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2018-01-03 09:44刘国栋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全人类理想信念马克思

?刘国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必然会创造出伟大的精神。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伟大的一生中,不仅奉献给我们以指导人类进步的科学理论,更是以他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过人的智慧、高尚的情操铸就一座精神的丰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和弘扬马克思精神,焕发其在理论上的引导作用、情感上的感召作用、实践上的推动作用,在理论上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发展,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马克思精神的主要内涵

深入分析和梳理马克思精神,可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革命实践精神、批判创新精神、自由解放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精神是基于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实际需要形成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完整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

(一)革命实践精神

马克思作为一名“革命家”,既是思想家又是行动者。革命实践精神是马克思精神科学体系中的首要精神。

革命实践精神主导着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和斗争实践。马克思不仅终生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更是积极参加到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而且同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正如他全部思想的主题是革命一样,他一生的实践也是革命。在马克思有限的一生中,他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从最初担任《莱茵报》编辑,到直接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从和恩格斯一起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到创立、领导第一国际;从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到在工人大会上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从和各国反动政府展开激烈的论战,到站在“冲天的巴黎人”一边,马克思始终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事着革命斗争。

(二)批判创新精神

批判精神是哲学的共性精神,将批判精神界定为马克思精神的一种具体精神,是因为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人之一,他将批判与自我批判的优秀品格与唯物主义哲学有机结合,使哲学的批判精神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我们会发现,批判性是其显著的特征,批判精神贯穿其始终。马克思新哲学的创立始于对旧哲学批判,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哲学批判得以實现的。马克思哲学在批判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在对青年黑格尔派、魏特林、拉萨尔学说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哲学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特别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自己哲学的批判领域,通过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以及资本等社会问题的批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实现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在从事科学研究、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身上体现出宝贵的自我批判精神。由于对自己的科学研究持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自我批评态度,马克思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运用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来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恩格斯曾赞许到:“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的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得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

(三)自由解放精神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才是马克思其终极眷注。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内在运行规律,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存在着一个阶级压迫、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现象。现代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通过榨取无产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过着富足而自由的生活,而无产阶级和广大贫苦民众却饱受剥削和压迫、饥饿和战争,普遍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不仅从理论上指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使命,而且积极组织和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活动。

从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直到写作《资本论》,在40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一直致力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探寻解放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以令人信服的逻辑,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结果,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创作了彪炳史册的科学巨著。

(四)科学求实精神

马克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一生。为了追求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真理,在科学求实精神的引领下,马克思克服事业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磨难和困难,勇攀科学研究的高峰,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科学成就。他的生命、学说和所发现、所追求的真理融为一体,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增添了一种追求真理的璀璨精神。

对待科学研究,马克思始终保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他总是反复推敲、论证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根据实践检验并完善自己的观点;他反对主观武断,反对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去任意裁剪事实。本着探寻事实真相的执着,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马克思都用心思索,深入细致,绝不浅尝辄止。他不仅注意观察现象,更注意研究隐藏在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这使得他在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著作中所引证的任何一个数据和任何一种观点,都要经过查证核实,他从不引用第二手材料,力求准确无误。写作《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思用了40年的时间。纵观人类社会的科学史,很少有哪一位科学家像马克思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正是因为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秉持科学求实的精神,马克思的学说才能够经得起最苛刻的评论家(甚至是吹毛求疵的论敌)的严格考核,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五)奉献牺牲精神

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中,马克思不仅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更是牺牲了个人乃至家庭的一切。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走上革命道路后,因为英勇不屈斗争,他饱受各国反动政府的政治迫害和残酷报复,多次被驱逐,直到1849年才最终在英国的伦敦定居下来。由于长时期持续的政治迫害,他在去世时也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马克思的一生几乎都在这样一种贫困的状态下度过,直到晚年,在好友恩格斯的资助下,他的经济状况才有一些好转。异常繁重的革命工作、经年累月超负荷的科学研究也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积劳成疾的马克思终因肺炎在自己伦敦的寓所去世。马克思“为党贡献了毕生的劳动而且牺牲了地位、财产和全家安宁”。

二、马克思精神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过程中树立了一座光辉的精神丰碑,成为鼓舞和激励世人为实现人类更加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和弘扬马克思精神,凸显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随着全球治理进入危机多发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和艰巨。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正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解决人类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新和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在忠于马克思精神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认真研读他的经典著作、还原他在理论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独特语境,解读他学说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在正确认识和有效化解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面临危机和挑战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第二,有利于以全新的视角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和生平。自从马克思学说诞生以来,成百上千类的研究,诸多的传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读了这位享誉全球思想家的学说及其生平。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的学者主张从总体性或整体上进行研究;也有学者放弃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宏观研究进而选择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再如对马克思生平的研究,有的学者既着眼记录他的传奇人生,又着眼记录他的革命思想,力图以严密的逻辑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的学者则侧重以人性化的细腻笔触为读者描绘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本文选择从马克思精神这一全新的视角介绍马克思的思想和生平,通过阐发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及其思想的理论品质,使世人从精神层面认识马克思的初始见解和本真精神。

第三,有利于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力。马克思精神是马克思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在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导着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代中国高擎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领域正在把马克思所设想的美好社会图景变为现实,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发自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在当今世界陷入困境和危机的情况下,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和崇高性,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培育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人民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大众信仰和遵从,才能内化为改造世界的“本己”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研究、宣传马克思精神,以马克思精神的科学性、崇高性打动人、感召人,使人民大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学说,是关照人民利益、促进人民发展的学说。唯有在情感上实现共鸣,才能达到理论上的认同,进而吸引愈来愈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二,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精神集中体现为马克思的理想信念。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他不惜牺牲个人乃至家庭的一切,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遭遇多大痛苦磨难,他都丝毫没有动摇,始终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以马克思为典范,研究、阐发他精神的内涵,学习他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进而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对理想信念的沖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一度流行,一些人思想迷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不分,以权谋私、欺诈造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社会问题严重冲击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败坏社会风尚,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刻苦钻研,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马克思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得失等关系,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利于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猜你喜欢
全人类理想信念马克思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最有思想的句子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小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