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实现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

2018-01-03 09:44其乐木格陶克套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草原文化

?其乐木格?陶克套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战略性方向,给予了新的思路与方案。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应自觉担当新时代文化交流发展的使命,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着眼国家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发扬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在历史进步与实践创造中实现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继承传统中推进草原文化创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长于创新。”草原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而应在继承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我们要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剖析、鉴别传统文化,取长补短,把草原文化的优势和精华加以提炼和发扬光大,用科学的态度,全方位多层次挖掘、阐发和传播草原文化丰富的资源,对其精华赋予时代意义,激活其生命力。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相结合,才能实现其时代价值。因此,创新发展草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掌握国际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社会需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推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

在博采众长中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兼容并蓄、彰显开放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草原文化蕴含着开放、包容的优秀品格,它是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草原文化创新性发展所富有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创新发展草原文化,要在保持自身文化主体性的同时,于博采众长中实现草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应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加强草原各民族及全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交流协作,要打破区域之间、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阻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背景下,草原文化应抓紧机遇,搭上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顺风车,制定、完善草原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方略,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草原文化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交流,激发自身的生机和活力,在更大的国际空间和更宽广的民族视野中掌握文化创新主动权。同时,也要避免全盘接受、完全照搬外来文化,而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科学理性地对待、辩证吸收对自身文化有益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自主建构草原文化新体系。

在实践探索中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总结实践经验,以丰富的经验为指导推进创新发展。草原文化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到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创新发展草原文化,要坚持以社会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为导向。比如,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人民对环境质量改善与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强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提倡建设美丽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目标中也强调打造清洁美丽的世界环境。草原文化中蕴含着崇尚自然的核心理念,应该依托草原生态文化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寻求、探索中走出一条创建绿色草原文化品牌之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方面的需求,为人类发展贡献草原民族智慧。

创新丰富草原文化内容。文化创新,说到底就是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传承与创新。文化内容凝结着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草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涵养草原文化的根基,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核心理念的根源。在新时代,如何焕发出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更加突出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色是时代赋予草原文化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挖掘和利用传统民族文化这一丰厚的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创新发展。在草原文化内容创新中,草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要进一步将草原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草原文化产业链。如实施草原名牌企业战略,以名牌企业带动草原民族文化产业化进程,把草原文化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草原文化产业优势,精心打造出更多“鄂尔多斯”“伊利”“蒙牛”“昭君”那样中外驰名的特色、绿色品牌;大力发展以草原生态、民族风情、文化及娱乐为主的旅游文化,增强草原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使游客在亲近自然、体验习俗中感受文化、了解历史,进而带动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效果。要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以资产或产权为纽带,打破条块分割、行政壁垒和行业垄断,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根据区域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和产业链相关效应,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集约化程度较高、产业链较长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混生性文化产业项目,尤其要把文化旅游与民族演艺结合起来,整合市场、资本、技术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打造有市场前景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形成内蒙古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创新发展草原文化要注重创新草原艺术文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学习借鉴国内外精品艺术成果,把握时代特征,大胆创新,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发掘出草原文化强大的文艺底蕴,实现草原文化艺术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跨越。发展草原文化也要充分利用草原民族习俗这一文化资源,定期举办那达慕、敖包祭祀等文化活动,在传统民族习俗中创新融入符合大众口味的互动节目,使人们参与体验草原民俗习俗,扩大草原文化的影响力。

创新草原文化发展平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平台建设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只有坚持与时倶进,积极把握时机,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趁势,制定完善文化發展政策制度,打造文化发展平台,更新与转换文化发展载体,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永远保持文化先进性。要加大新媒体运用成效,进一步加强草原文化对外宣传传播网络媒体平台建设。互联网技术已覆盖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当下,互联网正在改变文化内容,重塑文化语境和传播方式。草原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辐射范围,提升社会影响力,实现创新发展。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草原文化形式创新,丰富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拓展草原文化的内容;利用“互联网+”创新草原文化传播媒介,提升草原文化载体品质。应该重视挖掘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人才,组织形成草原文化信息传播研发人才队伍,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思维、理念传播草原文化,加强影视媒体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草原文化,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同时,应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包装宣传技术,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宣传方式、更换包装形式,通过创新话语体系、表达方式等方式方法提高影响力,让“互联网+”和“草原文化”二者的深度融合成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草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讲解《草原图》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可可托海的草原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