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主流媒体刊发署名文章:彰显对外传播新理念新方法
——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特色解读

2018-01-05 11:04张树军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署名文章

□ 文/张树军 贾 亮

在访问国主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将阐述的内容全面直接地呈现在主流媒体上,与更多的民众“面对面”作为配合访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对方更清楚中国的主张、访问目的及将要达成的共识,还可以更好地回应国外媒体的猜测和分析。综观习近平数十篇海外署名文章,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独具魅力,堪称习近平外交理念、领导思维和语言风格在中国对外传播场域的体现、拓展和延伸。

一、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作为对外传播的新起点

“中国故事”蕴含丰富内容、表现多元形式,不仅包含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有中国所秉承的发展理念、所确立的制度、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坚持的基本原则,更有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中国的基本国情、文明交往、历史传统、最深层次的精神与价值追求。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继续延用和保持他善于讲故事、摆事实和举事例的文风,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

(一)讲述好真情帮扶的感人故事。讲故事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在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中有非常生动的体现。2014年3月29日,在访问比利时前夕,习近平在文章中说:“有位比利时人,从2004年起,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有位中国人,1990年来到比利时,用高超的医术,让众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1]相互帮扶的感人故事让中比两国之间的友谊更深、合作更好。在访问斯里兰卡前夕,习近平在文章中说:“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有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历史纽带,有患难见真情的米胶协定,更有两国人民在印度洋海啸和汶川地震中守望相助的感人佳话。”[2]同年11月14日—19日,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前夕,讲述了相互扶危济贫的感人故事,激起了人们心中最深层的情感。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说:“1991年,被誉为‘光明使者’的澳大利亚眼科大夫格拉翰姆访问中国,为多名眼疾患者进行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2009年和2013年,当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等地遭受严重山林火灾时,中方迅速向澳方提供火场卫星数据,向救灾行动施以援手。”[3]习近平在新西兰说:“2008年月,中国四川省发生汶川特大地震。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市,有一群可爱的儿童自发组织起来,迎着南半球冬天的凛冽寒风,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进行募捐。2011年2月,克赖斯特彻奇市也遭遇了地震灾害。听到这一不幸消息,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驰援参与救援工作,为搜救被困人员贡献了一份力量。”[4]这些生动事例和感人故事有血有肉,不仅能触动两国人民的真情实感,还会让人感到温暖舒心,唤起了人们心中最美好回忆,既“走心”又动心。

(二)讲述好鲜血凝结的革命故事。一部中国革命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史,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创业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史。历史中有智慧、有营养,革命历史中有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情厚谊,历久弥新。2015年5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刊发署名文章说:“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5]同年11月5日,习近平在越南说:“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在华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指导开展越南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战斗情谊,写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6]2016年6月17日,习近平在波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7]习近平深情讲述双方用鲜血缔结的革命故事,是因为未来和前方注定还有许多城堡要攻,注定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风险、还有许多险滩要涉,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革命精神,从革命史中吸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共同创造属于大家的美好未来。

(三)讲述好“一带一路”的交往故事。融通欧亚、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既融合了多种文明形态,还让诸多贸易故事永留史册。2014年9月14日,习近平在马尔代夫刊发署名文章说:“早在中国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就率领船队两度到过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国王优素福也3次派遣使者来华。”[8]2016年1月19日-21日,习近平访问埃及和伊朗等国,他在埃及说:“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亚历山大,古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近代以来,中埃两国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权的斗争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9]他在伊朗说:“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就来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纪后的中国唐宋时期,许多伊朗人前往中国求学行医经商,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地。13世纪,伊朗著名诗人萨迪记录下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难忘游历。15世纪,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3次到达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地区。”[10]同年6月21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说:“中国西汉张骞、大唐玄奘、明代陈诚曾经出使或途经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兀鲁伯、花拉子米等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和思想在中国流传。”[11]同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秘鲁说:“早在400多年前,中国人不畏惊涛骇浪,开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两国往来络绎不绝。”[12]追古思今,重温那一页页辉煌,习近平意在引领大家思考如何继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以成就今天的伟业。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既承载沿途各国共同发展的梦想,又符合全球及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二、以传播好中国发展主旋律作为对外传播的新方式

对外传播中需要精准把握的主旋律是变化。随着国际传播格局的改变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信息流动已无法被人为阻隔。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就是一个鲜活典范,让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成为可能,让世界了解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成为现实。

(一)精准阐述式传播。从正面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方针路线和基本政策。2014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荷兰刊发署名文章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改善。”[13]同年3月25日,他在法国刊发署名文章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发展新阶段,正在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4]同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说:“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15]习近平以变化为主线和循序渐进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发展变化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同年8月21日,习近平在蒙古国则直接描述了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和最终目标:“中国已经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6]2016年3月26日,习近平在捷克的论述更详细:“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不久前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在未来5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17]

(二)巧妙对接式传播。这是一种内外相通的表达方式,主要针对一些人(西方世界)思想上的疑虑、困惑乃至敌对态度,表明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所持态度和主要立场。这主要体现在习近平阐述中国梦及其重大意义上,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国发展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深切忧虑。2014年7月3日,习近平在韩国刊发署名文章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8]同年11月14日、11月19日和2015年5月8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白俄罗斯刊发署名文章中也有类似表述。习近平阐述中国梦时,非常艺术性地进行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把对方国家标志性或时代性发展规划与中国梦巧妙对接。他把韩国的“第二汉江奇迹”、欧盟“欧洲2020战略”、法国新的法国梦、斯里兰卡的“马欣达愿景”、德国“工业4.0”战略、“印度故事”、白俄罗斯“203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国梦对接,既找到了思想共识,又产生了情感契合,这种以我为主、推己及人的话语表达,取得了同频共振、心心相印的传播效果。习近平还把中国梦与一些国家具体发展战略进行对接。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说:“津巴布韦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经济社会转型计划’,致力于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19]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说:“沙特也开始实施新的五年计划,致力于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国家全面、平衡、协调发展。”[20]同年1月19日,习近平在埃及说:“阿拉伯各国人民也在自主探索变革道路,努力实现民族振兴。”[21]

三、以乐接受的方式、易理解的语言作为对外传播的新要求

对外传播具有跨地域、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特点,宣传要讲究技巧,传播更注重艺术。要开辟新天地、拓展新领域,就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寻找传播技巧,追求传播艺术。综观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真实体现了对外传播要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

(一)引用谚语古语,拉近双方距离。习近平在海外署名文章中经常引用谚语、古语和哲人语录,这些传承文化的名言,是世界文明的符号,充满丰富的人类智慧,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心灵相通的对外传播目的。2014年3月25日,习近平在法国刊发署名文章中说:“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22]同年7月3日,习近平在韩国说:“韩国有句俗语:‘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23]同年8月21日,习近平在蒙古国说:“远亲不如近邻。中蒙有着4700多公里的边界线,这是中国同邻国最长的陆地边界线。”[24]同年月10日,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说:“层峦叠嶂、奇峰林立的帕米尔高原,是雄鹰展翅翱翔的地方。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仁者乐山’。”[25]同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6]同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新西兰说:“毛利人有句名言:‘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中新合作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中新关系未来同样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27]同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说:“‘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座岛屿。’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将中国和包括斐济在内的岛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28]2015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说:“‘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在我心目中,巴基斯坦就是这样一位好朋友。”[29]同年5月8日,习近平在白俄罗斯说:“‘友谊和兄弟之情胜过所有的财富’。中国人民和白俄罗斯人民都尚情重义,更有着在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凝结而成的兄弟情谊。”[30]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沙特说:“中国人说,患难见真情。沙特有句俗语:‘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31]

(二)点赞到访国家,激发感情共振。赞扬是一种温暖的表达方式。习近平的文章语言优美、文采飞扬,常用诗一般的话语勾勒出生动画面,烘托出丰富情感,饱含真情的点赞既感染气氛,又拉近距离。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津巴布韦说:“许多当年在中国国内和坦桑尼亚纳钦圭阿营地接受中方培训的津巴布韦自由战士,至今仍会哼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这令我非常感动。”[32]同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南非说:“‘彩虹之国’南非,是镶嵌在非洲大陆最南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风光秀美,资源富饶,人民勤劳,文化多元。”[33]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在埃及说:“16年前,我第一次访问埃及时,实地看到古代埃及人民把周期泛滥的洪水转化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体会到尼罗河是孕育埃及文明的母亲河,也由衷赞美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34]同年3月26日,习近平在捷克说:“《鼹鼠的故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动画片。小鼹鼠憨态可掬、善良勇敢的卡通形象深受中国广大少年儿童喜爱。音乐大师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文学家哈谢克的著作《好兵帅克》在中国广为人知。”[35]同年6月16日,习近平在塞尔维亚说:“在这个花香四溢的季节里到访美丽而充满传奇故事的友邦,令我倍感亲切。”[36]同年6月21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说:“2013年9月,我第一次访问美丽的乌兹别克斯坦,这里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37]同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智利说:“5年前,我到访智利,留下美好印象。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备感亲切,充满期待。”[38]2017年1月13日,习近平在瑞士说:“我很高兴2017年第一次出访就来到瑞士这个美丽的国家。”[39]

四、以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纽带为对外传播的新目标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自然会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猜疑和揣测,甚至还会有一些非议和打压。这既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成长烦恼”,也是世界对中国发展表现的“无奈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主动发声,去解惑释疑,搭建思想沟通桥梁,发现和寻找双方契合点。

(一)明确出访目的和希望,诠释共赢未来。2014年3月23日,习近平访问荷兰以《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为文章题目,画龙点睛式地阐述了中国愿景:“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要同欧洲伙伴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提高中欧关系水平。”[40]同年3月25日,习近平在法国说:“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选择这一时机访法,是为了总结过去、传承友好、继往开来,推动中法关系更上一层楼。”[41]同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说:“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将意味着亚欧两大增长极的强强联手。这将极大促进亚欧大市场的形成,带动整个亚欧大陆的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42]同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说:“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进一步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中国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和人民。”[43]同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斯里兰卡说:“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拉贾帕克萨总统、斯里兰卡其他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夯实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谋发展、共创未来。”[44]2016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智利说:“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智利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发扬中智关系优良传统,规划两国合作新蓝图,推动中智两国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共进。”[45]

(二)运用事实和数字说话,阐述合作现实。2014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印度刊发署名文章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本世纪初不到30亿美元增加到近700亿美元。”[46]同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新西兰说:“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特别是新西兰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47]2015年5月8日,习近平在白俄罗斯说:“中国已经成为白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在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逆势上扬27.3%。”[48]同年11月5日,习近平在越南说:“中国连续11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成为中国在东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有望提前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49]同年11月6日,习近平在新加坡说:“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97.4亿美元,是建交初期的28倍。”[50]同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津巴布韦说:“中国是津巴布韦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51]同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南非说:“2014年,中南双边贸易额603亿美元,较建交时增长了近40倍,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52]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沙特说:“沙特连续多年是中国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首次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沙双边贸易额比建交时增长230多倍,达到691亿美元。”[53]同年3月26日,习近平在捷克说:“中国连续多年是捷克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54]同年6月21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说:“2015年,中乌双边贸易额35亿美元,是建交初期的70多倍,中国连续3年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55]同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秘鲁说:“2015年,双边贸易额近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9%,其中秘鲁对华出口增长21.8%。”[56]2017年7月4日,习近平在德国说:“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5月,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合同累计金额768.2亿美元。”[57]

党的十九大不仅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规划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更绘制了中国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总体方针和行动纲领。作为领航人和总规划师,习近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东南亚国家成为首访。2017年11月9日,习近平在越南刊发署名文章不仅深情回顾了两国间的友谊:“忆峥嵘岁月,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惜”,还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追寻强国富民梦”,更明确了访问主旨:“同越南领导人以及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共

挖合作潜力,厚植友好情谊,深化两国特殊友好,携手开创中越关系新局面。”[58]同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老挝说:“中老关系堪称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无论回顾历史还是进入新时期,“同样的使命,共同的梦想,恰似纵贯中老的澜沧江-湄公河水,把我们的前途牢牢相系,将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此要“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59]诚如习近平所言:“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0]中国希望更好地融入世界,世界希望走近中国,了解这个东方大国发展的主旋律。因此,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就需要创新中国对外传播理念,做到“中国内容”的“世界表达”,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全球利益共享与合作,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就是一个鲜活典范和生动样本,无论是“具体案例”还是“顶层设计”,都以人文“奏乐”,以经贸“唱戏”、以成果“共享”,立体多元,构成了一幅切实可行的双边、多边共同发展路线图。这不仅表明了习近平在身体力行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对外传播战线上的“用笔领导”,还体现了他在影响和推动世界传播发展潮流的同时,为中国在世界传播大格局中赢得了更大话语权,占据了更多主动权,从多方面创新了

中国对外传播新理念。?(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G20峰会国家对外传播理念与机制研究”<16ZDA21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习近平:《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比利时《晚报》,2014年3月29日。

[2][44]习近平:《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斯里兰卡《每日新闻》,2014年9月16日。

[3][26]习近平:《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2014年11月14日。

[4][27][47]习近平:《共同描绘中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新西兰《新西兰先驱报》,2014年11月19日。

[5]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俄罗斯《俄罗斯报》,2015年5月7日。

[6][49]习近平:《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越南《人民报》,2015年11月5日。

[7]习近平:《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波兰《共和国报》,2016年6月17日。

[8]习近平:《真诚的朋友,发展的伙伴》,马尔代夫《今晚报》和太阳在线网,2014年9月14日。

[9][21][34]习近平:《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埃及《金字塔报》,2016年1月19日。

[10]习近平:《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伊朗《伊朗报》,2016年1月21日。

[11][37][55]习近平:《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2016年6月21日。

[12][56]习近平:《共圆百年发展梦 同谱合作新华章》,载秘鲁《商报》,2016年11月17日。

[13][40]习近平:《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载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2014年3月23日。

[14][22][41]习近平:《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法国《费加罗报》,2014年3月25日。

[15][42]习近平:《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14年3月28日。

[16][24]习近平:《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蒙古国《日报》、《今日报》、《世纪新闻报》、《民族邮报》、蒙古新闻网,2014年8月21日。

[17][35][54]习近平:《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捷克《权利报》,2016年3月26日。

[18][23]习近平:《风好正扬帆》,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2014年7月3日。

[19][32][51]习近平:《让中津友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津巴布韦《先驱报》,2015年11月30日。

[20][31][53]习近平:《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沙特《利雅得报》,2016年1月18日。

[25][43]习近平:《让中塔友好像雄鹰展翅》,塔吉克斯坦《人民报》和“霍瓦尔”国家通讯社,2014年9月10日。

[28]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载斐济《斐济时报》《斐济太阳报》,2014年11月21日。

[29]习近平:《中巴人民友谊万岁》,巴基斯坦《战斗报》《每日新闻报》,2015年4月19日。

[30][48]习近平:《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2015年5月8日。

[33][52]习近平:《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南非《星报》,2015年12月1日。

[36]习近平:《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塞尔维亚《政治报》、新南斯拉夫通讯社,2016年6月16日。

[38][45]习近平:《共同开创中国和智利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智利《信使报》,2016年11月22日。

[39]习近平:《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瑞士媒体,2017年1月13日。

[46]习近平:《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印度《印度教徒报》《觉醒日报》,2014年9月17日。

[50]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共创中新关系美好未来》,新加坡《海峡时报》《联合早报》,2015年11月6日。

[58]习近平:《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越南《人民报》,2017年11月9日。

[59]习近平:《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老挝《人民报》、《巴特寮报》、《万象时报》,2017年11月13日。

[57][60]习近平:《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德国《世界报》,2017年7月4日。

猜你喜欢
署名文章
声 明
2019 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破1 万美元
卷首
“外交月”
本刊声明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公共外交视角下领导人文章探悉
《求是》发表陈雷部长署名文章:新阶段的治水兴水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