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时代之声 彰显新思想之美

2018-01-05 11:03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报话语理论

□ 本刊特约评论员

■ 双传学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首要政治任务,更是新闻工作者第一位的使命。履职尽责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闻工作者必须以高度政治自觉在打通话语体系上下功夫,传播好新时代的好故事、好价值,让博大精深的新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

必须看到,在当下的传播生态与传播语境中,存在着四种话语体系: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新闻宣传唯有打通四种话语,实现话语转型、话语融通、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才能让宣传更抓人更夺心,以更强能量产生更大影响。

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讲准政治话语。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如同一棵美丽的“智慧之树”,展现出理性之美、信仰之美、境界之美、实践之美。在宣传报道中,我们必须接准天线,准确阐释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其丰沛的逻辑力量、真理力量和价值力量,给人带来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的心智启迪。

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讲透学术话语。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舆论与理论同频共振,就能产生正向叠加集成效应。一方面,我们要用新闻视角、新闻手段宣传科学理论、传播专家观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好理论宣传平台,把学术话语讲深讲透。2017年1月5日,《新华日报》与江苏省委宣传部共同创办的《思想周刊》正式面世。在十九大会前、会中的宣传中,《思想周刊》以多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一批名家的重头文章。无论是专刊推出速度,还是用稿规模,在全国省级党报中都名列前茅。我们认为《思想周刊》既是媒体,更是平台。要以此集聚专家资源,提升党报思想含量,用理论升华锻造思想“主心骨”,唱响宣传十九大的“好声音”。

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讲实大众话语。党的十九大宣传,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既要讲好普通话,又要讲好地方话。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表率。他非常注意讲话的场合和艺术,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的方式叙事明理,用大白话、大实话解惑释疑,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对地方党报而言,要让十九大宣传得到更多的关注,就必须转换视角,转化话语方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让“高大上”的主题接地气、贴生活,带有泥土的芬芳。

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讲活网络话语。我们已跨入媒体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全媒体”传播已是一种新常态。适应传播新规律、借力传播新手段,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善用网络话语,注重多层次传播。要综合运用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做到传播策略的科学化、传播目标的分众化、传播效果的精准化。充分运用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形成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网上强音。

猜你喜欢
党报话语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