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路径探析

2018-01-05 11:25李宇凯王雪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路径探析发展困境

李宇凯 王雪

【摘要】从2001年至今,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呈现出“撤并—纠偏—叫停—扶持”的发展脉络,自2012年开始,我国出台大量政策扶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取得喜人效果。然而,随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不断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仍然存在着精准识别度低、学校管理主体缺位、师资结构不良的现象长期存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特点,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发展:精准识别乡村小规模学校,切实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缩短管理条链,充分利用小规模学校的独特性发展特色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完善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给机制。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 发展困境 路径探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会议指出: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和留守儿童照护。会议旨在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自古中国就是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因此,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路径,明晰小规模学校发展重点,不仅关乎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历程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为适应农村适龄学生人数较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小型学校。在我国教育统计口径中,通常被称为教学点或村小,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从2001年至今,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呈现出“撤并—纠偏—叫停—扶持”的发展脉络。

20世纪80年代,国家致力于教育发展,采取“文字下乡,农村进校”的发展策略,并于2000年前后基本完成“普九”与“扫盲”两基攻坚任务,于此同时,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形成了“就近分散、以小规模学校为主”的办学格局。21世纪初,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大量适龄儿童涌入城镇地区,农村适龄入学儿童大幅度减少,农村学校在校生数急剧下降。2001年,国家政策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一经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被大量关闭,由此造成了农村儿童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辍学率高等问题。凡此种种,不得不促使国内教育学者重新审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作用与价值。2012年国务院颁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正式叫停“撤点并校”,同时大力扶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注重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为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办学经费、改革农村教师待遇、配送数字资源等,切实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助力。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困境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发展取得喜人效果。然而,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前景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精准识别度低,对于小规模学校的准确定义缺乏明确说明。乡村小规模学校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文本中是在2015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该文本提出“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其后,2016年7月出台的文件进一步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教学需求、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等诸多方面。就所出台的文件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明确以下两点:一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指的是乡镇及以下的办学单位;二是所有农村教学点都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显然,以上两点并不能解决标准不明的问题。

其次,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没有独立法人,学校管理受限于中心校,缺乏管理主体。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预算、设备采购、师资配备、教师考核须服从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对小规模学校基本建设需求不了解,发展规划不明确,问题困境不体会,造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需求与供给不及时、不匹配、不完善。

最后,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不良的现象长期存在,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优质师资流动率高,教师补充不跟进,代课教师偏多,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令人担忧。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广度不够,对学生的教育大都停留在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受限。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首先,精准识别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促进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小规模学校的界定指标应该统一,而各指标的阈值范围可以根据地方差异来确定。将标准的设置权下放至各地政府,各地政府根据具体乡村的具体情况,明确判定标准。小规模学校并非中国特色,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学校规模和教学方式是判定小规模学校的两个主要方面,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只是从教学规模的角度出发,而规模的具体量化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区实施差异较大。在制定统一标准的同时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台地方标准,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发展特色教育,避免“一刀切”以及切实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建设。

其次,缩短管理条链,充分利用小规模学校的独特性发展特色教育。实现小规模学校经费直达,保障教育经费独立,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运转灵活的独特性,大胆创新,高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教学,发挥个人智慧,不必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体会创造性教学的乐趣。在组织管理上,校长可以直接与参与人员进行沟通,减少沟通环节的信息不畅,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实施,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进程和方向。在教育变革中,小规模学校無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实施变革政策,都比其他学校付出的成本小,为潜在的失败承受的压力也较小,他们往往因为力量有限而更加团结,更加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变革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目标的实现奋勇向前。

最后,提高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完善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给机制。对教师的吸引力不仅仅是指教师薪酬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给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校园氛围的改良,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等都成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因素。

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农村小规模学校为最基层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保留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而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却关乎其受教育的质量,小规模学校良性的发展是保障农村儿童拥有公平有质量义务教育的前提,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学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N].人民日报,2018-4-13(01).

[2]杨蕾.生态位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定位和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7,(09).

[3]莫丽娟.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

[4]张雪艳.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莫丽娟.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路径探析发展困境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