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研究

2018-01-04 11:35曹晓燕王辰郭朝霞
计算机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新工科校企合作

曹晓燕 王辰 郭朝霞

摘 要: 文章以新工科建设的基本思想为核心,研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举措、柔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机制、特色工程型课程体系的打造策略、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思路等,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方案的实施有益于专业特色的凝练,增强了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一致性,提高了专业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移动应用开发; 专业建设; 新工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8)11-99-03

Abstract: Taking the basic ideas of the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 the cor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deepening measures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the flexible teacher team, the building strategy of the characteristic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output oriented teaching organiza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pecialt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is beneficial to r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ty, enhanc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pecialty and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s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pecialty.

Key words: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new engineering cour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使高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急需高质量应用型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的智力支撑[2-3],而我国许多高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总体建设水平与新工科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专业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培养的人才与国家和地方的人才需求一致性较差,人才供需矛盾突出[4]。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开展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经过调研,针对当前高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中行业企业参与不够深入、课程体系特色不够明显、教学中的目标导向不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不够灵活等问题,紧密结合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国家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本质内涵[5],开展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深度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柔性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灵活课程体系和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學模式等的构建方法,给出具体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为高校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新工科代表着最新的产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发展性是新工科的动态特征[6]。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必须与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相适应,必须服务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的发展。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更新快,专业应用领域广的特点,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将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在传统校企合作重视应用实践、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从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制定、师资队伍联合建设到教学资源库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就业服务基地建设全覆盖的深度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此实现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强调特色培养、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根据市场动态更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2 构建柔性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当前,高校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师实际工程项目开发经验缺乏的问题。专业在加强“内培外引、引培并重”的基础上,必须构建灵活、长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打造符合新工科建设需要的新型师资队伍。

我们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实际建设经验为基础,从师资培养、师资引进、兼职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给出本专业柔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方案。

⑴ 师资培养。结合本专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在师资培养过程中除了导师制、进修、培训等常规手段外,还强调师资培养中的企业参与度。鼓励教师主动联系国内、国外的知名计算机企业,担任企业实职实岗,开展挂职锻炼;定期邀请企业的项目主管、优秀工程师开展本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新技术讲座;督促本专业教师承担企业工程项目开发,联合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对于积极参与以上实践活动并取得成效的教师,在课程安排、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政策倾斜,激发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

⑵ 师资引进。一方面,以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高校移动该应用开发方向的博士为重点引进目标,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从人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重点引进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具有国际背景的高水平人才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对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益于特色形成和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的人才,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破格录用。多种手段引进人才,打造职称层次、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水平、移动应用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团队。

⑶ 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为了破解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师资“一人难求”的局面,提高师资能力与行业企业的高度一致性,构建了柔性人才引进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有实效的兼职教师队伍。综合考虑专业水平、行业经验、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从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高校引进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师等,通过严格合同、分阶段考核等制度建设,保证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打造一支高水平、与技术前沿和行业市场动态适应的兼职师资队伍。

3 打造灵活的工程型课程体系

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保证学生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实践能力突出、能够适应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通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造,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三位一体”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方案如图2所示。

在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扎实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侧重深厚人文素养和宽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根据专业发展趋势、按两年度由移动互联应用领域專家进行论证并及时更新;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岗位方向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自主选择,岗位方向课程与当前的热门技术、热门应用领域紧密结合,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参与制定方向及课程内容,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 实施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新工科建设要求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培养适合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以该目标为依据,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模拟企业真实场景的实验室和实训室,引入了真实的移动应用开发工程案例,通过成立学习团队,以高质量的移动应用开发项目成果输出为目标,将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划分为项目任务模块,通过任务导入使每位学生体会解决移动应用开发中常见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核心技术,然后再反向讲解知识点,拓展知识结构,解决新的移动应用开发问题。

实施以良好就业和成功创业为导向的全程创新实践教育,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到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内心。通过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夯实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养;通过移动应用学科竞赛、各类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通过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选拔优秀的创业思路,培育创业典型。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首次就业快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方案,能够有效适应新工科建设中,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必须从国家、产业和未来的角度出发探索富有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的新要求,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输出新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研究的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新模式、专兼职师资队伍的打造策略、工程型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方法等,为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在现有专业建设方案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打造知名专业,在一定区域内对行业企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是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鲁恩铭.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岗位需求与建设目标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4:143-147

[2] 张大良.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3] 芮立,刘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8.3:79-81

[4] 胡光永.移动应用开发新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2017.12:54-56

[5]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2:17-24

[6]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26-35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新工科校企合作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