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中减负增效让师生关系走向和谐

2018-01-05 11:25东玉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减负增效作业

东玉红

【摘要】实际教学工作中,评价学校和教师就看成绩。成绩评价依然稳坐泰山,涛声依旧。教师只能杀鸡取卵,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兴趣和精力掠夺性开发。作为教师,要研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跳出教育的怪圈,走一条减负增效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工作 减负增效 作业

成功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商人讲究成本小而利润大。在学习上,我们也要讲究低消耗高效率,研究作业的成本与效益。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跳出教育的怪圈,走一条减负增效的道路。

一、课堂教学要高效

各地探索教学模式,創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创设激发兴趣、力求高效的课堂,努力使语文教学健康发展。比较出名的教学模式有江苏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但不论那种模式,它的内涵和思想是一致的,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教师不是表演者,而是导演;课堂要合作互动、自主探索;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生命课堂,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打破“一言堂”,走向合作互动、以学定教的“对话式”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个性化、民主化、生活化。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把学习转化为渴求知识的自主行为,老师才能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让课堂活力四射,精彩纷呈,实现高效率。

二、磨刀不误砍柴功

1.欲擒故纵,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做到四个不:不提前上课、不拖堂、不占空节课、不布置重复机械的无效作业。学习是马拉松赛跑,一定要保存学生赛跑的实力,让学生在轻松中感悟学习的兴趣。

2.旁敲侧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中国教育大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被我们扼杀殆尽,没有兴趣,就得靠毅力,所以要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行为习惯、性格气质、心理品质、理想信念、情感价值、意志耐力等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和谐竞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健康开朗,大胆创新的能力。

3.授之于渔,学习方法的培养

要构建科学的课堂,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计划、学会思考、学会扎实。学会选择就是要选择有效作业;学会计划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内容计划、短期目标、长期打算;学会思考就是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学会扎实就是要一丝不苟,不能眼高手低。

三、减负增效是良策

我们也许经常告诫学生要吃苦。何为吃苦?是不是作业多就叫吃苦,是不是学习时间长就叫吃苦,我认为不然。我们的学生不缺少作业,而缺乏有效完成作业;不缺少学习时间,而缺乏有效利用时间;不缺少上课,而缺乏独立思考和思想,只顾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

我多次调查发现,作业与学习两张皮,学生通过作业而获得的知识很少,比如背古诗,学生抄了一遍两遍,抄写的同时,并不见得动脑子背会,大多人是抄完才背,也就是说这样的书面作业是无效的。遇到难题,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钻研,去总结,而是一味地完成任务做无用功。

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很长,从早到晚学习,中午时间都在学习。如果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有什么东西学不下?有的学生还要参加补课,把学习寄托在补课上,这是本末倒置。我们正常的课堂学习好比是正餐,补课就是烧烤,哪个对身体有好处呢?我们要捍卫学生课余时间,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课间十分钟如果老师拖堂了几分钟,再提前几分钟上课,学生连上厕所都很紧张,哪有时间休息?怎样做到劳逸结合?放心让学生玩,玩好才能学好,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解决减负增效问题的根本不在学习时间长短、不在作业量多少、不在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而在效益。同样的作业,不同学生使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键在做作业的效益上。把一道题变通为十道题,举一反三,一小时能掌握就千万不花两小时,写一遍能搞定,就千万不必写两遍。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减负增效。

当优秀教师的评比以小数点后的量化为依据,当疲惫成了学生老师的常态表情时,我们应当反思,一定要重视自己为工作付出的生命成本的核算,绝不甘于在低效重复、智慧缺失的工作中消耗生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要做苦与累的典范,而要做智慧与效率的楷模。我们应该研究怎样从培养学习兴趣,呼唤价值意识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过程,彻底转变教学行为,要学习商人会算账,用“商人的头脑”经营学习,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历程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减负增效作业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关系研究
轻摆渡,济江川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作业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