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8-01-03 09:44于光军乔瑞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

?于光军?乔瑞

加强“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活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能力,提升民众满意度和信任度,营造公平有序、微观主体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秩序。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不断夯实优势产业基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2017年,内蒙古三次产业比例为10.2︰39.8︰50.0,呈现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始终重视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初期,在钢铁、煤炭、木材、粮食、毛纺等基础原材料生产的产能基础上,我区将发展轻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轻重工业比重作为经济政策的着眼点,这一目标在较长时期内一直是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抓住国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快速扩张,现代工业体系对国土空间需求高涨,抢抓投融资体制改革试验、金融体制改革试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优惠政策、国家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政策机遇,依靠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进资源开发,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园区建设中的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以政府为主体,动员全社会推进地方产业建设;提高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水平,激励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实施国土整治、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牧场的土地产出水平,扩大基础薄弱地区的经济规模;推动城镇规模扩张,引进资源开发、食品加工、商贸流通、房地产等多领域的国内大型现代企业,借力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市场培植本地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为全面推进产业升级,我区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快速推进能源原材料领域的规模化产业升级,一手抓扶持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和针对国内大型企业的招商引资;一手抓“小、乱、差”企业的关停并转。在既有市场资本推动,也有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形成了与我区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相匹配的产业格局。

为了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我区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同步抓,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产业政策上,“抓大放小”为优势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金融、優惠政策保障,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完善招商引资的产业调整引导作用,用给予发展空间、财富预期、能源等资源保障吸引资金携带技术、人才扎根内蒙古。发挥地处边疆的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实施“北开南联”、“向内向外双向开放”、营造“八面来风、全面开放”的开放发展格局,在开放中学习先进省区、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补齐我区社会商业文化、商业运营技能技巧积累薄弱的短板。大力推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空间和平台,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新时代,党中央继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我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现有环境对高端生产要素的汇聚集聚能力薄弱的短板,我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加大科技资源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第一动力。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市场不断壮大,政府的角色和职能也在一步步转变,不同时期的政府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价值规律在价格决定中起主导作用,实现要素向高效生产单位流动和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有形的手”这个角色,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要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好限度和尺度,让市场在经济大潮中发挥积极效用,滋养市场茁壮成长。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放开更多的行政性垄断行业,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使我区有创新积极性的企业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行政壁垒,使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强“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活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能力,提升民众满意度和信任度,营造公平有序、微观主体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秩序。

在自治区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上,进一步激活我区民间资本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助力高质量发展。我区财政政策要向加强民营企业发展方向倾斜,实实在在能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鼓励采取BOT、PPP等投融资模式,广泛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本,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政策要着力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上下功夫,使创业者有创业的资本和动力,冲破资金短缺对创新的制约,解绑融资困难对创新的束缚;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究资金支持力度,改变现有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改善科研条件,让科研人员的思想和精力真正集中在“智库建设”上,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与企业、市场需求的对接,最终能为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和源动力。从当前全国各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可见,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人才的集聚,而吸引人才、汇集人才正是我区的一个短板。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举措,下大力气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一挑战,真正能让内蒙古有引人聚人的魅力和能力。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