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存

2018-01-04 02:19陈烈燕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7年35期
关键词:奥德修奥德赛伍尔夫

◎特约撰稿:陈烈燕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生 存

◎特约撰稿:陈烈燕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这一期所选片段来自三本书,风格迥异,主题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指向人类生存的困惑与意义,那就把这期的主题词定为“生存”吧。“的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的自问不仅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成了人类最普遍的审问。从古老的史诗,到振聋发聩的小说,文字以自己的力量给予这个命题最好的回答。丰子恺认为人的生存有三重境界:物质的、精神的和灵魂的。人有所寄托,人的精神带给人生存的热望,而灵魂的这一重,来自人类本质的深处,去恶向善,是生存的真谛。

《奥德赛》诗行选

◎[古希腊]荷 马

第九卷《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第500—505行:

他们这样说,未能说服我勇敢的心灵,

我重又对巨人愤怒的心灵大声呼喊:

库克洛普斯,要是有哪个世人询问,

你的眼睛怎么被人不光彩地刺瞎,

你就说是那个攻掠城市的奥德修斯,

拉埃尔特斯的儿子,他的家在伊塔卡。

第十卷《风王惠赐归程降服魔女基尔克》第46—55行:

他这样说,大家赞同他的坏主意。

他们解开皮囊,狂风一起往外涌。

风暴骤起,立即把他们卷到海上,

任凭他们哭泣,刮离故乡的土地。

我立即惊醒,勇敢的心灵反复思索,

是纵身离开船只,跃进海里淹死,

还是默默地忍耐,继续活在世上。

我决定忍耐活下去,掩面躺在船里。

船队被那可恶的风暴又刮回到

艾奥洛斯的海岛,同伴们懊悔不迭。

第382—387行:

她这样说完,我立即回答神女说道:

“基尔克,你想有哪个知理明义之人

会首先想到让自己享用食品和饮料,

在同伴们获释,并亲眼见到他们之前?

如果你真心想让我吃喝,那就请释放

我的同伴,让我亲眼见到他们。”

第十一卷《入冥府求问特瑞西阿斯魂灵言归程》第97—105行:

他这样说,我离开坑边,把镶银长剑收进鞘里,

高贵的预言者吮吸了一些乌黑的牲血,

便开始对我这样言命运:

“光辉的奥德修斯,你渴望甜蜜的归返,

但神明会让它充满艰难,在我看来,

震地神不会把你忘记,他对你怀恨,

余怒未消,因为你刺瞎了他的爱子。

你们忍受艰辛后仍可如愿返家园,

只要你能约束你自己和你的伴侣们。

选自《奥德赛》(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王焕生)

【点读】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其中的一部,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因《荷马史诗》杰出的史学和艺术价值,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被称为“荷马时代”。可能好多同学对《荷马史诗》的印象还仅作为一个文学常识记忆的条目,其实它并不艰深,相反,是丰富而灵动的。

《奥德赛》叙说的是贡献了“木马计”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故事。回乡之旅颇不顺利,受阻挠长达十年。当流落到独目巨人境内的时候,狰狞未开化的巨人波吕斐摩斯面对乞求帮助的奥德修斯一行,却残忍地吞噬了他的几个同伴。奥德修斯设计用美酒灌醉了巨怪,刺瞎了巨怪的眼睛。选取的第九卷诗行中的“他们”是奥德修斯幸存的同伴,“他们”要侥幸逃脱的奥德修斯悄悄地离开巨人之境,可是奥德修斯依然向着巨怪嘶喊,向波吕斐摩斯,向整个库克洛普斯巨人族呐喊,那是英雄的不服输。

《奥德赛》的丰富性在于其多方面地揭示人性。第十卷选段一记叙了他们漂泊途中的一次灾难。风神助了奥德修斯一臂之力,但就在奥德修斯眼见家乡之际,同伴以为皮囊中可能装了金银财宝而擅自打开风囊,他们又被一路吹回了原地。在《奥德赛》中曾多次揭示贪婪人性,如后来同伴们因为鲁莽贪吃宠牛触怒神灵而悉数丧生。

《到灯塔去》节选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第十卷选段二你是否似曾相识?不知道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否受到古老的《奥德赛》智慧的启发?在山穷水尽时,奥德修斯和手下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在一座精美的宫殿里见到了琳琅满目的供奉冥王的祭品,狼吞虎咽的水手们成了公猪的模样,只有一位不敢冒昧吃的同伴回来报信。神子赫尔墨斯带着保护的药草让奥德修斯深入魔境解救同伴,选段里是奥德修斯的清醒。这一部分,除了人性的解读,在与《千与千寻》的对比里,你会感受到在模仿、想象基础上的创意,亲切并有迹可循。

第十一卷是奥德修斯进入冥府寻求归向的答案,预言家特瑞西阿斯魂灵明确预言奥德修斯在历尽艰辛后终会返回家乡。这为奥德修斯灌注了宝贵的信心。冥府之游中他见到自己的亲人和伙伴的亡灵,思念故乡的情感再次唤起,他不再是漂泊的人了,他所有生存力量的源流是——归家。

第一部《窗》节选:

生活,她想到——但她没有结束她的思索。她向生活瞥了一眼,因为她清晰地意识到它的存在,某种真实的、纯粹属于个人的东西。他们之间一直在互相较量,她处于一方,生活处于另一方,而她总是尽可能地去战胜对方,就像对方要战胜她一样;有时候,他们之间也展开谈判(当她一个人独自坐着的时候);她记得也有妥协和解的场面;但说来也真怪,就大体而论,她必须承认,生活是可怕的、充满敌意的,它会迅速地向你猛扑过来,如果你让它有机可乘的话。

第二部《时光流逝》节选:

客厅里,餐厅里,或楼梯上,没有一丝动静。只有从那阵海风的躯体上分离出来的一些空气,它们穿过生锈的铰链和吸饱了海水潮气而膨胀的木板,偷偷地绕过墙角,闯进了屋里。你几乎可以想象:它们进入客厅,到处徘徊,询问,和悬挂在那儿噼里啪啦扇动的糊墙纸嬉戏,问问它还要在那儿悬挂多久?什么时候它将会剥落下来?然后,它们平静地拂过墙壁,在经过时若有所思,好像在询问糊墙纸上那些红色、黄色的玫瑰,它们是否会褪色,并且温文尔雅地询问废纸篓里撕碎的信件、房间里的花卉和书籍:它们是盟友吗?它们是敌人吗?它们还能保存多久?

一些不规则的光线,从没有被云朵遮住的星星、漂泊的船只或那座灯塔发射出来,苍白地投射到楼梯或地席上,指引着那几股小小的空气爬上了楼梯,在卧室门口探头探脑。但是在这儿,它们肯定必须止步。其他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躺在这的东西却持久不变。你可以告诉那些悄悄流过的光线和到处摸索的空气:这儿的东西你们可摸不得,也毁不了。它们似乎有着轻如羽毛的手指,并且像羽毛般轻柔持久,它们疲乏得像幽灵一般俯视床上那闭着的眼睛、松弛的手指,然后它们倦怠地折起他们的长袍消失。它们就这样探头探脑地、挨挨擦擦地到了楼梯的窗口,来到了仆人的卧室,来到了顶楼的小屋;它们又下楼去了,使餐厅桌上的苹果变得颜色苍白,抚摸着玫瑰的花瓣,试试花架上的图画,扫过那张地席,把一点沙土吹落到地上。最后,它们终于停歇,大家一道止步,聚集,叹气;它们大家一起发出一阵无名的悲叹,使厨房里的一扇门发出了回响:它豁然洞开,但什么也没放进来,又砰的一声关上了。

选自《到灯塔去》(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瞿世镜)

【点读】

正像你在节选部分看到的,这部小说充满了人的意识的描写和诗性的语言,将来你们会学到一个描述这种流派的词,没错,这便是“意识流”小说,这本《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炉火纯青的意识流小说。

阅读《到灯塔去》要假以生活的阅历,要多些耐心,否则很容易以为是一个家庭妇女的浮想联翩。当你察觉到小说巧妙的双线安排,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感受到伍尔夫笔下时空的美妙——物理时间暂停、心理时间的无限延展以及作者及时的收束,你会觉得伍尔夫作品的妙不可言。

小说第一部是《窗》中的某个夏日傍晚至午夜,孩子们想要去灯塔,却因天气原因未能成行;第二部是《时光流逝》中的十年变迁,战争的戕害被间接写就;第三部为《灯塔》中十年之后某个夏日清晨至中午,终于得偿去灯塔的夙愿。《到灯塔去》不是以情节见长的小说,耐人寻味的是感官与心理的变化。

出发,一度远离迷失到最终回归,围绕着“灯塔”的追寻,成为人们对于生存意义追寻的象征,而这一追寻是在对“拉姆齐夫人”内在精神的回忆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拉姆齐夫人”和“灯塔”是一体的。

我们来感受一下原文的语言吧。在第一个选段中,展露了伍尔夫对“生活”的阐释,这尽管是一种主观的印象,但它真实,她看透生活的实质,在强大的生活面前人的渺小,但依然是不悲观的。我们看到一种坚韧与理性。

《时光流逝》第一个节选里的“海风”的本体是“时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海风,海风好像是有情的,但它最终是平静地吹拂过它所经过的一切,这就是时间的无情,但它果真无情吗?再次阅读这一段吧,阅读文字里饱含的哲思,粗浅的解读仍然无法和这饱满、新奇、动人心魄的文字相比。

《时光流逝》第二个节选里的“光线”和着风,它那样悄无声息地进来,然而它终于让人们停歇下来注意到它,它又好像什么也没放进来。但日后在困境里,你会怀念当时的那束光,它打破死亡的界限,战胜岁月的长河,成为永恒。人的心里是要安放一座灯塔的。著名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过“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也把这句诗送给大家。

《蝇王》节选

◎[英]威廉·戈尔丁

第五章《兽从水中来》节选:

“你们当真觉得咱们该老是害怕无中生有的东西?生活嘛,”猪崽子引申着说,“事情总有科学性的一面。再过一两年战争就会结束,人们就会到火星上旅行去,再从那儿回来。我知道并没有野兽——没那种带爪子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我知道,也根本没什么可害怕的。”

猪崽子停了一停。

“除非——”

不安的拉尔夫动弹了一下。

“除非什么?”

“除非咱们害怕的是人。”

在坐着的孩子们当中,爆发出一种半是好笑半是讥笑的闹声。

第十二章《猎手的狂叫》节选:

拉尔夫木然地看着他。一时他脑海里闪过一幅图画,一幅那曾经给海滩蒙上过神奇魅力的图画。然而现在这岛像枯树一样被烧焦了——西蒙死了——杰克已经……拉尔夫止不住热泪滚滚,全身抽搐地呜咽起来。这是他上岛以来第一次尽情地哭;巨大的悲痛使他一阵阵地抽搐,似乎把他整个身子扭成一团。头上黑烟翻滚,拉尔夫面对着正被烧毁的岛屿,越哭越响;别的小孩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也颤抖着抽泣起来。拉尔夫在这伙孩子当中,肮脏不堪,蓬头散发,连鼻子都未擦擦;他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哭泣,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军官处在这一片哭声的包围之中,被感动了,有点儿不知所措。他转过身去,让他们有时间镇定一下;眼睛看着远处那艘漂亮的巡洋舰,他等待着。

选自《蝇王》(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龚志成)

【点读】

“乌托邦”这个词,从柏拉图《理想国》的首次提出到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构想的美好而终极的社会图景,“乌托邦”成为人类对美好社会憧憬的代名词,就像“世外桃源”。音译很好地保留了原意,“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即为“空想的国家”。文学流派上有“乌托邦”,相对地也有“反乌托邦”,刻画令人绝望的未来。《蝇王》就是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作者戈尔丁凭借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虚构的是未来世界一次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疏散,飞机被击落,男孩们流落在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因对“野兽”的恐惧而分裂为两派,最终理智(民主)一派被野蛮(专制)一派征服。

“蝇王”即“苍蝇之王”,在《圣经》中有着“万恶之王”的寓意。在小说中“蝇王”来源于想要探求“野兽”真相的西蒙的所见,他见到同伴献给野兽的贡品——猪头上叮满苍蝇,癫痫发作,恍惚中那个贡品成了一只硕大的苍蝇。醒来后的他终于看清他们一直惧惮的“野兽”其实是某位飞行员的尸体,要去报告真相的西蒙,在雷雨交加、乌云浓稠下,被误认为是“野兽”而被众人打死。面对这样的失误,孩子们做的是推脱于“吓坏了”,然后是迅速地遗忘。这时候再看第五章节选的文字,不能释怀的悲凉,猪崽子的直觉竟然成了悲剧的预言。

所选第二部分便是小说的结尾,这个曾经美丽的岛屿,是被“恶”摧毁的。“童心的泯灭”“人性的黑暗”是这“恶”里为首的内容,细心的同学若去阅读原著,它所象征的还有很多。也许“反乌托邦”小说总会给人无处不在的绝望与凄凉,但它并不荒诞,它让人反省当下的生存,若人性之恶不能被控制,我们的社会还能走多远?

陈玉赛

猜你喜欢
奥德修奥德赛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元素大陆奥德赛
宜家宜商MPV广汽本田奥德赛VS大众夏朗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谁骗谁
奥德修斯的苦难
奥德赛车发动机起停功能简介及故障排除2例
谁骗谁
与伍尔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