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思考

2018-01-05 11:24马云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课改音乐教学

马云峰

【摘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审美 课改 有效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新教材设置了许多游戏,游戏对于孩子而言,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按照传统教学,教师要设计好游戏的过程、语言、动作,有教师分配角色,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自由空间。如音乐戏剧表演《小青蛙找家》一课,在学生熟记歌曲后,教师加以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动作语言、剧情、分配角色,此时,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小组中的表演声情并茂,培养了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把“身边的音乐”引入课堂

音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的设计体现了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音乐,学会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失误,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如教材第三册《在钟表店里》一课,编排的教学内容有欣赏《在钟表店里》,唱歌曲《大钟和小钟》,根据听赏的内容安排律动,教材设计的钟是学生每天见到的、用到的东西,课堂中我先让学生说钟,再听乐曲,边听边模仿大钟、小钟的节奏,讨论时针、分针、秒针的长短,为数学学习中小时、分、秒的计算做好铺垫,联系生活中时针、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编排律动,给教学注入心得活力,学生易学,记得牢。

三、让学生悄悄乱起来

传统教学中的“端坐、静听、深思”被“师生的互动”所代替。新教材设置的音乐游戏打破了课堂的平静,课堂由静变得乱起来,但这种表面上的乱把教学课堂变成了开放的课堂,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教材第二册中的音乐戏剧表演《迷路的小花鸭》一课,展现了一只小花鸭迷路后得到帮助的事,课堂中学唱旋律,学会歌曲后,教师布置学生在小组内分配角色、设计表演动作,设计表演的过程显得比较乱,有的学生唱、有的联系对话,有的打击乐伴奏,但一阵热闹过后,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非常精彩。

四、鼓励音乐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新课程设置了许多生动又去的编排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如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课堂中完成歌曲教学后,设计歌词的创编活动,把两只小象改变成两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配上小动物的动作,这样的设计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尝试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音乐审美贯穿教学全过程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并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如第三册《好娃娃》一課,是音乐戏剧表演,课本中鲜艳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好娃娃”在“家”尊敬长辈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动作,用音乐形式表达情感,学生合作表演后无形地感知文明礼貌,注重了美好的情操的培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享受音乐是美化人生的前提,教材内容设计注重趣味性,针对低年级孩子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把一些由童话改编成的音乐故事、舞曲供学生听赏、激发学习的兴趣。如第三册听赏《糖果仙子舞曲》,教师先讲童话故事,小玛丽和胡桃夹子洋娃娃去“糖果世界”漫游,糖果仙子为欢迎他们的到来,表演了一段独舞,然后听赏音乐,欣赏课本中美丽的插画,边听边想象糖果仙子有没的舞姿,听完乐曲,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糖果仙子和小玛丽的形象,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张扬个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精神所在。音乐课程的安排,编排了音乐游戏,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如教材《保护小羊》一课,游戏中设计狼、小羊、熊、猎狗等五个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中同学个性的不同分配角色,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马若尘讲故事,歌声优美的马伊凡唱歌,舞姿优美的王莹、杨延昭、马玲等表演各种小动物,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才华。

八、跨学科接线,注重知识的综合

传统的课程精细的分科教学,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

1.音乐与美术。音乐教材中设计的戏剧表演,角色都是小动物,如需要进行表演,教师布置学生做动物头饰,做完头饰后,随着音乐戴上头饰做音乐游戏,既加强了音乐与美术课的联系,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新的色彩。

2.音乐与体育。音乐教材中的一些集体舞的教学,在学会乐曲的基础上,经过队列队形的变换来完成,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既掌握了音乐节奏又训练了队形,增强了体质。

3.音乐与语文。音乐戏剧表演,需要学生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设计角色、语言、动作这一系列的活动以语言表达为基础,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也积累了词汇。

4.音乐与品德。如音乐教材中《人人夸我好儿童》一课,通过唱劳动的歌,欣赏爱劳动的乐曲,模范爱劳动的好孩子,渗透了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这样的设计加强了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

九、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创新

新教材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体现并贯彻探究——发现教学策略、主题性教学思想、合作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思想等新的思想和策略。

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湘版教材在我区的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困惑。

1.教材乐理知识的难度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家长音乐乐理知识浅薄,加之地区而言,学前教育工作中师资力量薄弱,有效衔接做的不够,学生音乐知识积累很少,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2.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不适合我区。第二册中音乐戏剧表演《螃蟹歌》,由于螃蟹这种动物学生没见过,学生对于旋律和歌词的陌生,造成唱好带有市场民族风味的童谣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旋律中音符密集、附点音符多、节奏难掌握,音乐戏剧表演也很难完成。

3.听赏曲目中教学辅助资料过少。教材第一册中的欣赏曲《小鸟》,这是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的选曲,由于条件所限,上网查这些资料,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不可能的,进行欣赏时加大了难度。

4.体态旋律过少。新教材把学生从繁重的纯学科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考虑孩子“玩”的天性与“动”的特性,仅靠一些简单的模仿是不够的。如果多安排一些体态律动的内容,学生会更欢迎。

总之,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工作,我体会到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理念,课程改革实验已初见成效,取得了一定了成绩,令人激动兴奋,同时又使我有了许多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进取,勤于钻研,加强与同行们的合作、探究,摸索出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振兴民族教育尽一点力。

参考文献:

[1]康红英.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索.文教资料,2015,(13).

[2]岳亚,邬美洪.多元化视野下的音乐艺术课程改革.戏剧之家,2014,(14).

[3]李梅.从“困惑”中看音乐课程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小学教学参考,2015,(12).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课改音乐教学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