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找到新时代节拍

2018-01-04 18:55陆涵之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摩登音乐节天空

陆涵之

中国市场和中国潜力,会给世界和产业带来刷新的意义。

自2013年起摩登天空连续四年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举办摩登天空音乐节。

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及扶持下,文化产业百花齐放、蓬勃发展。这其中,音乐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生产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而且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音乐产业也在积极“走出去”,发挥中国特有的文化魅力。

在新的历史阶段,音乐产业面临怎么样的新时代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持续生产优秀作品,同时与时代接轨积极发挥国际影响力?带着这些问题,《财经国家周刊》采访了摩登天空CEO沈黎晖。

摩登天空是国内颇具规模的音乐节制作运营公司,在沈黎晖看来,中国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音乐产业的范本。虽然我们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是中国市场和中国潜力会给世界和产业带来新东西,成为给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鉴的案例。

空前机遇

《财经国家周刊》: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摩登天空长期在音乐产业一线打拼,在你看来,音乐产业是否也从中受益?

沈黎晖:目前,国内音乐产业的确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机遇期。

从大环境看,音乐产业的蓬勃得益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目前国内关于知识版权,尤其在音乐版权方面的意识和措施不断升级,产业环境不断规范,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向上发展。此外,行业更加市场化、透明化也推动了公平环境的形成。

具体到产业本身,机遇在于年轻人对于音乐的审美和判断不断提高,打破了过去原创音乐、独立音乐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的状态。由此鼓励了音乐创作,好的作品更容易“出人头地”。

而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音乐产业逐渐形成内容意义上的分众与偏碎片时代。民谣、摇滚、嘻哈等过去小众的音乐类型,受众规模不断增长,过去的小众音乐,到今天也会是年轻文化的主流。

《财经国家周刊》:以前人们总说搞音乐很难养活自己,现在各类音乐创作者的生存状态是否有变化?

沈黎晖:现在,市场对音乐的认可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强烈。与文学、影视等相关产业类似,整个产业开始遵循市场化的规则,音乐产业中的头部创作者拥有高收入。

市场的改变始于六年前现场音乐的起步。由于音乐版权收入普遍较低,现场音乐的普及提高了音乐人的收入,这是音乐产业焕发活力的基础。同时,音乐节的飞速发展也给音乐人带来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十年前,国内每年只有两三个音乐节。去年的数据显示,国内音乐节数量超过200个,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200个音乐节需要大量的音乐人填补演出名单,使得行业生存状况明显改善。

文化活力源于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互联网兴起后,音乐产业曾经遭遇过冲击,陷入过低谷,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音乐产业在焕发活力与创新方面需要有哪些新的思考?

沈黎晖:维持产业的活力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方面是是创新,既有整体模式的创新,也有每个细分音乐领域的创新。另一方面,产业基础的建造同样重要。技术、标准等属于行业内的基础内容,也需要一砖一瓦进行建设。而在这个时代,基础往往被忽视。

整体模式意味着业态方面的升级。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创造自己独有的模式。以我们自己为例,摩登天空最开始的定位是唱片公司,随后向经纪业务扩张,接着成为音乐节主办方。目前,摩登天空还建立了包括新媒体和网络播放平台,发展过程中还出版了音乐杂志。

在欧美,音乐产业分工非常明确,唱片公司只发行唱片,演出公司只负责演出,经纪公司只做经纪。在国内,音乐公司将产业链连接在一起,进行循环,这种方式在国外被称为“360度”,在国内执行得非常彻底。

《财经国家周刊》:这些优秀模式会是昙花一现吗?要如何才能保持创新能力?

沈黎晖:首先,要继续探索新的模式。其次,需要端正态度。音乐产业与文化产业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精耕细作。这点可以参考国外,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专业人才,从准入规则到技术都非常规范,这方面很值得学习。

听中国的新声音

《财经国家周刊》:近几年国家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去”,十九大报告中也有相关表述。音乐产业其实有不少“走出去”的案例,你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沈黎晖:这几年确实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对于文化推广的重视。摩登天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自2013年起,我们连续四年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举办摩登天空音乐节,在当地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受到不少美国媒体的关注。对海外地区而言,通过这类音乐节可以了解中国新一代音乐人和年轻观众的面貌,从而对中国形成一个新的认识。

当然,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并不意味着音乐作品已经“走出去”了。音乐文化要“走出去”,仅现场音乐这一环并不足够,需要涉足偏音乐工业的环节。例如发行中国音乐人的唱片,无论是发行实体唱片还是登陆海外的线上播放平台,真正进入市场才能积累受众。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风、民族风音乐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受众欢迎,这类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对“走出去”是否有帮助?

沈黎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应该拥有自信创造出引领全球化的内容。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各国的文化产业有相通之处,国内的文化产业应该根植于传统文化,在吸收全球有益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扬属于自己的文化。

同时,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借助新的形式拥有新的面貌,产生新的影响力。例如,我们目前在挖掘民族音乐,但民族音乐同样需要结合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如电子音乐进行融合,获得一个新的面貌进行传播。

中国的新一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年轻人的体量很大,他们成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然会对本土文化有感而发进行创作。当作品里包含自己的理解时,这类创作一定带有中国文化的内核。其次,中国年轻人对于世界的了解,远高于其他其他地区的年轻人对中國的了解,这个差异会让中国年轻一代的创作更加国际化,利于文化的传播。

个人认为五年内,国内的音乐产业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进一步。中国年轻人接受的资讯、眼界以及与全球同步的能力都在成长,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国的创造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摩登音乐节天空
斑驳
摩登之家
天空之镜
音乐节
摩登上班族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回到摩登70’S
一和one
天空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