讲解词中就要增加白话文,即“你什么时候死,我们要与你斗争到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博物馆解说词语言表达的技巧

浙江省博物馆蒋琳同志在她的《有声语言在博物馆教育中的运用》[3]一文中提出:“为了用好语言这个社会工具,博物馆专业人员……还要在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技巧。由于听者在语言交际中是边听边理解,受瞬时记忆的限制,难以反复揣摩,所以在使用口头语言时,应遵循易懂易听的原则,语音明白确切,语言简洁明快,用词浅显明白,少用长句,句型、句类、句式要交错变化,结构脉络要单纯清晰、内容繁简得当。”文中侧重从有声语言的角度来论述。解说词属于无声语言,但又是讲解这种有声语言的前提、基础,因此在撰写解说词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上口入耳。以下就通过一些实例来对此加以阐释。

(一)注意字音,避免误解

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的同音异义词,运用不当,就会产生错误或产生歧义。因此在撰写讲解词时,要避免运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谐音异义的字、词。例如,“青云堂石造像是福建省古代石雕作品中难得的文物珍品”句中的“珍品”是表达青云堂石造像是福建省古代石雕作品中难得的珍贵作品。但如果“珍”写成真假的“真”,那么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歧义。因此,在写讲解词时,应当仔细考虑同音异义词在句中会不会发生歧义、引起误解,以求明白确切、易听易懂。另外,还应注意明确该词出现时的上下文语境,有助于为该词界定它的词义,以防歧义产生。

(二)运用常规句式,力求脉络单纯清晰

汉语口语合乎人们思维习惯,合乎汉语语序的句式。一般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再加以说明;先叙述原因,再说明结果;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样,合乎说话习惯,比较自然流畅[4]。例如:“现在您看到的是万寿岩灵峰洞出土的石器,相对较为原始,大多比较粗大,器物类型单一,加工比较简单。”这是先提出说明的对象——万寿岩灵峰洞出土的石器,再加以说明。

又如:“明清时期,随着江西景德镇陶瓷贸易的垄断,德化瓷业的兴起及福建制瓷业重心的南移,三明陶瓷生产逐渐衰退,影响已远不如宋元时期。”这是先叙述原因,再说明结果,使人一听就明白。

(三)有问有答,句式活泼;精心剪裁,繁简得当

面对听者的口头独白,如授课、作报告、讲解等,可以采取提问或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引起观众注意,启发和引导观众思路。比如《三明客家民俗风情馆》,有一部分是介绍客家人的生活用品,观众看见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一定会很好奇,在介绍客家人的锅时,解说词就可以这么写:“这一口小锅平时是干什么的呢?”利用设问的形式引起观众的注意后,自己给出答案:“温水用的,在客家地区,村落中大都同姓而居,人丁兴旺,锅要多;客家人大多以农为本,从事农事劳作,收工回家自然要用温水来洗脸、洗手等。”

面对有限的讲解时间,要让听者听到更多实在的内容,解说词就不能不分主次地罗列所有的文物,或长篇累牍地剖析历史,而必须精心剪裁,力求繁简与听者关注的重点一致,与听者的参观兴趣同步,这样才有利于文化信息良性地、积极地传播。这就体现出讲解员对解说词的掌握程度,根据观众的注意点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

(四)讲究音调、节奏、韵律

汉语的魅力之一在于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铿锵有力,产生独特的音韵美。解说词是为讲解员的讲解服务的,因此,撰写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音调、节奏、韵律,要把握句子长短和句型变化的交替使用。但也不是说只要把一些文字七拼八凑起来就能产生这种美感。例如:“当踏入岩前盆地时,展现在您面前的,是翠绿的山冈,清澈见底的溪流,盛开的百花和恬静的原野。高高屹立在群山之前的万寿岩,如同身经百战的勇士,日夜守卫着一方土地。”这样的语言琅琅上口,活泼生动,很有感染力,使人一听就对岩前的万寿岩产生濃厚的兴趣。

博物馆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途径之一,是通过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给广大观众以科学文化知识。其方法有参观展览,组织专家、教授的陈展专题报告,看有关录像和幻灯。而最为方便、快捷、简易的方式还是设置专职讲解员在解说词的基础上引导观众参观,加深观众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解说词在博物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新形势也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博物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解说词也必须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慧娟.也谈“专家型讲解员”[J].史前研究,2006(00).

[2]贺俊彦.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开展[J].东方博物,2006(04).

[3][4]蒋琳.有声语言在博物馆教育中的运用[J].东方博物,2006(10).

王莉莉 三明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博物馆
博物馆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