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8-01-03 12:29刘阳胡佳佳
教师·中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验

刘阳 胡佳佳

摘 要:为使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实验教学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在课程教学内容、学时比重、考查方式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提出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学时的比重,加强实践基地的联系,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改变考查方式等,以达到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实验;教学改革

水产养殖学科是应用性学科,要求毕业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其本科毕业生要求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养殖水环境状况的优劣,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繁殖,以至于生存都有重要影响[1]。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在管理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水源及养殖水体的环境状况,水体指标的变化;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和疾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改善养殖对象的生存环境。

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研究单位,可能设有专门的水质化验室,有专职人员负责化验工作。但是多数生产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技术人员在生产管理和开发研究的工作中,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水质化验。学生除了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如果还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技能,就可大大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培养具有应用型能力的水产专业学生,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一、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

1.教学课时与内容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是养殖水环境化学的配套课程,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养殖水环境测试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养殖业的基础,也是日后进入企业的必备技能。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相对于理论课,实验课程的教学学时所占比重较小,一般只有十几个学时,基本上只能安排3~4个实验内容。因此,该课程在实验内容设计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投入的人力和实验器材也捉襟见肘,实验内容的开展比较艰难,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几项养殖水体指标的测定,但养殖水体水质评价指标较多,实验课程学习的内容远低于实际运用所必需的指标,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偏离了应用型的方向,并且进入企业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不占优势。

2.教学形式与方法

教学形式与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能否完全掌握新的知识点依赖于此。目前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基本上是在实验室进行开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师板书或者PPT讲解,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一一列出,学生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即可,未理解实验中的原理,只是枯燥和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机械式记忆的知识也并不牢靠,并且实验室环境与养殖水环境差异较大,脱离实际,缺少与生产一线的联系,不能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创新教学方式,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摒弃被动学习接受方式,引入多种形式手段,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供讨论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建网页、微博课后辅助教学,以留言的方式提问,每周定期进行详细解答,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实验教与学的新天地。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的依赖性,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形式接受新知识。

养殖水环境化学组大体上分为五大类:常量元素、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质[2]。目前,多数高校均采用雷衍之主编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此本教材讲解了淡水和海水大部分指标的测定方法,内容较多,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铜仁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水产养殖学毕业生主要从事淡水养殖工作,结合本专业教学培养大纲,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遂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删减,去除海水环境指标的测定,并结合地域特性選择项目,包括酸碱度、总硬度、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主要离子等生产必需指标[3]。其余指标作为选修项目或创新实验,拓展学习的范围。

2.增加实验教学学时的比重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实验课是理论学习的检验。传统的养殖水环境化学中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较低,约占总学时的30%,但最终理论都要应用到实践中,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比重,争取更大的空间,优化实验内容的制订,尽可能将养殖中涉及的指标纳入教学,更好地把书本的一些理论知识具体化,变抽象为具体,融入到实验课当中,不仅使学生易于掌握书本知识,同时能巩固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基地的联系

养殖水环境实验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生产服务中,教学实验应尽量接近实际环境,因此,学生必须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地采样。为加强校企联系的紧密性,学校可以适当选择几个实验项目,在企业实践基地操作,模拟生产实际情况。我校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协同作业,学生动手采集水样,贴好标签记录时间、地点、天气、水温、pH、透明度等信息,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项目测定,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应用水平,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环境,为以后快速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高校应用型培养的特点,减少企业培训时间,实现产教融合于一体。

4.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要“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引导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4],使科研不仅仅为教师晋升、考核服务,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实验技巧与思考能力,扩大辐射受益群体。我校引入水产教研室教师与水环境相关科研课题,教师以子项目或者项目课程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作为第一主持人,3~5人成立项目小组,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以及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最终以答辩的形式对其承担的项目进行验收,成果仅作为参考。这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学生作为主角,调动起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并充分感受科研乐趣,巩固理论知识。

5.改变考查方式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属于考查课,学生普遍认为考查课有100%的通过率,没有引起重视,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提高通过的要求,不能单一依赖实验报告,对表现差的学生不给予通过。实验期末考试建议由操作、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构成。期末随机抽取本学期学习的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规范性、流畅性与熟练性,对知识的掌握从学生操作一一体现,可以直接判定学生的成绩。实验报告严禁抄袭,对雷同的实验报告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主要考查学生的结果与讨论,对知识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并不是简单地抄写实验原理与过程。课堂表现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真程度与热情,每次实验课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根据操作的规范性与参与度进行评定,每次实验课记录一个分值,最终算出课堂表现分数。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压力,通过三个方面综合测评学生的掌握情况,全方位考查学生。

本文通过对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学时、考查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此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学习效率明显提升,与教师交流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与科研技巧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数量与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毕业后从事水产养殖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人才教学培养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与方法,提升水环境监测技术,为促进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同时也对其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起到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启超,韦 众.养殖水环境化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72-273.

[2]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陈佳荣.水化学实验指导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4-07-2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